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70592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充裕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在充裕劳动力就业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通过加强政府对劳动力输出的引导和组织;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宣传,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健全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力就业效劳体系;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学习培训等措施,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村;充裕劳动力;就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26959(202223)202302023904 一、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促进农村经济开展是重点,而衡量农村经济开展的一个指标是农民的收入。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快农村经济开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思想解放的程度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通过劳务输出,特别是向经济兴旺地区输出人力,可以把兴旺地区环境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大学校,使输出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长见识、开扩视野,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开展增强后劲。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充裕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农村地处遥远山区,自然环境恶劣,耕地贫脊且量少,山多田少,人口增长过快,一户农户耕地不过35亩,有的更少。按照少数民族地区习惯计算方法,23亩田地只需0.20.3

3、个劳动力,那么35亩地只需一个劳动力,而有的一家23个劳动力都捆在狭小土地里,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农民有力赚不到钱。有限的资源被过多的人口所消耗,生存空间有限。近年来,虽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局部充裕劳动力已从田间地头转移出来,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转变过来,投入到经济兴旺地区从事收入相对较高的生产劳动,这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导致的贫困,也解决了农村土地资源有限性与人口资源不断扩张之间的矛盾,劳务输出已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充裕劳动力输出却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第 一、劳务输出规模小、无序、自发性输出多,大规模、有组织地输出少。少数民族地区充裕劳动力输出现仍以自

4、发性输出为主的阶段,而自发性输出往往带来输出本钱高、稳定性差、劳动待遇等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等问题。第 二、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力输出多,有一定文化层次、从事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务工输出少。由于劳动力综合素质比较低,少数民族地区充裕劳动力文化素质、择业观念、技能素质诸多方面不能适应现代用工企业的需求,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 三、做临时工的短线输出多,有稳定工作的长线输出少。少数民族地区充裕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非常缺乏,就业竞争力较弱,就业空间较小。 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重视不够,劳务输出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一些部门和乡镇

5、对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思路还比较模糊,方法也不够多。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劳务输出的快速健康开展。乡镇政府对劳动力输出的重要意义认识缺乏,说的多,做的少。把劳动力输出看成劳动部门的事,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关注、关心不够,总认为农民有一块承包地,能吃饱肚子,比原来的生活好就行了,没有必要过多地考虑将劳动力输出纳入议事日程,进行部署,从而使劳动力输出处于松散盲目状态。二是政策不力,体制不顺。在农村充裕劳动力输出方面,相关专题研究少,制定政策少,采取措施少,外出农村劳动力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在招工录用、孩子入学等方面仍然存在

6、很大的障碍。三是效劳不好,信息不畅。相关部门缺乏专门负责管理劳动力输出的组织机构,即使有也存在力量薄弱、人员缺乏等问题,作用发挥不力。很多的中介组织根本处于空白,市场信息闭塞,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对哪里有活、能干什么活知之甚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很大。四是思想观念差。由于受教育少,思相僵化、因循守旧,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农村劳动力中,仍然存在“种田吃饭,杀猪过年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和“饿死不离乡、冻死不下床的陈腐观念,相当一局部中青年劳动力还满足于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的思想,宁愿在家闲着,也不愿出来干活,更有个别的务工者挣得一笔钱后就返乡吃喝玩乐,花光用光后再重新启动务工,没有长远开展观念。五

7、是文化素质低。据有关统计,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平均受教育比城镇居民要少3.6年,在贵州遥远少数民族山区就少得更多,文盲和半文盲根本集中在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偏低(多为初小文化)。文化素质低,接受新鲜事物、科技知识、应用技能的能力差,增收的技能相对较低。由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培训,许多要求较高的工作无法参与,致使大局部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门路极其狭窄(多是劳动强度大、报酬低的工作,如矿工、建筑工等)。局部少数民族务工者(特别是妇女)还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这也是导致就业渠道不畅的一个原因。 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充裕劳动力输出的思考 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充裕劳动力输出,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第

8、一是由自发性、小批量输出向有序、大规模输出转变,第二是由输出低素质人员、就业层次低向输出高素质人员、就业层次高转变,第三是由短线输出向长线输出转变。 充裕劳动力输出可以缓解农村人多地少导致的贫困,也解决了农村土地资源有限性与人口资源不断扩张之间的矛盾,劳务输出已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应紧紧围绕以下几点切实提高劳动力输出质量,扩大劳动力输出的规模,努力将充裕劳动力输出培育为少数民族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一)加强政府对劳动力输出的引导和组织。 强化政府引导是实现农村充裕劳动力由自由无序转移向有组织、成建制、规模化有序转移的重要手段。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农村

9、劳动力输出工作,要自上而下地将劳动力输出纳入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日程。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逐步转入标准化,并结合实际确立建全劳动力输出办事机构,充实和加强劳动力输出工作力量,在劳动力输出信息收集、筛选、发布、技能培训、输送安置以及后续管理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全程性、系列化效劳。通过政府的引导,使劳动力输出由自发的输出向有组织有方案的输出转变,形成一定的输出规模。通过政府组织劳动力有序流动,把“游击队变成“正规军,组成具有特长的“人才方队,形成自己的劳务优势。 (二)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宣传,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 大力宣传,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引导农民破除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

10、。少数民族地区要把组织农村充裕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应对农村充裕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及时掌握充裕劳动力的详细情况,做到动态管理。由政府出面到外地召开劳务推介会,通过各种措施,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系统和信息平台。 (三)健全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力就业效劳体系。 健全劳动力就业效劳体系,提供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效劳,不仅可以使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减少盲目性,降低务工本钱和市场风险,还可减少因盲目流动带来的无序混乱。例如建立地方政府驻某某办事处,用这种已有的资源为外出农民工提供效劳。实行跟踪效劳,对已转移就业的农民工实行严格的跟踪式效劳,催促企业与学员签订好用工协议,完

11、善交接手续,确保学员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可以直接与办事处联系,想法设法帮助其解决问题。只有进行有组织的流动,效劳措施得力,大批农民工才能够顺利地走进“就业通道,安心工作。 (四)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学习培训。 农民掌握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的程度决定着劳动力输出的成效。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局部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职业技能较差、难以满足务工需求的现状,应充分根据市场需求和务工需要,加大根底教育的投入,并在初、高中开放就业指导课,尽快使新一代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和求职本领上升到新水平;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定向和

12、储藏性培训,不断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要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政府职能部门培训中心等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民提供转移就业信息,使广阔农民工出得去、有活于、能赚钱。 (五)大力开展 二、三产业,以对外转移与就地吸纳相结合,构筑就业平台,推动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少数民族人均年纯收入仅为720元(其中42.5来自于外出打工),离国家“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要达8000元人民币要求有着遥远的距离。因此要建立健全农民外出打工和返乡创业流动机制,推动创业高潮,逐步实现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创造条件,打造农民务工就业平台,让相当一局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

13、移,大力开展 二、三产业,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拓展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总之,全面提升素质是加快劳务经济开展的关键举措。农村充裕劳动力能否实现充分转移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本身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从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高,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非常缺乏,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开展,没有技术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弱,就业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是开展劳务经济的关键举措,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富民工程的重要内容,这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黄文芬(1971),女(布依族),贵州都匀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讲师,主攻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何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