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内容)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视察组为发挥咨政建言献策作用,助推我市旅游产业开展,深入到xx特区郎岱古镇、xx江,xx市娘娘山,xx县野玉海,XX县区梅花山等旅游景区,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观察等方式,对我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旅游景区提质增效 一、xx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根本情况 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为开展目标,坚持把山地特色旅游业作为坚守“三条底线、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抢抓旅游开展机遇,发挥凉都气候优势、深挖潜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大力推进山地特色旅
2、游景区建设,旅游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xx江、郞岱古镇、廻龙溪、妥乐、乌蒙大草原、哒啦仙谷、娘娘山、菲菜坪等一批3a和4a级旅游景区相继建成。个人简历旅游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xx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的华美转身。游客量由2023年的470万人次增长到2023年的1901.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32.88亿元增加到124.6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8.3%和50.1%。2023年1至9月,我市接待游客2427.72万人次,同比增长64.9%;实现旅游总收入192.44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接待外省游客1417.06万人,同比增长126.24%。经过全市上下几年的持续投入和
3、努力,xx旅游在根底设施、产品业态,体制创新、效劳环境、品牌形象等方面实现了大提升、大开展,景区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到较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xx康养胜地和南国冰雪城的品牌。 (一)逐步完善旅游功能。紧紧围绕规划,突出休闲、运动、康养、野奢、度假等主题和强化旅游功能要素,按照“平台先行、ppp跟进、市场运营的原那么,加大进出景区道路及景区景点路网等根底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启动了北盘江主轴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打造提升纳入省20230个景区建设目录的梅花山国际度假公园、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等12个景区,大力实施xx古镇、xx县玉舍中国特色小镇、xx市陆家寨、xx县天门村等9个中国传统村落等名城名镇名
4、村创立工程。景区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全市3a级景区xx个,4a级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12个景区纳入省20230个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目录。工作总结天门村等9个村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建成2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51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逐步形成康养旅游产品体系。按照全域生态、全域产业、全域文明、全域扶贫的要求,坚持打好中国凉都“气候牌、做好“康养文,着力开发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文化康养,冬季滑雪、交通索道、农旅游融合等旅游产品,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开展,拓展康养产业链条,游客住在凉都、吃在凉都、闲在凉都、养在凉都、动在凉都、
5、乐在凉都的康养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市中心XX县区、XX县区为旅游目的地,以xx特区、xx市为旅游辐射带动区域的格局。 (三)逐步凸显中国凉都品牌效应。通过包装精品旅游线路、瞄准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打造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世界雪日国际儿童滑雪节、气候养生旅游论坛、画廊国际、马拉松体育旅游论坛等对外开放交流平台宣传推荐xx,拓展成都、重庆、广州、东盟等国内和国际市场,康养胜地中国凉都的品牌效应逐步突显。 二、xx市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根底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标准化建设滞后。景区水、电、路、厕所、通讯等根底配套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满足不了“吃、住、行、
6、游、娱、范文内容地图购旅游功能保障需要。旅游公路建设等级低,景区与景区的通达率不高。智慧旅游效劳体系建设缓慢,旅游信息获知、消费引导等信息化效劳水平较为滞后。 (二)抱团开展意识不强,建设各自为阵。旅游景区建设以县区政府主导建设营运为主,各自为阵,急于求成,缺乏抱团开展理念,包装筹划建设档次品味普遍不高,景区景点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各景区建设没有唯一性,没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三)挖掘和保护不够,文化支撑缺乏。大局部景区开发多以自然景观为主,没有结合实际,挖掘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元素支撑。局部景区对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民族村寨的开发过度,原有的文化挖掘保护不够,建筑风格与当地民族民俗文
7、化和山水田园不相协调。 (四)产品业态单一,缺乏全季拳头引爆产品。产品短缺较为明显。除了夏季休闲避暑和冬季短期滑雪产品外,春秋两季均无引领消费的拳头产品,产品季节互补性差。产品业态单一。产品多以休闲观光、农业采摘、野奢为主,吸引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较少。 (五)管理机制不顺,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大局部景区由政府主导,心得体会平台公司投资建设,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局部景区虽然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市县乡管理部门、管委会、平台公司、景区管理处等多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动管理机制,“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缺乏信息沟通和规划统筹,人才、技术、资金、资源不能有机结合,部门之间、政企之
8、间未形成有效合力,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开展。 (六)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宣传营销滞后。目前我市旅游产品宣传营销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各管理部门、景区和平台公司之间还未形成景区营销共识,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平台公司重景区建设,轻市场营销,有资源无营销经验,旅行社等旅游市场主体有市场经验无资源。大型旅游企业引进乏力,本地旅行社“小、散、弱、低现象比较突出,加之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市场运作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七)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制约效劳能力提高。旅游主管部门管理任务重,人少事多,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景区缺乏懂管理、会筹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和导游人才,加之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手
9、段,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于旅游产业开展,导致整个旅游产业管理效劳水平总体不高。 三、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对xx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的意见及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根底设施建设。强化全域旅游规划理念引领,进一步加快根底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交通根底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随着月照机场、杭瑞高速、六六高速的开通,六威高速、六安高铁、xx机场即将建成,快进交通体系将要形成。但市内通往景区景点的交通瓶颈仍然存在,通达率低。要加快实施交通“383工程,加大旅游公路的兴建、提级和改造力度,切实保通保畅,解决旅客快进瓶颈问题。严格执行旅游标准化建设,保全景区功能,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效劳
10、体系。健全景区内水、电、路、厕所、酒店、信息咨询、标识标牌、旅行地接、智慧导游体系等公共配套效劳设施。 (三)强化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景区内涵。xx历史久远,文化多彩,景区开发中,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夜郎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三线文化、饮食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丰富景区解说内容,讲好凉都故事,同时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传承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创新利用,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和特性,提升xx的城市品味、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 (四)强化产品业态打造,做强全季式产品。聘请专家团队,全方位,多维度挖掘我市旅游资源,创新创意筹划包装四季拳头产品,同时在拳头产品引领下,筹划打造
11、和培育新业态、新产品,筹划一批“主题突出、亮点纷呈、特点各异、功能互补的旅游产品业态体系,形成月月有看点,季季有引领型产品的业态体系。 (五)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开展合力。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管委会、景区管理处、乡镇(街道办)、平台公司的职能职责,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防止多头管理,多头都不管,多头都管不好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凝聚管理合力,适时研究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强化市场营销,激活市场活力。加大品牌营销,对全市纳入XX省20230个景区建设名录的12个景区做到“一景区一提升打造方案,热门思想汇报尽快打造为5a级
12、或4a级景区,发挥品牌拉动效应。创新营销机制,政府加大旅游景区推介会的力度,开展阶段性的密集式宣传,景区景点建立网站,加大广告投入,进行形象宣传,与旅游社合作,开展名片宣传、短信宣传、拓展营销渠道,扩大目标市场的客户知晓率。实施整合营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管理、共同营销的原那么,通过资源有限期无偿使用、出让、租赁等方式建立政企利益联接机制,发挥旅行社的市场营销主体作用。 (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效劳能力和水平。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采取特殊政策加大高层次管理者、新兴业态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校企定单、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着力培养外乡人才。逐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效劳管理制度,明确岗位效劳标准、质量要求和奖惩措施,切实提高效劳能力和水平。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