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xxx市矿场资源丰富,前期矿山资源开采相对粗放、无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相对严重,生态修复起步晚、进程相对滞后。目前矿山生态修复的方法有稳定化处理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修复法(直接植被、覆土植被)两大类。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方法与生物修复法结合方式进行,首先在生态重建的前期,采取物理方法对场地的稳定性处理、后采取熟土覆盖、采矿场的填埋等方式创造生态修复条件,后期采取生物修复法进行植树种草等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我市矿山大多采取最简单、本钱最低的直接植被或直接覆土植被的方法进行生态修复,其中直接植被成活率低,恢复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023-20年,覆土植被
2、成活率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常见生态修复方法,更易被大多数矿山企业采纳。 一、调研我市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矿山修复和综合整治力度,建立市级领导巡山责任制,市级领导定期、不定期逐矿实地检查,将矿山生态该修复列为全市34项重点工作之一,建立了矿山修复及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屡次实地调研、听取专题汇报、安排部署工作,深入解剖问题,破解整治难题。出台了xxx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做到责任到人,跟踪到位和落实到位,市有关局委落实分包县(市、区)督导制度,实行驻地督导、捆绑问责。全面落实“三级包矿、“两级包片责任制,实现无死角管控,
3、开展联合督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持续跟踪问效,确保取得实效。 按照“取缔关闭一批、停产整治一批、修复绿化一批思路,实行露天矿山“一矿一策,分类治理。目前,我市共有73座露天矿山,其中有23座处于原始地貌未开采,6座在生产,44座停产进行生态修复整治。采取覆土植被方式现已完成2023座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完成治理非法开采、关闭及废弃露天矿山50处; 对全市55处采矿废石废渣等固体废弃物,通过移除、覆土绿化、浇水喷淋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已完成治理27处; 全市共完成恢复治理面积3.1万余亩,植树290.5万余株,累计投入3.67亿元; 对短期内无法综合利用的废石废渣,特别是煤矸石山,开展环境影响和平
4、安评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土地损毁和产生平安隐患。 (二)取得的成效 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其中,xxx县实施“区内修复、区外补偿双轨制,要求所有持证生产矿山XX县区内无条件修复,XX县区外延500米无条件修复。同时常绿树种必须在80%以上,成活率必须在70%以上。目前已累计完成恢复治理(含生态补偿区)2.16万亩,植树200余万株,其中区内修复523亩,无主坑口修复632亩,区外补偿20452亩,区内和无主坑口修复率85.2%。xxx县坚持把绿色开展理念融入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中,按照“谁开采、谁保护“边开采、边治理原那么,催促企业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保护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
5、要求,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主体责任,对全县14座持证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总治理面积2406亩,植树14.86万株,硬化道路202320米,投入资金4900万元。通过铁腕治矿、铁腕治污,全县XX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23年4月21日,“生态文明媒体行采访团到我市进行专题报道,27家媒体已累计刊发各类正面宣传报道200多篇。4月29日,省自然资源厅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来自14个地市和72个县(市、区)的202余名代表到xxx县、xxx县进行现场观摩,对我市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矿山生态修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目前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有在以下几个方面。 (
6、一)历史欠账多。处于停产整治的露天矿山较多,在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方面,历史欠账过多。 (二)整治资金缺乏。XX县区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矿山企业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上规模、有实力的矿山企业能积极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多数矿山企业整治速度缓慢。因历史原因还有很多无主矿山需要属地政府来“买单,市、县、乡政府财力有限,治理投资短缺,严重影响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三)破解难题方法少。大局部县(市、区)对无责任主体的露天矿山的治理还存在畏难情绪,整治模式和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对新机制、新模式的探索和创新。由于人、财、物等因素制约
7、,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配备和技术装备无法满足矿山整治工作的新需求,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工作的制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等有待提高和完善。 三、对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整治进度。催促停产整治及其它有责任主体的露天矿山企业按照“一矿一策整治方案,及时完成整治任务。同时,打造一批矿山治理与修复示范基地,将我市废弃矿山打捆申报一批国家、省级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争取政策,通过示范性综合整治,新增一批林地、耕地。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各属地按照“一县一策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绿化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和抑制矿山扬尘。 (二)拓宽资金渠道。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废弃无
8、主矿山,整治资金需求列入市、县财政预算。二是增加土地收益注入。将废弃露天矿山治理与土地复垦挂钩,使矿山废弃地复垦成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纳入政府土地储藏,土地收益优先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三是撬动社会资本。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凡被批准治理立项的单位和个人,优先享有土地使用权,并减免与矿山治理有关的收费工程,本着“谁修复、谁收益的原那么,配套制定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四是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及时、足额收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三)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对生产矿山开采行为和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督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对情节严重、拒不整改的,从严查
9、处。二是对于新建和改扩建矿山,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将方案实施贯穿于矿山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各个环节。三是建立完善市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站和区域控制性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 (四)创新治理模式。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综合生态修复,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融治山、治水、土地复垦、生态修复为一体。充分挖掘矿业文明资源、乡土风貌景观资源价值,在治理过程中融入生态、人文景观保护理念,实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条件,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产业导入并举。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