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裕村与贫困村调查与比照的分析报告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开展,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受交通条件、自然资源、自身能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地区差异以及同地区村社之间的差异都较大。为了全面了解贫困村与富裕村之间的开展差异,分析贫困村经济开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探讨促进平衡开展、构建和谐小康农村社会的有效途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我们深入琼海、文昌、儋州、保亭、白沙五市县32个村社进行调查,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富裕村和4个贫困村进行比照分析,在分析中,也涉及其他一些村社的情况,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典型村社简况 富裕村之一。文林南村位于XX县区东郊镇,是个省级文明生态村。全村66户26
2、3人,耕地60多亩。村民利用当地丰富的椰子资源,办起四家加工厂,除加工本村的椰子外,还收购加工邻村的椰子。生产的椰蓉、椰子糖、椰棕、椰垫、椰壳活性炭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总值1800万元,缴纳税金13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5800元,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村民组建的琼剧团,自编自演节目,弘扬文明新风,宣传政策法制,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富裕村之二。XX县区阳江镇边沟村16户55人,除32亩水田外,利用山坡地种植槟榔、胡椒等经济作物计425亩,户均15亩,还加工槟榔和培育槟榔苗出售。村民人均年纯收入8860元,家家户户住上前庭后院的小别墅。村里建起文化室、排球场。边沟村是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地,是很
3、有代表性的靠种植致富的国家级文明生态村。 富裕村之三。兰洋村是XX县区兰洋镇的一个黎族山村,有79户376人,耕地292亩,橡胶321亩,水果68亩,经济收入主要靠橡胶、养猪,同时利用靠近水泥厂的条件,到厂里打工或搞运输,年人均纯收入3684元,在全市名列前茅,是个省级文明生态村。 富裕村之四。白沙县打安镇地宝村是个黎族村庄,有18户89人,除水稻外,种植橡胶645亩、甘蔗200亩、木薯124亩、水果12023亩,年人均纯收入3580元,全村有5户建起了楼房,13户建平顶房,家用电器一应齐全,消毒柜、电冰箱进了农家,被评为国家级文明生态村。 贫困村之一。XX县区东郊镇排沟西村是个革命老区村庄,
4、24户90人,水旱田85亩,没有水利设施,不旱那么涝,除种植水稻和一些冬季瓜菜外,没有别的经济作物或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缺乏202300元,是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庄。 贫困村之二。XX县区龙江镇中洞第19经济社,26户20236人,水旱田面积48亩,种植水稻和冬季瓜菜,另种植有橡胶、胡椒、槟榔等经济作物64亩,人均年收入1700元,在农村经济比较兴旺的XX县区属贫困村之列。 贫困村之三。XX县区木棠镇木园村,全村76户418人,土地面积1620亩,其中旱田282亩,坡地70亩,其余为荒地。干旱缺水,没有水利设施。遇旱年不仅无法种稻,连蕃薯等旱地作物也不能种植。家家户户外出捡破烂为生,人均年收入5
5、40多元,是个典型贫困村。 贫困村之四。保亭县新政镇新村,36户154人,水旱田136亩,坡地20236亩,只种植水稻和一些旱地作物,人均年收入缺乏600元,是个仅有饭吃的贫困村。 二、富裕村与贫困村的比照分析 富裕村与贫困村之间,在社会经济开展、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差距极大,不同区域的同类村社之间,同一区域的同类村社之间,也有较大差异。在这里,试就富裕村与贫困村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做简要的比照分析。 (一)自然资源、生产条件方面的差异 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水利设施、交通条件是农业农村开展的根底。调查说明,富裕村所处的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土地较多而且肥沃,交通方便,水利设施完
6、善,具备开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良好条件。如XX县区龙江镇双举岭村,地处丘陵地带,既有灌溉便利、旱涝保收的水田可以种植水稻和冬季瓜菜,又有充足的山坡地适宜开展橡胶、胡椒等经济作物,年人均纯收入达4180元。 相对而言,贫困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闭塞,土地资源贫瘠,水源欠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木棠镇木园村是XX县区西北部干旱地区贫困村的缩影,全村76户418人,没有水利设施,没有一亩水田,十年九旱,人畜饮水困难。今年大旱,耐旱的蕃薯、甘蔗也旱死了,牛也饿死了。农民靠到城里捡破烂或到农场胶园捡胶泥谋生。 (二)经济开展、社会进步方面的差异 经济是根底,开展是硬道理。只有农村经济开展了,才能
7、促进农村社会不断进步。富裕村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从以产品生产为主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以商品生产为主的市场经济的转变,产品的商品率高,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经济效益好,生产后劲足。如XX县区文林南村、白沙县地宝村、XX县区边沟村,经济开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道路、水电、娱乐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卫生、养老等公益事业正在崛起,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XX县区的兰洋镇兰洋村,已实行由村统筹的义务教育制度、奖学金制度和养老制度。 相比之下,贫困村的经济开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工程单一,商品率低,生产主要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活,仅仅解决了温饱,无能力兴建根底设施和开展公益事业。
8、如XX县区的排沟西村24户90人,水旱田85亩,没有水利设施,非旱那么涝,水稻和冬季瓜菜产量低而不稳,村民生活困难,村里靠扶贫资金打了口水井,通电是靠搭上了邻村的线路,全村唯一的新房是媳妇从娘家借钱来建的。镇领导说,在宝芳镇仍有40%的村庄处于贫困状态。 (三)居住环境、家庭生活方面的差异 随着经济的开展和收入的增加,富裕村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家庭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如XX县区的美柳村、XX县区的边沟村、XX县区的侨南村、白沙县的地宝村、保亭县的什么东村,都是规划合理、整洁优美的花园式新农村。村庄青山绿树环抱,平整光洁的水泥村道连通各家各户,一座座新建的小洋楼或别具特色的传统砖瓦农舍座落有序,村庄
9、周围、道路两旁、庭院里面都种满了椰子、槟榔和各种各样的果树,处处绿树成荫,时时花果飘香。走进这样的农家,顿觉心旷神怡,舒适宜人。房舍宽敞整洁,卫生间、猪圈与沼气池相配成套,各式家具、电器、厨具一应齐全。富裕村农民与城里人的生活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在贫困村,那么是另一番景象。农村经济开展缓慢,农民家庭入不敷出,连子女上学、看病就医、购置化肥农药甚至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也难以为继,没有能力改造旧房兴建新居,村貌如故,村民住着祖宗留下的老房子,生活水平没有太大的改善,生活方式没有根本的改变。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庄,在国家的支持下,近年来也改造了茅舍,建了不少新房,但家庭经济仍然困难。 (四)文化教育、
10、思想观念方面的差异 富裕村村民不仅生活好,而且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的富裕村建起了文化室、图书室、播送室、阅报栏、宣传栏、篮球场、排球场等公共设施,有的还办起了农民夜校。通过学文化、学科学、学法律和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体育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应用科技致富的能力,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公民道德意识,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愚昧落后思想和农村的各种陈规陋俗。XX县区边沟村全村16对育龄夫妇,9对坚持只生一胎,荣获全国方案生育先进集体称号;解放以来,全村没有发生过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文明守法、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蔚然成风。XX县区兰洋镇是海南大学和中国热带农业大学学生社会基地,师生到这里搞社会调
11、查,同农民一起研讨“三农问题,向农民传授现代科技知识,推动着农村经济开展和新一代农民的成长。在富裕村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气。保亭县什么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20230%,九年义务教育根本普及,几年来有13人考上大学。XX县区木棠镇戴坊村全村31户,有大中专学生36人。XX县区文林南村在校大学生14人,其中1人考上清华大学。 在贫困村,村民无力支付孩子上学的费用,失学、辍学现象严重。XX县区木园村的许多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无法读到小学毕业,近十多年来没一个人上大学,现连在校高中生也没有,只有2人在读初中。一般来说,贫困村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比较保守陈旧,屈服于恶劣自然环境的压力,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找不到
12、适宜的生产门路,缺乏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看不到光明的前途。 (五)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方面的差异 调查说明,富裕村的基层组织比较健全,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和一个好的带头人。保亭县三道镇什纳村人均耕地只有0.9亩,却有158个劳动力。村干部根据本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组织青年农民外出打工,用打工赚来的钱支持家里开展种养业。几年时间,什纳村就由贫困村变为当地的富裕村。白沙县地宝村在支部书记和村长的领导下,全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近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在荒野上开拓出一个富裕的文明生态村。富裕村的班子干部思想比较开放,有文化,能深刻领会和较好地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热心为民,处
13、事公正,有经济头脑,能带着群众开拓新的生产门路,实现脱贫致富。 贫困村那么往往是基层组织软弱松散,干部整体素质差,“等、靠、要思想严重,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缺乏凝聚力和感召力,带着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统筹贫富村社开展,构建和谐小康农村社会 贫富村社开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贫困与富裕,也是相对而言,并在不断的开展变化之中。上述许多富裕村,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仍是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是:统筹贫富村社开展,促使贫困村逐步向富裕村转化,实现构建和谐小康农村社会的宏伟目标。下面,就此谈点认识。 (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贫困村脱
14、贫致富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省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因贫困面大而财力有限,扶贫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贫困村脱贫致富。 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各级财政要增加资金投入,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西部干旱地区的农田水利和乡村公路等根底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产条件。同时,在农产品加工、销售和规模种养方面安排一些工程,搞开发性扶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找准增收门路。农业仍是贫困村的主导产业,贫困村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特色产业,找准增收门路。政府要积极组织和引导,提供效劳,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和
15、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增强农民的适应市场能力和自我开展能力。 扶人扶志,树立脱贫信心。经济上帮扶重要,思想上帮扶更重要。首先,要帮助贫困村的干部群众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劣势、贫困原因、开展潜力和增收脱贫的可行途径,选准一两个风险小、见效快的工程,组织局部农户先干起来,务必干出实效,用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帮助村民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农民学习实用技术,掌握致富本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引导他们逐步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陈腐的消费观、生育观,增强自我开展能力。 依靠群众,选好民心村长。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底。要发扬民主,依靠群众,选好村长。村长是全体村民的主心骨和带路人,有了好的村长,就能带着群众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要建立健全村干部的培养和鼓励机制,把那些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热心为群众办事的能人选上来,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班子整体素质。 科教兴农,增强开展后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展农村经济,关键是要培养新一代懂得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的农民。教育是根底,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办好农业职业高中。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应当免收学杂费,对来自贫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