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出调研报告2篇 近年来,陕北地区经济形势有所回暖,山区农民外出务工情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准确反映我村村民工外出务工的数量、流向、就业、社会保障及创业等情况,及时掌握村民外出务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村委会、保安镇政府制定农民工政策,加强和完善村民外出务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按县委组织部、县委书记祁玉江对我县大学生村官提出的十个一要求,于今年六月初对全村常住人口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形成此报告。其结果如下: 一、杨畔村根本情况 杨畔村位于XX县区保安镇南17公里处,东临壕沟村,南临开发区,西临杨条村,北接张沟门村;共辖9个行政村小组,152户,638人,总面积约124.87
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1亩,人均3亩,根本农田1342亩,人均2.5亩,林草地面积5130亩,人均9.5亩。全村共有党员16名,其中女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人,主导产业有养殖业运输业及效劳业。年人均纯收入3850元。 二、外出务工农民工根本情况及特点 1、根本情况 据调查,至今年五月底,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417人,占全村人口的65.3%。其中外出到XX县区境内的有329人,占外出总数的78.8%;外出到县外市内的有79人,占外出总数的18.9%;外出到省外的有9人,占外出总数的0.2%,调查得知,县外外出务工村民大局部流入到西北地区。据回乡探亲的外出务工村民反映,外出务工农民工资每年都
3、有所增长,就今年上半年来看,平均月收入在13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8%。 2、呈现特点: (1)、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文盲为主。在我村外出务工人员当中,青壮年有216人,居于主体位置,年龄在21-40岁的农民工在全部农民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51.7%。随着年龄增长,较年长农民工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40岁以上占11.9%。同时也应看到,这局部人没有完全或局部地接受初中和高中阶段教育,就进入了劳动者的行列,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从受教育程度结构看,农民工中,小学文化程度占83.9%,初中文化程度占14.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01%。 (2)、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在本县区及西北以上地区。近年来
4、由于我县经济开展较快,城镇建设及根底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时机相对较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对农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外出农民在我县各个乡镇工作。 (3)、农民工外出打工形成一定规模,就业主要集中在四大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即建筑业、制造业、效劳业、交通运输业等,占总外出人员的81.1%至92.4%。 (4)、留守村民与外出农民工有一定差异。从收入上看,外出农民工的人均总收入远远大于留守村民。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均为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农作劳力缺乏、科学技术得不到有效地应用,人均收入自然得不到提高,而外出务工农民在进行某项工作前,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以便提高工
5、作效率,工资自然要有所提高。在调查中,外出农民工月工资在202300元以下的占16.1%,202300-1200元的占11.9%,1200-1800元的占0.02%,1800元以上的占0.01%。就XX县区而言,当地消费水平高,农民工各项保障实施难,略高的工资待遇并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 从性别上看,外出农民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导致留守村民男女比例失调,留守妇女充当起了家庭主夫,需要进行繁重的农作劳动。 (5)、农民工素质有所提高,针对个别企业、部门的专业性,山岗前需要对工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另外,广阔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从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把外面新鲜的事物带回了家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
6、经济的开展。 三、外出农民工存在问题 (一)知识水平决定就业难度。缺少技术专长、文化素质低一直是农民工身上暴露的最明显问题,金融危机以来更为突出。企业停产或裁员,无技能、文化低、年龄大的农民工是被首先剔除的对象。靠出卖体力挣钱的农民工,生活更加艰难。 (二)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据调查显示,全县外出农民工平均周工作时间为50.7小时,日平均工作时间在8小时内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9.6%,8-2023小时的占33.8%,2023-12小时的占28.2%,12小时以上的占8.5%。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仍然是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难题。 (三)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偏低。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
7、设置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没有参加任何保险四个选项。尽管养老保险有章可循,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并不乐观。据抽样调查,被调查的89名农民工竟全部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由于养老保险在跨省转移、接续方面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政策障碍,农民工跨地区变开工作或返乡又相对较快,所以农民工即使参了保,待离开时,往往也只能选择退保,从而导致参保中断。 农民工主要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脏、累、苦、险的工种,生产平安缺乏保障,尤其是在建筑、采掘行业工作,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平安防护设施及保护用品,工伤保险的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全县农民工此项保险的参保率也只有27.3%。 据调查,2040岁的青壮年是农民工队伍
8、的构成主体。只有36.9%农民工参加了医疗保险。 在全部调查中,没有参加任何保险的人员占总调查人员的35.8%。 四、建议 一是加强引导、效劳和管理,实现农民工外出就业的良性开展。建立各种媒介和平台,鼓励推进有关农民工就业的合作和交流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帮助农民就业,切实解决农民工盲目外出,无工而返或者收入过低的现象。将农民工失业也纳入失业登记,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公共就业效劳,以促进和保障庞大农民工队伍的就业。 二是切实加强农民工各项文化技术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继续为农民工免费培训各种实用技能,以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稳定农民工就业状况;培训要注重实效,
9、在时间、深度、效果和实用性上下足功夫,防止华而不实,走过场。 三是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拓宽农民工外出就业的门路。简化各种手续,提供优质效劳,并大力宣传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帮助农民工及早实现自主创业,特别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本地经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减轻就业压力。 四是继续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力度和覆盖面,提高外出农民工和农民参加各种保险的比例,切实改善外出农民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以便真正解除农民工外出就业和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外出调研报告(2)|返回目录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根底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局
10、部土地,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开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近日,笔者对xx特区xx乡农村充裕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务工经济确实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生机活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企业对技术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形成农民工相对过剩,失地后进入城镇就业又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前景令人堪忧。 一、农村充裕劳动力务工现状 xx年,xx乡总人口1252023人,农村劳动力69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5.5,劳动力供给总量5528人,从事农
11、业生产人数533人,全乡农村充裕劳动力4995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2,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充裕劳动力人数2036人,占全乡充裕劳动力人口的40.8。外出劳动力中1635岁的有1546人,3645岁的有42023人,46岁及以上的83人;外出务工人口中有男性202358人,女性978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380人,初中文化的有6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44人。 外出务工主要的原因一是可以直接增加收入;二是可以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三是因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铁路建设征地、学校、公路等根底设施建设占地、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大量闲散剩余劳动力。按就业流向分: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大局部是省外,小局部流
12、向本省其它地州市、本市其它县、区,本县其它乡镇,其中省外1689人,本省其它地州市219人,本市其它县、区94人,本县其它乡镇34人;按就业分:外出务工时间在5年及以上的有231人,35年的有915人,13年的有52023人,1年以下的有380人;按收入水平分(平均月收入):202301元及以上的有347人,801202300元的有62023人,501800元的有774人,500元及以下的有305人;按就业行业分:从事采矿业的有20231人,从事制造业的有202318人,从事建筑业的有427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的有143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40人,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有20232
13、人,从事居民效劳和其他效劳业的有80人,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25人。返乡农民工有37人。经过近几年的开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规模看,增长较快。1996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50人,到xx年达1866人(其中:常年打工的约800人,季节性打工202366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4,占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5。 (二)从效益看,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xx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务工收入93万元,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比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66元高出4834元。打工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从分布看,沿海及大
14、中城市居多。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在沿海地区打工人员1352人,多为年龄在35岁以下且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年,年人均收入在7000元以上。在省内打工人员347人,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缺乏技能的重体力劳动者,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 (四)从组织形式看,自发外出比重大。全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渠道主要有劳动部门组织输出、能人带动和自发外出三种类型。有组织输出每年在20230人左右,占打工人数的5左右;能人带动占外务工人数的20;约有75的属自发外出务工,他们靠“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的形式结伴外出务工,这种形式,组织松散,随意性大,且风险高,维权难。 二、
15、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务工经济在乡镇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但是,无论是组织程度还是输出规模以及经济形式,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输出无序,呈“松散型。目前,全乡劳务输出仍处在初始阶段,对输出工作调控、引导不力,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长期固定下来,这局部队伍难以发挥劳务输出的规模效应。 (二)信息不准,呈“盲流型。县劳动力市场硬件虽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未能启用,加之县就业机构未建立,无相应人员上岗,缺乏对招工企业的实际考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辐射功能不强,未与沿海经济兴旺地区劳务市场信息联网,县、乡、村信息传递更是周期长、效率低,造成局部农民外出务工因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信赖于道听途说和小道消息盲目外出,往往外出一、二个月返回,不仅给输入地造成了社会压力,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在用完路费后靠乞讨回家。 (三)素质低下,呈“苦力型。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只有44人,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612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80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 的67.7;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小,大多从事“苦、脏、累、险且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