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案例的分析新街乡农民求生记-对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案例的分析近几年来,我一直跟踪研究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的案例:云南省会泽县新街回族乡农民求生记。这一案例至少揭示了以下需要研究的观点与政策:一是在方案经济年代“牺牲小家为大家的理论指导下,政府将国家水电站重点工程蓄水库的淹没区云南省会泽县新街回族乡被淹没农户搬迁至高寒山上,根本上没有发给补助费,使搬迁农户陷入了更加贫困境地;二是在不能维持生存的情况下,新街乡那些被迫搬迁到高寒山上的农户有的下山做点小买卖糊口,但都被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给予无情打击;三是改革开放后,新街乡有的农民自发进城打工,在承包城市人不愿干的脏活
2、、苦活、累活的同时,省吃简用获得了为数不多的原始积累;四是在能人的组织下,新街乡农民在昆明市郊区租地养殖奶牛。创业期间,他们虽然没有从当地政府获得帮助,但由于城市牛奶市场很大,他们的奶牛合作社很快站住了脚,不但一举脱贫,而且在城市郊区率先富裕起来。而当地国营牛奶场由于体制僵化,在新街农民面前眼睁睁地败下阵来;五是新街乡农民搬迁到城镇郊区进行产业化开发,创造了农民进城、易地搬迁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开发的重要经验与模式;六是新街乡农民的金融需求根本上得不到满足;七是在城市郊区生活了8年之久的新街乡农民,虽然有住房、有固定工作,每天为昆明市场供应10吨以上鲜奶,但至今不能在当地落户,享受不到城市的各
3、项待遇,例如他们扩大再生产贷不着款、租用土地上盖房屋办不着建筑证、建成的房屋办不着房产证、子女上学要出高价,等等。八是对搬迁到城市的农民如何管理与治理,目前尚未破题。一、将淹没库区农户搬迁到高寒山区导致其陷入贫困境地会泽县新街乡内的毛家村水库和花渔洞水库,1956年7月开工修建,是昆明市过去主要供电站以礼河电站(装机31.15万千瓦)的调节水库,水库总容量5.26亿立方米,将乡内纸厂、发落、新街、垴包、联合、花渔、闸塘、马店和以濯等村的土地淹没5万多亩。修建时,在“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国家作奉献、“淹小家为大家等口号下,将被淹没的上千户农户、5千多村民搬迁到2022米至3200米的高寒山
4、区,从而造成了搬迁农户陷入了贫困的境地。一是高寒山区不适宜农业生产。搬迁户被迫搬迁到的高寒山区,气候冷凉,不适宜水稻、玉米等当地农户千百年耕作的农作物生长,许多地方只能种植土豆和苦荞,而且产量很低。搬迁农户辛劳一年,却填不饱肚子。二是长期极左思潮不允许搬迁农户从事非农产业。新街乡与全国一样,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家村水库修建起,在所谓的“以粮为纲、经商作生意是“走资本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历史上善于经商的回族农民只能呆在高寒山上种地,不允许从事非农产业。三是管制严厉的户口制度把搬迁户挡在城镇之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严厉的城乡分割的户口管制制度,即城镇人及其子孙永远是城镇人,享受着国家给予
5、的食品、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电力、文化、体育等优惠;农村人及其子孙永远是农村人,只能务农种地,除非参军、上大学等才能脱离农村进入城镇。新街乡农民也不例外。直至今天,新街乡已有上万名农民在昆明市打工、特别是1000多人在昆明市郊区组建奶牛合作社,有固定住所,有从业投资并且为昆明市牛奶产业做出了重大奉献的搬迁农户,至今不能在当地落入户口,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仍不能享受与当地人同等的待遇。四是补偿标准太低,远远缺乏于弥补被淹没家园的损失。毛家村水库和花渔洞水库修建后,对新街乡被淹没家园农户的补偿仅是帮助几个村社修建了防浸沟,让被搬迁农户互相帮助撤除和重建房子,而对搬迁农户却没有给予现金、搬迁建房、新垦殖耕地等方面的补助。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