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72068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3年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融行业开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一、金融行业特点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开展的晴雨表。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

2、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开展。我国对此有一个认识和开展过程。过去我国金融业开展既缓慢又不标准,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开展前景。 二、金融行业开展的影响因素

3、分析 1.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这种高消耗、高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使得能源、资源供应瓶颈依然突出,与以提高增长质量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方式相比,更易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使得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贷款的投放,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出口环境恶化、房地产业等行业出现过热,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开展的能力,最终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威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从经济结构来看,投资区域与投资产业的不平衡以及金融资源在市场主体间的配置效率不高或者“错

4、配现象,也将影响金融稳定。 2.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应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开展,特别是我国经济金融的开展与美国等兴旺国家的关联度不断加深,金融稳定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参与国际生产、贸易和资金循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与全球化收益相伴而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相应增加。 3.汇率制度、国际收支与资本流动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在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这一改革进程中,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那么,假设改革力度与调整时机出现偏差,那么有可能刺激资本大规模流动,导致汇率大幅波动,并有可能造成

5、国内信贷过度膨胀,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一方面,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外汇储藏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其负面影响表现在,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和相应货币政策选择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过多的短期资本特别是纯粹的投机资本流入所形成的外汇储藏增加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动,不仅使得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增加,还容易造成资本来源与国内投资在期限结构上的“错配,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4.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嫁 政府债务风险不仅包括国债债务风险,从更广的角度来说,还包括由政府提供担保而带来的或有债务风险,比方“准国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社会保障基金缺口风险、

6、银行经营与国企经营风险等。尽管我国显性财政赤字不是很高,但财政综合负债数额较大,特别是社会保障资金缺乏、地方政府债务等所形成的或有债务数量大、影响面广,已成为当前危及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5.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 要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和减少不良资产,就要完善公司治理。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尤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股权结构不合理和所有者缺位引发的预算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二是市场化鼓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三是金融机构组织构架的缺陷导致的内部委托代理本钱过高;四是监管模式的不完善。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是不是一定要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如果监管当局将金融

7、机构引入外资、境外上市作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唯一手段,那么容易造成我国经济金融控制权的丧失和资源的外流。 6.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 我国金融结构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融资结构上。第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开展总体滞后,企业在自有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过多的风险。第二,人民币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比较突出,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比例过高,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不容无视。第三,在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开展缓慢,债券品种结构不合理,国家财政债券比重高,企业债券比重低,市政建设债券几乎空白。第四,在直接融资中,证券市场系

8、统性风险严重,股权分置问题尚待全面解决,市场结构和体系存在很大缺陷,缺乏针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投资者结构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的资金杠杆指标值高,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另外,在区域金融结构中,农村金融体系的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首先,农信社改革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财务风险依然严重;其次,非正式金融(如民间、地下金融组织)的迅速开展、相应金融法规与监管制度的缺失都给金融稳定带来风险;第三,大量资金回流城市,农村资金(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供需缺口存在加剧的风险。 7.金融机构风险向中央银行转移 金融机构风险向中央银行的集中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

9、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再贷款数额巨大,且大局部已经难以回收;第二,利用外汇储藏,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同时对存在危机的金融机构采取救助行为;第三,中央银行再贷款的财政化,使再贷款的收息率降低,中央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连续亏损,央行的财务状况恶化,可交易资产减少,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受损。以上诸多因素加剧了风险向中央银行的集中,将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与金融稳定。 8.交叉性金融业务的风险监测和监管 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多种金融工具,表达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蕴藏着跨机构、跨市场和跨境风险。目前,投资者尚缺乏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全面了解,风险意识缺乏,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有

10、效的交叉性金融业务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对局部业务还存在着监管真空,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9.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防范 由于投资者保护制度尚待完善,投资者风险意识缺乏,近几年在救助和关闭金融机构过程中的个人债权通常由政府垫付,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增强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市场约束,还有可能诱发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和恶意经营行为。在风险处置中如何既维护金融稳定又防范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信用体系脆弱与金融平安 我国是一个特殊的转型经济国家,其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开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从传统经济迈向现代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成熟而健全的企业制度、金融制度以

11、及与此相关的金融监管制度,导致社会的信用根底薄弱,整个金融运行风险过大。二是由于我国曾经历传统的方案经济阶段,信用制度的根底需要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在转轨的过程中,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关系,这一点已经由过去存在的“三角债、企业债转股、企业逃废债等所证明。失信现象的出现,将严重破坏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根本秩序,因而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是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 三、金融行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首先,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兴旺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

12、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金融运行得正常有效,那么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 其次,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现代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根底性作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宏观调控的间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业是联结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纽带,它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万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金融手段又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手段,适时地调控货币

13、供应的数量、结构和利率,从而调节经济开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在稳定物价的根底上,促进经济开展。 最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现代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从国内看,金融连接着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生产经营,联系每个社会成员和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从国际看,金融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 四、我国金融行业现状分析 1.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比较健全和完

14、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23年6月底,中国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二十四万四千亿元。从90年到2022年,中国银行各类贷款累计增加十万亿元,年均增长逾百分之十九。 2.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索中开展。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根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 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 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1996年1月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自1996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同业拆

15、借利率上限,全面放开拆借利率。统一拆借市场的形成,结束了市场分割、多头拆借的局面,标准了各金融机构的拆借行为,提高了银行之间融通资金的效率,推进了利率市场化,并为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了条件。 资本市场在标准中开展 1990年2023月和199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经过12年的改革和开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体系,有关交易规那么和监管方法也正在日益完善。 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开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保险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保费收入较快增长。1989年末全国保费收入142.4亿元,2022年为212023.4亿元,年均增长25,2%。2022年,中国保险机构共对19.3万亿元财产进行了保险。全年保费收人与gdp的比率(保险深度)为2.2%,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人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168.8元,同比增加41.1元;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598.3亿元,同比增加70,9亿元。商业保险已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保险市场的开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汇市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