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双过剩银行业风险对策 :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新问题,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本文从银行监管角度阐述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的压力,为防止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带来银行系统性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监管建议。关键词:产能过剩;流动性过剩;银行监管 通过islm模型,新古典经济学有机地将商品市场的供求平衡和货币市场的供求平衡归结为全社会经济均衡开展的根本条件。各国经济开展屡次印证了这个事实。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信奉的商品和货币市场“双平衡在我国遇到了产能过剩和银行流动性“双过剩难题。在当前我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的关键
2、时期,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的出现无疑加大了银行增加盈利和管理风险的压力,同时也给银行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当前我国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状况 (一)我国产能和流动性过剩局势分析 1.产能过剩状况分析。 产能过剩是个相对概念,是指一定阶段社会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产品总量与总需求量相比出现过剩。根据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开展可以简化为顶峰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循环,产能过剩是经济处于顶峰回落阶段时的经济现象。一定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预警和调控,那么,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旦出现并扩大,经济运行将出现剧烈波动。 始于2022年的贷款高速增长迅速提升了相关产业的产能。当产能扩
3、张超出了社会再生产的潜在需求时,局部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不可防止。截至2023年末,我国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已达4.7亿吨,大于需求1.2亿吨;电解铝行业产能高达202330万吨,其中260万吨生产能力闲置。汽车行业产能过剩200万辆;煤炭行业产能已达23亿吨,过剩5000万吨;电力行业新增火电装机7000万千瓦,违规在建的电站规模超过8000万千瓦,无序开展潜伏着巨大风险;纺织行业的产能比市场容量过剩一倍以上,尤其是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高达3倍;电信行业光纤利用率仅约2023%,90%的产能过剩,造成上千亿元的资产被闲置浪费。 相关行业产能过剩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健康
4、开展。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受产能过剩集中释放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影响,我国2023年前三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57.6%,增幅同比扩大5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1%,增幅同比下滑近2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增长了57.6%,增幅同比扩大50.4个百分点。新增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石化、电子、机械、电力、冶金这五大行业,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亏损额的80%。 2.流动性过剩状况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银行为资产的增加以及在债务到期时履约的能力。一方面,为满足客户的取款和融资需求,银行至少应保存一定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如果持有过多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将承担较大
5、的本钱压力,同时也不利于储蓄向投资转化,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开展。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2023月末报告指出,全国金融机构存贷差到达近9万亿元,是2022年的3.7倍,存量贷存比降至68%,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为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二)产能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经济根源 产能、流动性“双过剩深刻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首先,产能过剩来自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性。开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开展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始于2022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经济总量。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产业结构并未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升级。长期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是导致产
6、能过剩的一个主要原因。2022年至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维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后果如今逐渐通过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显现出来了。在此过程中,国家虽然针对过度投资问题,采取了控制土地、信贷,严格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由于地方利益驱动、行业结构调整的掣肘,一些行业在持续调控下仍然出现过剩局面。 其次,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能力缺乏是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为商业银行带来大量的存款。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开展却不能与存款业务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创新缺乏造成各类银行目标客户重叠。在坚持以
7、传统业务为主的经营理念下,商业银行面对优质客户数量有限,信贷业务开展乏力。另一方面,在中国银监会贯彻实施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前提下,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增强,责任追究逐渐加大。为此,银行信贷人员贷款业务开展较为保守,市场开发动力不够。存贷差的增大使银行流动性出现过剩。与流动性过剩相对应的是,局部市场前景较好、处于上升期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资金支持,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开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第三,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具有内在联系。在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严重依赖银行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将产能过剩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有机联系起来。流动性过剩彰显商业银行目标客户群体的
8、有限性。一旦相关产业或工程出现盈利局面使其符合商业银行“优质标准,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商业银行加大对客户或工程的争夺力度。在市场前景良好和融资便利的情况下,银行客户也愿意加大投资力度。由于缺乏政府指导和控制,固定资产过度投资很快演变为产能过剩。接着,产能过剩招致的国家宏观调控压缩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使流动性过剩局面进一步加剧,银行不得不寻找下一个“热点行业或工程,一旦出现时机,新一轮的过度投资又将出现。在国家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以银行为主渠道的社会融资体系改善之前,产能与流动性“双过剩总能相继出现。 二、“双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作为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媒介,在承担本钱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只有将更多的
9、流动性转化为贷款才可能盈利。作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商业银行盈利受制于企业经营状况。宏观经营运行中出现的产能、流动性“双过剩,一方面使商业银行正常盈利的经济根底受到破坏,另一方面,持有过多流动性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盈利前景。综合起来,“双过剩加大了商业银行增加盈利和防范风险的压力,不利于商业银行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开展。 (一)产能过剩使企业违约风险加大 由于银行贷款的期权本质,发放贷款后,银行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是非对称的。将贷款投资到工程上盈利后,企业获得扣除银行利息后的工程利润,而银行只能获得事先约定好的利息。一旦工程失败,企业违约,银行将面临本金和预期利息损失的结果。所以,在银企关系中,银
10、行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情况下,产能过剩会造成相关行业利润下降和企业亏损。2023年我国水泥全行业利润只有35亿元,比2022年减少68亿元,5148家成规模水泥生产企业有43.5%亏损。2023年前2023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增幅11.2%,同比回落52.2%。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6.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86.2%,2023年一季度,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实际亏损面高达近80%。产能过剩导致的企业亏损极有可能诱发企业违约,加大银行管理信贷风险的压力。 同时,产能过剩招致的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如压缩过剩产能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可能将行业风险“转嫁至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不得不为产能过剩埋
11、单。)产能过剩使银行面临信贷转向 面对紧随产能过剩之后的宏观调控,各商业银行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躲避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和贷款集中风险。事实上,对于已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正在逐渐退出,并且原那么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产能过剩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信贷转向以调整信贷结构。以往3年,11个产能过剩行业都曾是盈利大户,吸引了较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当从这些过剩行业退出或压缩贷款规模后,商业银行必须为资金寻找新的出路。但目前国内银行业市场同质化严重,对优质客户的争夺非常剧烈,如何在保证资金平安的前提下实现信贷转向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直接挑战。 (三)流动性过剩使银行市场风险更加突出 2023年12月,
12、我国全部金融机构的超额储藏金率到达4.17%,有2万亿元资金转存中央银行,反映出商业银行过多的流动性资金找不到适宜的运用渠道。流动性过剩迫使商业银行将过高的流动性投向货币市场,结果导致货币市场利率走低,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到2023年底,三年期国债即期收益率跌至2.23%,三个月期限央行票据发行利率跌至1.8%,两年期金融债利率跌至2.2023%。截至目前,净利息收入仍是国内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过剩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小的赢利空间。随着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走低,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还会进一步加大。 (四)流动性过剩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流动性过剩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更加剧烈。随
13、着对风险管理要求的日益严格,商业银行对业务规模和质量的要求使工作人员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为完成工作任务,银行业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采取以降低贷款条件等违规行为发放贷款,从而使信贷操作风险加大。除此之外,难以完成规定的业绩任务导致收入减少还会诱发业务人员铤而走险从内部作案,使银行发生操作性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三、银行监管部门应该采取的监管措施 根据我国经济开展水平,无论产能过剩还是流动性过剩,本质上都是结构性过剩,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潜在的结构性矛盾。作为我国企业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目前正处于制度变革时期,自身的流动性过剩矛盾亟待解决,而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又迫使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宏
14、观调控进行信贷转向,同时还要面临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挑战,这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能力、定价能力、盈利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为防范银行业系统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银行业监管部门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监督和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改革开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统筹安排,共同解决难题,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开展。 (一)加强宏观引导 首先,银行监管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开展观统领银行业监管工作,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央产业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协调开展。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加强与宏观经济部门、重点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各商业银行、地方政
15、府的联系和沟通,加强信息交流,努力提高监管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最后,要努力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区别不同类型的银行情况,催促银行业机构科学管理,合理控制贷款投放规模和节奏。 (二)构建合理的风险监管体系 为防范银行系统风险,稳固改革开放成果,银行监管部门尤其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监管。刚刚投入使用的银监会“120234工程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严格贯彻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对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进行了全面反映。所以,监管部门应全面发挥“120234工程非现场监管报表的监测、预警功能,针对不同的银行的风险态势,实施不同的监管要求,抑制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行业盲目扩张,降低产能过剩信贷风险,切实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与行业、经济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按月进行监测分析,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提示。根据各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抵补率、不良贷款率及其分类准确的偏差状况,按照审慎经营的原那么,进行分类监控各行的信贷新增情况,确保把全年贷款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促进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 银行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风险分析、预警和提示,通过审慎“窗口指导,围绕结构调整目标和宏观调控的要求,积极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优化银行信贷结构。一是继续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小企业金融效劳。从政策层面真正落实到商业银行的经营层面,密切跟踪各行在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