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72153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 .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以加快农村经济开展为主体,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开展“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势头。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工程建设富有成效,科技兴农深入开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4750元,居全省各市(州)之首。 纵观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优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政策优

2、势。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开展的方略,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开展作为战略指导思想。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新农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市委、市政府按照“两个率先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将三镇纳入开发区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多予、少取、放活的支农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二是开展根底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开展,我市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开展,无论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根底设施建设,还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开展,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城乡

3、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在多年的建设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必将为我市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根底和珍贵的精神财富。三是区位优势。我市三镇地处城郊,环城分布,具有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开展、共同进步的先天优势。四是实力优势。我市经济比较兴旺,地方财力比较雄厚,加之酒钢集团公司等大型厂矿企业在我市,城市化水平较高,具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财力倾斜“三农的比较优势。与此同时,与兴旺地区相比,我市新农村建设也面临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业开展资金缺乏,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开展不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民群众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不高,农村社会事业开展不够和谐等问题和困

4、难。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树立落实科学开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党的建设。通过努力,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农村产业要实现新格局,农村根底设施要实现新改观,农村住宅要实现新变化,农民素质要实现新突破,农村社会事业开展要实现新进步,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气,乡村治理要实现新机制,从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和谐新农村。 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农村经济新格局。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5、,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中心,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开展。一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按照“两品一游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继续做大做强优质洋葱、特色制种、反季节蔬菜、优质瓜果等名优产业,唱响唱亮品牌。大力开展畜牧养殖业,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养殖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强育苗基地和林草地旅游开发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认真实施动植物保护工程,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健康食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效益和质量平安水平。二要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酒钢和招商引资,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

6、龙头企业,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作为一大产业来培育,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河西走廊乃至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中转和交易基地。三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开展农业,用现代开展理念指导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档次和品位。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其成为优质平安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展示农业科技水平的平台,城乡居民休闲度假的园地。四要大力开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统筹兼顾,大力调整优化现有的城乡分割的经济格局,建立布局

7、合理、优势互补、相互配套的城乡工业经济一体化体系。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特色旅游、交通运输、商贸效劳、中介效劳、农村社区效劳和信息效劳等第三产业。紧紧抓住城市和酒钢加快开展及嘉东、嘉北、双泉工业园区拓展的机遇,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劳务经济快速开展,力争到“十一五末,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其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 二、着力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实现农村面貌新变化。一要加强开发区建设。以市上把三镇纳入开发区,从总体上谋划城乡开展为契机,着力打造城市连接农村的开发区,即依托嘉东与嘉北工业园区、关城

8、景区、酒钢种植园,以峪泉镇新镇区、安远沟村、嘉峪关村为重点,形成城市与峪泉镇之间的开发区;依托嘉东工业园区、酒钢养殖园、葡萄基地、草湖旅游景观,以横沟村、新城村、中沟村为重点,形成城市与新城镇之间的开发区;依托XX县区、双泉工业园区,以河口村、团结村、石桥村为重点,形成城市与文殊镇之间的开发区,实现人口向城镇、土地向“两品一游大户、产业向园区集中,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二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公路改造力度,加快移民点道路建设步伐,建立镇、村、组三级畅通便捷、质量较高的公路网络。三要加强农村小康住宅建设。围绕农村开发区建设,制定扶持政策,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坚持标准,建设高标准小康住

9、宅,使其成为展示我市新农村风貌的样板和平台。四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实现镇区村庄园林化,农田建设林网化,沟渠道路林带化,风沙前沿屏障化。五要加强农村通信建设。进一步推进有线电视、 和电信宽带网入户工作,切实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六要加强农村水利电力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供水、供电水平,满足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水电的需要。七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一池三改工程,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村的卫生水平。 三、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实现农民素质新提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功夫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要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进一步健全

10、完善市镇农技推广效劳体系,采取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科技咨询、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不断扩大农村实用技术覆盖面,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二要加大对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加强部门协作,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把劳务培训与劳务输转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三要加强对农民综合素质的培训。要切实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教育,教育农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增强法制意识,更新经营理念,转变生活方式,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1、四、着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实现农村社会新和谐。 一要加强农村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二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做到镇有文化站,村组有文化活动室,切实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扬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活泼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创立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气。三要积极开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以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根底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效劳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四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

12、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局部方案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积极开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扶贫济困等社会保障事业,加强残疾人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支撑体系。五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治理农村脏乱差,并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村容整洁。六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七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使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八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农村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影响农村稳定和开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平安XX县区、“平安镇、“平安村创立活动,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