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63011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 xx28日,xx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缪瑾带着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成员、区人社局领导、区经开区同志和局部人大代表赴金龙机电、甲艾马达等重点企业检查用工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了解企业目前现状和存在的用工问题,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及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园区企业用工根本情况 xx区园区现有企业76家,新招商未投产工程企业14家。企业目前用工总人数为6500人左右。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 (一)xx区园区企业局部存在“招工难、留工难的问题,缺工情况比较严重。xx区76家园区企业中,有18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占整个园区企业的23.68%,尤其

2、是金龙机电(xx)、xx甲艾马达、xx新骏电子科技、ag玻璃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1300余人,到达总缺工人数的89%以上。初步统计,xx区园区企业共需员工7950人,缺口约为18.23%。 (二)用工缺口最大的为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其次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xx区园区共需普工6360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300左右,目前普工有5060人,缺口到达20.4%;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1150人,缺口达11.5%。 (三)从调研情况来看,xx区76家园区企业目前用工结构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平均年龄较大,二是女性员工比重大,三是高学历员工稀缺。xx区园区企业员工年龄在30-60岁的有4458人,占全部用

3、工人数的68.59%;女性492023人,占全部用工人数的75.54%;本科以上员工263人,仅占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人数的22.9%、全部用工人数的4.04%。 二、xx区园区当前劳动力和企业员工流动的特点 (一)普通工人岗位流动性大。65%以上的普通工人是周边老百姓,需先顾家再务工,很容易受家庭情况的影响而变动。另外2023-20%的务工者是利用在外地找工作的空档时间在本地临时找些事干,因此普工的流动性非常大。 (二)企业员工学历与流动率成反比,低学历劳动力流动率较高,本科以上骨干人才队伍流动情况相对稳定。低学历的员工大局部没有一技之长、工资待遇低,对企业的依赖性和满意程度低,流动比较频繁。

4、 (三)不同产业间员工流动率差距较大。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流动率高,如xx甲艾马达、金龙机电(xx)等企业普工每年的流失量约有30%左右;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流动相对少,如安徽科宝生物技术等根本员工流动较少。 (四)企业员工流动方向主要是效劳行业。近年来,第三产业迅猛开展,员工需求量激增,而相对于制造业,效劳行业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工作轻松而又体面,因此,很多制造业员工流向效劳业。 三、园区企业缺工原因分析 通过前期对不同类型企业实地调查情况来看,调研组认为造成xx区工业企业当前用工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企业方面来看: 一是局部企业用工过度依赖政府,自身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近年来

5、,随着园区规模的扩大,局部企业在招工中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过度依赖政府为其招工,缺乏招工统筹安排,缺乏系统科学的薪酬设计,有的企业简单地把为其招工作为企业入园的附加条件。另外,不少企业未建立职工工资增长鼓励机制,这也是致使员工流失加快的重要原因。 二是局部企业用工条件过于苛刻,求职者难以满足企业过高的要求。企业普遍对劳动力有年龄、技能、工作经历、性别等方面的要求,一些园区企业用工年龄要求在40岁甚至35岁以下,而且偏好招用女工,导致女工短缺,男性劳动力相对过剩。还有一些企业延长劳动时间,休息日加班未按规定增加薪酬、调整工休,存在劳动环境差、强度大、劳动超时的现象。 三是局部企业用工季

6、节性强,不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藏。在调查中发现,园区约有80%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季节性用工,造成企业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用工需求激增。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劳动力本钱,在生产淡季大量减员,一旦拿到生产订单,就向政府提出用工需求。此外,一些企业缺乏长远考虑,缺少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造成一线普工和局部技术工人用工双缺乏。 (二)从劳动力自身来看: 一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目前,80后和90后新生代的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养家糊口的压力也远没有以前大,他们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他们更重视个人开展前景、自由时间、工作轻松度等,大都

7、不愿意做流水线上的普工。一些大学生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他们认为,念了这么多年书,回头再去做工人,最后找了份技工的工作,这样的结果他们没法接受。 二是劳动技能相对较低。目前园区劳动者普遍学历偏低,大局部务工人员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缺乏一技之长,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达不到岗位需求,本身又对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使一些企业的技术岗位招不到人。 三是自由散漫不服约束。劳动者择业观念陈旧,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不用心,不安心。一些求职人员特别是年轻人,求职时都喜欢劳动强度小、工作时间短、工资报酬高的工种,要么怕苦怕累,要么受不了企业制度约束。 (三)从政府效劳方面来看 一是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近

8、年来,虽然xx区对工业园根底及配套设施投入很大,但园区住宿、交通、消费、娱乐、学校等配套设施仍然匮乏,相关第三产业没有充分开展起来,缺乏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导致员工工作之余,精神上感到苦闷,“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 二是劳动力市场不够成熟。目前,区内没有一个大型的人才市场,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变化得不到及时反映。加之局部企业招工时没有通过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发布用工信息,而是习惯在企业门口或人口集聚区张贴招工海报、发动企业内部职工招揽工人等方法招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用工信息,造成供求双方信息沟通不充分。 四、几点建议 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问题,是经济开展到

9、一定程度下的必然过程,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要解决xx区园区企业缺工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政府职能,倾情效劳园区企业。把就业效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公共就业效劳体系,强化平台职能,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用工机制,围绕园区产业及行业特点,及时掌握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全力做好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工作,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招聘会和推广XX省公共招聘网,为企业招聘用人和劳动者求职就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化效劳,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需求,提高对接成功率。加强公共根底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公交线路,使职工上下班更加方便。 (二)加强劳动监察力

10、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标准企业用工,引导企业合理调整劳资分配比例,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切实解决拖欠、克扣工资和加班加点不加工资问题,对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要及时查处,做到依法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 (三)完善培训机制,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场地和机构,更新培训科目,采取校企联手、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等多种方法培训园区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对职业培训资源进一步进行整合,做大、做强职业培训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开展“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培训。 (四)做好用工监测,及时掌握园区企业用工状况。充

11、分发挥安徽公共招聘网的作用,对工业园区用工量大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测和效劳。对工业园区企业,实行动态监测,定期进行分析,掌握园区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做好效劳跟进和用工对接,及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强调企业责任,发挥企业用工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自身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薪酬待遇,增强岗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鼓励园区企业开展用工诚信等级评定、和谐劳动关系创立活动,帮助企业合理制订全年用工方案,防止发生生产淡季大量裁员、生产旺季又招不到工的现象。 (六)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继续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坚持科技兴农,实行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向各行业的就业岗位;加大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和留驻力度,提高企业管理层次。既要在人才引进方面对高素质人才予以重视,也要在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以优惠,把高素质人才留住。 (七)设立专项经费,促进企业用工效劳保障。为切实解决园区企业用工问题,一是财政在区经开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业园区效劳工作专项补助。二是在区人社局设立企业用工帮扶工作经费,用于举办大型招聘会和带着企业赴外地参加招聘支出。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