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新形势下财务报告改进与开展的建议 1、充分提示。鉴于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这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开展的第一要素,以知识为根底的无形资产,正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财务报告在考虑有形资产的同时,应该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此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时机与风险对企业的价值影响很大,所以,也需要对其加以充分揭示。这些信息的提供,将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并能使报告使用者洞察企业的整体价值。 由于知识资本、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工程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确认标准,也不具有实
2、物形态或货币形态,一直被视为表外工程而不予重视。但事实上,一方面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经营风险的释放,使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集团迫切要求企业提示有关信息,以求早做防范。另一方面,报表体系要对上述事项加以确认与计量,必须要求改变现行的传统会计模式,这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鉴于当前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为解决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那么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那么委员会(iasc)在金融工具问题上的做法:首先着重解决相关信息的披露问题,暂时绕过确认与计量问题,待相关时机成熟之后,再研究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操作。在未解决之前,可以遵循充分揭示原那么,即但凡为到达公正表
3、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须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使用户易于理解。 2、实时报告。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因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就大大缩短。可以在保存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由于intrnet和intrnet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
4、的会计循环以实时方式完成,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的动态信息。 3、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般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效劳等;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时机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方案等;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开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非财务信息披露方式比拟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
5、处加以说明。 4、编制预测财务报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开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开展情况。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作出合理的预计,因此要求编制预测报告(报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缺乏,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伪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本钱与效益,并加强标准和监督,提高其标准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预测
6、信息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损益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 5、编制全面收益报告。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那么。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据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本钱进行了错误的配比。fasb在其1984年发布的第5辑财务会计概念说明(论财务会计概念企业财务报表工程确实认与计量)中将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股
7、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其认为全面收益应分为两局部:已确认且已实现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末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 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选择以下处理方法: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月;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局部。 6、编制分部报告。分部报告通过将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按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以向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不同分部的财务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地了解各行业、各地区分
8、部的具体情况。而且实证研究结果说明,在相同的情况下,披露分部财务信息的企业的未来经营报酬和经营风险的分析,比不披露分部报告信息的企业准确得多。iasc1981年发布了第14号国际会计准那么财务信息分部报告,要求上市公司提供行业及地域的分部信息,并于1997年正式出台了分部报告会计准那么。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披露分布信息也作出了有关规定,要求上市公司按行业、地域分类,提供前后两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利润和净资产的信息。财政部在其公布的股份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也要求将“分部营业利润和资产表作为公司对外提供的四个附表之一。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分部信息的披露仍然较少,分部划分也不够明确,有待于
9、进一步标准和完善。 以上是笔者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当然,改进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但在改进和完善财务报告时,不仅要考虑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要充分兼顾“效益本钱的原那么,所提供的信息要充分准确,易于用户理解和接受,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前景作出恰当的判断。 第二篇:新形势下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开展新形势下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开展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绝好的实践根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为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局部)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前段时间人们普遍认为。政治经济学遇到严重挑战,现在西方经济学那么正面临新的危机。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新形势下,政治经济
10、学迎来了新的开展和创新机遇。对此,应加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并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材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等方面实行重大改革。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创新;开展 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2023-7685(202223)01-0041-0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是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不断创新、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30年。 一、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现状及课程定位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2023)提供的数字,截至2023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开设的经济学类专业16个,专
11、业点1503个(占全部专业布点数的18.33),在校本专科生85.78万人(占全部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的5.49),专任教师5.2023万人(占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94)。2023年底,全国设置经济学专业的院校32023个(占经济学类的20.63),经济学专业专任教师34234人。其中,教授2859人,副教授9854人(占经济学专任教师的37.14)。 据西南财经大学对全国30所院校经济学专业、南开大学对4所“基地院校的调查,各院校普遍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课程,大局部院校开设“政治经济学,局部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的院校开设“政治经济学
12、(上、下)。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202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要求,原来为本科生作为思想政治课开设的“政治经济学将不再单独开设,并入“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课程中,但作为财经类专业学生单独开设的“政治经济学继续开设。据对全国30所高校经济学专业的调查,“政治经济学课程最低1.5个学分,最高8个学分;基地院校平均6学分;财经院校平均5.2学分;理工院校平均2.4学分。 当前,政治经济学教材选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各院校使用的版本繁多:重点大学选用国家推荐的优秀教材、“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基地院校大多项选择用吴树青参谋、逄锦聚、洪银兴、林岗、
13、刘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有些院校选用的是国内知名学者编写的教材,如,卫兴华教授等编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刘诗白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谷书堂教授、宋那么行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局部),魏埙教授、刘波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局部)等。近年来,各高校教材建设和教材改革的趋势是: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趋向国际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络化、立体化教材;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改革和“双语教学相互配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的大量引进和课程开设,政治经济学教学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种形势,需要进一步明确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定位。 (一)经济学类核心
14、课定位。根据教育部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和推荐,经济学类核心课程一共有8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和统计学。其中,政治经济学列为8门核心课之首。所谓“经济学类主要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含税收学)和统计学及近年来细化或衍生的一些新的专业(如金融工程、信息管理、网络经济学、国际文化贸易、海洋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开展经济学等)。 (二)经济学科根底理论课定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分类,“经济学学科可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划分为6个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分为2023个二级学科。从更宽泛的
15、角度看,“政治经济学应是经济学16个二级学科中的根底理论课。 (三)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课定位。在我国,尽管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讲授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根底知识,但仅限于一些根本概念、名词解释。只有到大学本科阶段,学生才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和把握这门课程的完整知识,而且通常是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就开设的课程,足见该门课程的根底性和重要性。因此,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不是“政治课,而是专业“入门课。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这一点是西方经济学无法比拟的),为政治经济学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广阔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局
16、部)应成为系统研究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专业课。 二、如何处理好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当前中国经济学教学的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开始进入政府决策的视野,西方经济学课程也随之进入高校的课堂。在这一背景下,政治经济学教学遇到严峻挑战,一些学校甚至主张减少或取消政治经济学课程,代之以西方经济学或现代经济学。根据南开大学2023年对4所“基地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的50份调查问卷,在核心课设置上,排在第一位的是西方经济学,然后是政治经济学,之后是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