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化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开展分析 。2023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标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资管新政),自此,金融机构进入“强监管时代。资管新政的出台不仅对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做出明确的规定,也为金融效劳于实体经济奠定了良好的根底。自2023年以来,我国不断强调要振兴实体经济,促成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健康开展的助推器。但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依然存在明显的不协调,基于逐利思想,大量金融资源流入房地产等领域,实体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缺口,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金融机构过于重视短期收益,导
2、致金融机构风险加剧,影响实体产业及金融业的可持续开展。文章以金融化视角分析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协调的原因,并探究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开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金融化;金融;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根底性经济,公众的生产生活对于实体经济有很强的依赖性。实体经济的开展状况影响着经济总体开展的稳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开展实体经济“效劳实体经济“增强金融为实体经济效劳的功能。金融,可以看作是实体经济的衍生物,金融的开展以实体经济为根底,从金融开展的角度来看,金融的提升也为实体经济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由此可见,金融依存于实体经济,先有实体经济这一“因,才有金融这一“果,两者之间又包含着复杂的关系,从总体来看
3、,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从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来看,金融机构过度膨胀,实体经济所占dp比重越来越少;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的现象十分严重,在金融实践中,金融机构将大量资本进行“包装转投房地产等领域,资本空转现象频发。基于以上事实,应当从经济金融化视域下,分析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错位的原因。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协调的原因 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此之后,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问题凸显,实体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为此,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本以活泼实体经济,转变实体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但是由于金融机构没有较为健全的体制,金融监管不严格,这些数额巨大、流动性极强的资金流入了
4、虚拟经济,而不是按照预期的设想,用于振兴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经济也逐渐朝向金融化开展。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以实现进一步的扩张,实体经济被进一步弱化。金融资本本身效劳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中,只有产业资本能够获得利润,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正常膨胀,金融资本对于产业资本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主要原因在于金融资本的收益高于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由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一些企业及投资者已经不满足于对产业资本进行分红,而是希望能够通过金融资本获取更高的收益,在这一转变下,实体经济不再依赖传统生产及贸易获得利润,而是寄希望于金融渠道,甚至出现企业“圈钱现象。在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中,
5、金融资本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局部难以实现流动的资产经过转变能够在金融市场进行交易,一些具有风险的资产成了金融衍生品,也能够实现交易,此外,国际大宗商品的金融化为套利、投机行为提供了便利。由此可见,金融资本结构的变化导致金融资产泡沫化严重,金融风险加剧。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协调不仅阻碍实体紧急的开展,也使金融开展置于高风险之中。从金融的本质上来看,其既不属于实体经济,也不属于虚拟经济,其最大的功能在于促进经济开展,包括风险管理、促进资金的融通、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等。因此在提高金融效劳实体的能力上,不能以牺牲金融为代价对实体经济进行补贴,也不能无视金融对于促进经济开展的重要作用,更不能抑制金融创新
6、,而是要正确看待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二、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开展的措施 (一)以法律打破金融垄断。自由市场机制最大的作用是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保证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尽管自由市场的开展已经趋于成熟,但从自由市场内部以及本质来看,由金融渠道所获得的利润远远高于从生产、工业等实体经济中获得的利润,导致实际经济利益受到挤压,因此,为了维护实际经济利益,我国需要加强有关政策法规的完善。首先,我国需要完善反垄断法律法规,打破金融垄断,建立自由市场竞争机制,使生产要素在各个行业之间合理分配,使金融和实际经济利润平均化。其次,通过股份制企业财务资本的透明化,明确财务和产业资本的权限,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使股
7、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并获得个人经济利益在严格批准实际商业资本的转移中,保持了公司治理的连续性。最后,需要在产业政策中提高实体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有效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和实体经济,所有行业都可以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获得平均利润率。此外,我国需要制定和完善合理的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深化利润和汇率市场改革。 (二)提高实体经济的资本回报率。当前,由于产业结构失衡和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社会生产效率持续低下。因此,为了促进实体经济的开展,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实体经济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资金吸引力。只有积极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提高资本利润率,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为之效劳。政
8、府应该从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开始。一方面,应探索和实施创新开展战略,通过创新带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和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和培育新兴产业,使实体经济在金融环境中获得持续的活力。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实体经济的升级与转型离不来金融的支持。为此,应将金融供应改革放在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位置,转变以往“需求驱动的金融供应理念,丰富金融供应的方式,使新型实体企业以及小微实体企业能够通过金融渠道进行融资。银行体系作为金融效劳的主体,应当积极进行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局面,形成大、中、小型银行均衡开展的新格局,向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效劳,一方面,能够防止金融资本浪费;另一方面,能够
9、提高银行体系综合效劳能力。同时,确定适当的银行信贷方式,使实体企业能够以较少本钱获得较多的融资资金,以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最后,构建多层次金融资本市场,以多融资渠道为根底,为实体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四)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助力实体产业升级。近年来,在金融脱媒进一步深化和利率市场化趋势逐步加快的背景下,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发行债券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本钱的意愿大幅提高,特别是目前低利率环境将激发优质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的需求,充裕的流动性将促使投资者加大对中短期信用产品的配置力度,中小微型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降低。而借助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小微型商业银行能够以低风险的手段占领数量众多、融
10、资需求巨大的中小企业市场,这对于银行拓宽客户范围、优化客户结构和提高综合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家银行的供应链金融网络率先与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商业网络实现对接,将因网络锁定形成难以跨越的市场壁垒,其他银行那么可能在模式竞争中丧失战略先机。近年来,金融机构过度膨胀,利润由实体经济资本转向金融资本,实体企业的开展受阻,尤其是中小型实体企业,其资金大局部用于日常经营当中,如库存、房屋、产品原料等,导致中小实体企业资金流动性较差。中小企业开展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但中小企业开展前景较窄,缺乏核心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较少,信用评级较低,难以在银行等其他渠道进行融资。当前,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实体企业融资难
11、的有效方式,中小实体企业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建立供需关系,将其生产的产品以供应链方式销出,与核心企业形成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向供应链中的中小实体企业提供融资效劳,一方面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拓宽中小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到达互惠互利的目标,继而实现金融与实体双赢。同时,金融机构需要把握好宏观经济的开展态势,依托实体经济,开展具有特色的实业投行业务,结合中小型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中小型企业资金、信用等风险的特点,开发对接中小型实体企业的投融资产品,既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扩大开展的融资需求,又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稳定开展的投资需求。此外,金融机构可以本区域内中小型
12、实体企业为效劳对象,细分实体经济市场,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融资产品,提高自身的效劳水平。中小型实体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型实体企业的开展,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扶持中小型实体企业。当前,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成为促进金融效劳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供应链金融不仅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还能够拓宽中小型实体企业的开展空间。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秉承趋利避害思想,对中小型实体企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进行严格的考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但也阻碍了中小型实体企业的开展。为此,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供应链上、下游
13、企业提供融资效劳,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经济的平稳开展,需要促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首先,正确认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开展。其次,建立完善的反垄断法律体系,消除金融垄断对实体经济的不良影响;再次,提高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提高实体经济对资本的吸引力;另外,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效劳能力;最后,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助推实体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曾娅丽.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开展研究j.商讯,2023(2023):87-88. 2卞嫄.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开展研究j.商讯,2023(2023):72+74. 3耿令姿,高雪.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开展j.财经界(学术版),2023(03): 17. 4陈谌.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开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3(2023):187-188. 5张志明.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开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3(01):30-37.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