1、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xx县综治办于11月份对全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工作调研。通过深入乡镇、村(居)调查研究、广泛召开调研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该县社会管理工作情况,深入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广泛征集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文化、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加速开展的形势相比,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以下的困难和问题。 1、社会管理工作机制仍不够完
2、善。全市“一中心五网络运行体系中规定:区县设立社会管理中心,与综合治理委员会、维护稳定领导小组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下设社会管理办和综合治理办。其中综治办为正科级单位,配备5名以上工作人员。由于原先的综合治理办公室是挂靠政法委工作,可以说是常设的“临时机构,其编制受政法委编制的限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后,县、乡综治办人员编制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管理是个大范畴,除了开展经济外,其余工作都包含在社会管理中,单靠一个挂靠部门去调度和考评难免心有余而力缺乏。 2、基层效劳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一是基层政法工作力量严重缺乏。乡镇社会管理中心承担着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治安防
3、控、平安监管等诸多职责和任务,工作任务重。就xx县基层政法力量的配备来看,一方面由于年轻警力调出人员多,警力年龄结构偏高;另一方面由于受政法专项编制的限制,招录门槛高。政法机关人员很难得到及时补充,造成很多基层政法部门力量严重缺乏,2-3人的派出所还普遍存在。二是基层效劳管理工作难以适应群众需求。社区工作机制尚未理顺,社区居委会趋于行政化,承担大量的行政部门工作,影响了社区自治和效劳功能发挥。局部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不标准,居委会成员主动效劳意识不够,导致居民对社区工作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局部楼道长能力缺乏,责任心不强,效劳管理作用未有效发挥。局部居民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缺乏
4、有效监督。一些老旧小区根底设施、绿化等损毁严重,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差。局部小区因没有封闭,治安环境较差,入室盗窃案件频发。少数居民毁绿种菜、停车,私搭乱建,在小区住宅内开设家庭宾馆、饭店、棋牌室,在居民小区内开办加工厂,噪音、油烟污染扰民,并存在一定平安隐患,群众反映强烈,却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还不够健全。突出表现在:一是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击鼓传花,群众跑了一圈,就是无人负责解决问题;二是少数部门责任意识不强,解决信访问题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未从根本上做到“案结事了;三是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比较集中的信访问题,仍然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没有从体
5、制机制上根本解决问题,造成同一性质问题不同群众反复上访。同时,局部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能力欠缺,遇到问题不愿选择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维权方式,更多项选择择“零本钱、快解决的信访渠道,致使大量问题集中到信访部门,一些民商事纠纷甚至已经依法判决的诉讼案件也进入信访渠道。 3、社会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经济社会快速开展,人民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城市规模、人口迅速扩张,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现有的人口管理、效劳工作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互联网虚拟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等迅猛开展,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分析应对能力,成为社会管理工
6、作面临的新课题;当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蓬勃开展,如何加强标准、管理、效劳,发挥其在参与社会管理效劳工作中的作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偶发事件都有可能迅速升级演变成对抗剧烈、难以处置的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应急处突机制,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房价过高与住房保障、劳动就业与分配不公、消极腐败现象、食品药品平安、环境资源保护成为当前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前几位因素。 二、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完善考评机制。一是抓好人员编制和工作职能的落实。建议将区县社会管理
7、办单独设为党委或政府的常设部门,升级为副处级单位,上级社会管理部门专门下发文件对社会管理办明确具体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设置。以进一步整合社会效劳管理职能和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和催促检查,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各方参与的社会效劳管理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一些领域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特别是遇到难事推诿扯皮的问题,确保各职能部门形成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合力。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社会管理创新“创什么、“怎么创明确后,更需重视“怎么考的问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考核是保障、考实是要求。在考核上,一是要表达考核的鼓励性,要与经济建设一样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奖惩鼓励的力度要能有
8、效调动基层的积极性。要将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分值不低于50%。二是要表达考核的导向性,紧紧围绕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进行绩效评价,要加大创新考核分值,不能把创新做法像金子掩埋在沙滩中。制定社会管理创新奖项评比奖励方法,鼓励探索创新。三是要表达考核的科学性,综治考核要坚持过程和结果相结合,但不能事无巨细,纷繁复杂,要突出重点,化繁为简,制定公平公正、易操作的考核措施。 2、进一步整合力量,建立多方参与的效劳群众机制。一是加强政法效劳管理工作力量的配备。建议上级部门能够适当增加警力编制的数量,尽快出台政法部门人员流动机制或招录工作机制,解决基层政法部门特别是派出所警力严重缺乏的问题。
9、二是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各级社会管理组织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各级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效劳社会的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效劳社会能力,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根底作用,扩大基层民主,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三是强化源头治理,做到关口前移。把街道、社区作为源头治理的前沿,综合协调和引导各部门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根底工作,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根底。 3、加强
10、统筹谋划,尽快解决社会管理中的新问题。 面对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新问题,要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具体操作层面的分析研究,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但社会管理创新不能仅靠纸上谈“新,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找准落脚点和切入点,千方百计集聚社会力量,引导群众参与,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把上级精神具体化,把外地经验本地化,把理论研究务实化,既谋又干,既知又行。一是建立社会形势分析例会制度。要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分析社会形势,每月召集成员单位交流分析参与社会建设的工作情况以及掌握的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开展趋势、解决措施等,进行分析研判和研究部署,对重大复杂问题提请党委政府研究解决。二是建立基层社会管理指
11、导员制度。推行市级机关结对联系区县,县级机关单位结对联系乡(镇)活动,从机关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热心从事群众工作人员,组建村居社会管理指导员队伍,在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指导基层做好效劳群众工作。三是建立标本兼治机制。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比较多,仅在事发时疲于应付,而疏于事前防范、事后原因分析以及源头治理等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立足标本兼治,想方设法从源头移走“火药桶上下足功夫,实现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的转变。首先要积极完善稳定风险评估。对实施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和征地拆迁工程,标准评估程序,建立督查问责机制,做到“应评尽评,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其次要着力
12、标准社会行为。通过深化法治建设,强化行政监督、执法监督和问责,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和执法公信力;通过组织开展更丰富、更高频率、更深入基层的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出台严管干部工作规定,深化反腐倡廉,引导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再次要加强民意收集与信息反响。扩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和积极性,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寓管理于效劳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效劳的有机统一,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共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