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一、三县的根本县情 县位于省东部,交界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全县共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146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万人,总面积142023.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7.87万亩。该县属暖温带亚湿润区,年平均气温2023.4,年均降水555毫米,是一个传统的雨养农业县。,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04.7元,全县森林覆盖率到达37.13%,先后荣获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绿化模XX县区和全国生态小XX县区等称号。 县位于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辖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2个居委会,184个行
2、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2.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24万人,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3.51万亩。年平均气温8.6,正常年份平均降水量650mm。,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22元,森林覆盖率到达35%,曾两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县位于省东南部,地处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全县辖6镇9乡,344个村委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4.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87万人,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1.95万亩。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以蔬菜之乡、玉器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
3、乡闻名于省内外,享有中国韭菜之乡等称赞。,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115元,全县森林覆盖率到达23.9%,是全国绿色农业示XX县区。 二、三县的根本经验 三县均属山区县,境内崇山逶迤,沟壑纵横,田少山多,坡陡路窄,山区面积都在90%以上,制约开展的因素很多,群众收入水平低于我县近一半。三县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体系和机制,真正呈现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重点突出、分批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三县均把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来抓。县按照塬区果品、山区草畜、川区果菜的产业
4、布局,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展果、菜、草、畜四大特色产业。果品产业按照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创品牌的思路,整村整乡整区域推进,培育形成了南北部塬区优质红富士苹果、泾汭河川区优质梨、泾河南北面山特色杂果经济林、加工原料型澳洲青苹四大果带。近三年新建果园8.95万亩,全县果树经济林到达29.98万亩,果品产量18.57万吨;畜牧产业坚持健康养殖为方向,以培育专业村、专业大户和开展集约化养殖小区为重点,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暖棚圈舍1.7万座,建成万头养牛乡9个、养殖大村35个,全县牛、猪、鸡饲养量分别到达17.62万头、35.2万口和180.3万只;蔬菜产业坚持果菜间作与扩大复种相结合
5、、设施栽植与大田种植相结合,大力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新建蔬菜拱棚6400座,带动全县种植各类蔬菜12万亩。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县根本实现了人均1亩果,户均1亩菜、2头牛、4口猪的产业开展目标。与此同时,还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泾龙牌红富士苹果通过国家a级绿色产品认证,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品博览会金奖等6项大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回中牌蔬菜、陇新牌生猪完成了名牌产品商标注册,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围绕特色产业开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建办了恒兴果汁、旭康食品、陇新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果品保鲜库3600座,贮藏能力到达8.6万吨,建成肉
6、牛交易、生猪交易、果菜批发等农产品市场16个,建成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331个,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有力地带动了县域农业开展。县把以苹果为主的种植业和以肉牛、生猪为主的养殖业作为主攻方向,提出了人均一头牛、半亩果的奋斗目标。止目前,全县累计新植优质苹果4.3万亩,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规模化工程11处;建成养殖小区20个,修建温棚牛舍3844座,饲养量到达19.68万头,收入到达9200万元以上。县按照川区抓蔬菜、山区抓洋芋、集中抓养殖、普遍抓劳务的产业开展思路,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片和产业带。止目前,全县种植洋芋30万亩,扶持开展养殖专业村80多个。全县注册了盘龙
7、韭菜等12个蔬菜品牌,蔬菜面积到达24.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4亩,设施蔬菜8万亩,年产值达5.8亿元,其收占农民纯收入的41%;全县注册了鲁班建筑等4个劳务品牌,开展劳务基地241个,年输转劳务人员2023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左右。三县区主导产业的开展壮大和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根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开展。 (二)新农住宅亮点凸现。三县新农住宅建设力度都比较大,根本采取以群众自筹为主,政府统一规划,统一配套补助根底设施的方法。县党原乡丁寨李家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共涉及5个村、40个村民小组,2191户。示范区坚持住宅建
8、设与产业开展有机结合,按照建一户小康住宅、修一栋百口圈舍、兴一项致富产业的思路,采取控制区域、控制特色、控制红线的方法,统一倒兑土地,统一设计建设图纸、划拨建设庄基地、协调建设资金、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宅建设。新建具有民俗建筑风格的小康住宅211户,改建134户,示范区农民小康住宅累计到达667户,占到总户数的30.4%。集中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累计建成温棚猪舍805栋,鸡舍387栋。县西屯乡穆村村在村庄建设上采取五统一(统一规划放线、统一地基兑换、统一户型设计、统一质量监管、统一配套设施)、四自主(报名自愿、资金自筹、工队自选、价格自定)的方法,完成投资750万元,新建文明生态家园60户,
9、配套了沼气池、节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卫生厕所、自来水,架设输电线路220230米,开通道路3.5公里,完成了村委会、卫生所和农民活动中心工程建设。县也按照高起点定位、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建设的要求,采取整村搬迁,建成了城关镇陈门村、山丹乡车川村、四门镇三衙村等18个新农宅示范区。 (三)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三县坚持从优化机制入手,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措施。县集中建立和完善了八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是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县、乡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增加人员编制,加强工作力量,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指导、督查考核、评比表彰等工作,建立了完备的新农村
10、建设工作领导体系。二是创新科学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县、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抓总职能,引导成立村民理事会,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和广阔农民群众热情参与,把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群众,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奠定了群众根底,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有机互动。三是创新规划先导机制。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导性工作来抓,结合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规划设计院专家指导制定了产业开展、根底设施建设、村镇建设、公共事业开展、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五个配套规划。四是创新推进落实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包抓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县、乡领导包抓工作责任制,将每一项
11、重点工作细化到具体领导和相关部门,提要求、定时限,逐级靠实工作责任,形成了领导抓点示范、部门全力帮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五是创新效劳指导机制。深入开展千人学技术、万人进果园、千名干部助春耕等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重心下移,深入一线,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抽调优秀干部81名,组成15个新农村建设效劳队,常年驻村蹲点,面对面地给群众示范传授。组建乡镇农业产业化效劳中心和信访、司法、综治、科技咨询、便民效劳五位一体办公室,县、乡设信息站,全力为群众开展效劳。六是创新资金融通机制。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工程支持,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提出
12、县新农村建设工程整合意见,依靠工程资金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建办龙头企业,加强根底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全县三年共融通资金3.75亿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七是创新督查监督机制。对各乡(镇)和试点村工作进展情况,坚持月调度、季督查、半年观摩评比、年终综合考核。实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工程和资金使用公示制度;重点工程和资金使用全面实行预决算制度、招投标制度、施工监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分阶段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督查和评价,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八是创新考核鼓励机制。坚持鼓励与考核并举,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县政府与乡镇及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签
13、订责任书,靠实工作责任。坚持把新农村建设绩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实行重奖重罚,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县XX县区四大班子领导亲自挂帅,调研指导,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确定1名县委常委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全力抓建,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健全推进机制,形成抓建合力,确保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四)整合工程保障投入。三县结合县情,通过整合涉农部门工程资金来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了四两拨千斤。在公共根底设施建设上,把扶贫整村推进等工程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补助工程直接整合为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从工程申报开始就实现了工程资金
14、的有效整合。县按照工程优先向示范村安排,资金优先向示范村倾斜的要求,在保证工程资金性质、投资方向、管理部门、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五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全省整合涉农工程资金试点工作,由县上统一组织、统一审核、统一申报,多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交通、教育、卫生、农村能源、人饮工程等工程资金,充分挖掘土地、产业、人力等资源潜力,集中物力财力,打造精品亮点,建成了党原、玉都、窑店、飞云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党原丁寨、樊家,飞云坡头、南峪,王村墩台等新农村示范村36个,实现了资源最正确配置,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抓点示范、以点串线、扩线成面、联片突破、整体推进的开展格局。
15、三年来,县共整合各类工程40多项,捆绑使用资金845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工程支撑和资金保障。 三、三县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 (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三县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经验,使大家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阔农民的积极性,不仅要解决建设新农村为了谁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依靠谁的问题。建设新农村,既源于实际又指导实际,既来自群众又造福群众,既表达全面性又表达科学性。 (二)对新农村的主要建设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
16、识 通过学习和考察,我们认为新农村的主要建设内容应表达在新产业、新农民、新村庄等方面。一是新产业。就是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三县的经验使我们深切感到,加强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这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最直观的表达,但更重要、更根源的内容,是开展农村产业,增强农民经济实力,这对于我们经济欠兴旺地方来讲尤为重要,必须牢牢抓住开展生产力这个最为根本的环节,否那么新农村建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开天开地莫假设开心做人,藏金藏银不如藏书教子。无论是农业的开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科技文化知识的哺育和支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大计,也是当务之急。三是新村庄。村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所以,应该把村庄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