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新形势下减灾救灾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2243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形势下减灾救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新形势下减灾救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新形势下减灾救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新形势下减灾救灾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新形势下减灾救灾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新形势下减灾救灾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形势下减灾救灾调研报告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新形势下减灾救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阅。 基层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是国家公共平安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减灾救灾工作形势严峻。 一、根本情况 xxxx市位于xxxx省中南部,xxxx平原北部,幅员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辖2个办事处、20个镇、1个乡和xxxx高新园(xxxx经济开发区)、蒋湖农场、xxxx工业园(以上3个单位为副县级);白茅湖棉花原种场。全市共有794个村民委员会,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

2、9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1万人,乡村人口12023万人。我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依山带水,呈龙拱虎卫之状。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低丘、岗状平原和河湖平原三种地貌,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影响特别显著。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清楚,雨量充分。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河道总长600余公里,河网密度为231米/平方公里。其中xxxx源出陕西XX县区,过XX县区入本市,市境流长137.7公里;xxxx河源出XX县区深赶冲,经XX县区、XX县区入本市,市境流长12023公里;汉北河为人工河,1970年通水,市境流长35

3、公里。有湖泊57个,正常水位时湖水面积3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20231.4毫米,夏季最多,平均为474毫米;冬季最少,平均为98.4毫米。年降水量的水平分布,市东南略多于市西北。 我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地势地貌比较单一,但由于北部大洪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西南沿江地带出于xxxx河谷边缘,东北处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了我市气候的区域分布特点:热量条件东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带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资源东高西低。春秋为季风交替季节。春季时冷时热多阴雨冷害,春夏之交,没xxxx河谷一带易发生风雹等强对流灾害天气。秋季年际的

4、差异大,大多数年份秋热气爽。但有的年份阴雨绵绵,出现“秋寒。夏季,我市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闷热多雨,七月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大多在2730之间。六到八月降水量占全年的39%,形成雨与热同季节。梅雨期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灾害。出梅后,常有伏旱或伏秋连旱。 二、减灾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面临灾害频发、灾情严重、防灾减灾任务日益加重的形势,我市不断强化减灾救灾公共管理功能和社会效劳职能,全市减灾救灾工作开展势头良好。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任务、目标和进度。各乡镇均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二是建立健全了灾害预警和信息发

5、布机制。气象部门重点加强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和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每逢灾害来临前,在电视台、市政府网站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三是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开展了“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全力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四是推进减灾救灾精细化管理机制。制定出台xxxx市救灾资金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法,学习推广京山经验,开展试点,全面推进全市减灾救灾精细化管理。 2、加大投入,不断加强救灾工作能力 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进一步加强灾害监测、

6、预报、预警系统根底设施建设。一是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气象部门充分运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现代化设施,建立多级灾害性天气自动报警机制,开发短时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实现对灾害性天气可能影响的区域,提前2-3个小时预报预警到乡村,甚至到自然村。二是洪水预警系统。初步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雨量站点,重要河段都有水位监测站点。水文部门建立了水文自动测报和江河预警系统,准确预报雨水情,为抗洪抢险提供适时决策依据。三是预警信息快速广泛传播系统。在市气象局、市防汛办分别建立预警信息发送平台,实现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防范重点等,以 短信形式发送到各级防汛指挥部成员和防汛责任人。近年来,我市通过逐步加

7、大投入,在物资保障、技术支持上有效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 3、完善体系,不断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响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了各类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科学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先后制定了xxxx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xxxx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xxxx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等,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各乡镇及有关单位,各乡镇也相应完善修定了乡镇预案,并建立了村级应急预案,形成了网络,对灾害应急从机制上作了保证。同时为确保预案的可行性,积极推进预案建设和演练,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二是建立健全了救灾防灾队

8、伍。全市组建了951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其中乡镇级54人,村级灾害信息员794人,社区63人。对上岗的信息员并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了业务技能,同时增加了防灾减灾常识宣传员,为普及防灾减灾常识提供了人力资源。三是建立赠灾捐赠机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荣耀传统,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抗灾救灾活动;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发动行政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灾区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四是建立健全自然灾害调查评估体系。结合省民政厅制定出台的xxxx省民政系统灾情核查工作规那么,我市制订灾情核查工作规那么,充分整合民政、交通、水利、农业、通讯、电力等各职能部门力量,分类开展灾情核查,通过汇商,科学评估自然

9、灾害损失,为政府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灾后重建参谋决策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救灾资金总量与实际需求缺口较大。近年来,我市灾害频发,受灾地区抗灾能力较差,因灾致贫现象较为突出,常年需救助的人数多,每年需救济人口数和救济款数量大,上级拨款与实际需求之间有较大缺口,上级实际下拨救济资金数量与我市实际需救济存在较大缺口,资金困难矛盾十分突出。救济资金缺乏,影响和制约受灾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 二是社区和农村减灾根底薄弱。我市是鄂中人口大市,也是劳务资源输出大市,常年外出经营、务工人口超过30万,村中青壮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减灾救灾缺乏根底性群众力量;社区和农村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相对滞后,公众对

10、减灾的重要性认识缺乏,防患意识浅薄,存在侥幸心理,缺乏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根底建设较为脆弱。 三是乡镇信息员队伍建设需加强。局部乡、村灾害信息员队伍多数频繁换动,特别是村级灾害信息员主要由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因村级事务繁杂,时间、精力有限,导致灾害信息员队伍无法保持相对稳定。局部乡镇信息工作员忙于具体工作,学习培训的时机相对较少,无法胜任灾害救助工作。 四是减灾救灾信息化手段相对滞后。气象信息预报、水情(警)预报、灾害信息应用平台、冰雹防治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灾害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和应急救助的时效性有待提高。 五是救灾资金分担机制不健全,应急保障措施还不力

11、。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短时间内难以筹备到足够的应急救助物资,除了移动 、固定 外,缺乏其他通信系统,一旦遭遇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无法保障应急指挥通讯畅通。应急队伍装备配备缺乏,面对灾难往往无法开展有效的抢险救援工作。乡镇减灾救灾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救灾工作经费,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灾救灾精细化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 四、加强减灾救灾工作的建议 一是增强灾害管理的协调机制,推动灾害管理体制的完善。在综合减灾的日常工作当中,与单灾种管理机构合作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综合减灾工作的成效。因此,要按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打破部门分割的界限,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防

12、工作机制,加强党政机关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各层级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各辖区之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民政、气象、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有关灾害主管部门之间灾害信息的沟通、会商、通报制度,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密切配合,协同应对,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减灾工作联动机制。 二是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深入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和灾害易发地区,广泛普及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根本知识教育,重点普及各类灾害根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根本技能,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以“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各自实际,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应急演练,着力提高全社

13、会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意义,面向城乡社区,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切实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是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提高减灾救灾科技水平。现代科技手段与先进救灾装备是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的关键,美国和日本均极为重视先进科技装备在减灾领域的应用。借鉴美日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现有的各灾种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和各种灾害信息传输通道的根底上,尽快开展灾害信息自动化管理中心的开发建设和系统集成建设,确保自然灾害信息得到快速收集、分析处理、损失评估,增强救灾应急反响能力。同时依托移动

14、、电信等通讯部门组建灾害信息发布平台,由灾害信息管理中心统一发布到各乡镇书记、乡长、乡镇灾害信息员、村级灾害信息员的 上,及时做好应急反响。 四是加强乡镇信息工作员教育培训、管理力度。要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灾害信息员在灾害根底知识、灾害信息管理、职业平安根底知识、相关法律与法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积极推进乡镇民政灾情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着力提高乡村灾害信息员的灾情信息报送工作质量。以乡镇政府为枢纽,明确责任人,由分管领导负责灾情信息管理工作,民政办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灾害信息员,负责灾情收集和传递工作。以村级组织为终端,村村选配信息员。灾害信息员要认真把握,及

15、时完成灾前、灾中、灾后工作任务。强化工作纪律,严格执行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速报、2小时初报和灾情稳定前零报告制度以及主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通讯联络渠道畅通和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切实提高其履行职责的能力。 五是建立健全减灾救灾资金分担机制,加强应急装备的物资储藏根本建设。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健全减灾救灾资金分担机制,落实每年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工作经费。多方筹措资金,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救灾物资储藏库,完善根本设施和储藏功能,购置必要的、符合地方实际的救灾物资,确保灾后各类救灾物资及时供应;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机构自身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摄影摄像工具和办公设备,预算必要工作经费,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参考决策能力和灾害应对工作能力。 第9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