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73326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市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我办组织6名工作人员分成两组对浦口镇、泗汾镇、沈潭镇、东富镇、神福港镇、枫林市乡等六个乡镇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座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个乡镇抽取2023户集中育秧村、种粮大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进行座谈。另外,实地解剖了6个村的土地流转现状。调研结束后又赴xx市草尾镇学习考察了农村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现将调研、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根本情况及成效 (一)总体情况及成效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那么,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尤其是最近两年,市委、

2、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指示我办制定了土地流转考核方法、并加强了检查催促。据乡镇上报统计,今年我市耕地流转面积达21.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9%,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表达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了集约规模经营。据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流转规模30亩以上的大户(包括涉农公司、场、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下同)有1381个,其中流转20230-200亩的311个,流转200-500亩的140个,流转500亩以上的28个。张公农场是我市耕地流转规模最大的农场,流转面积接近202300亩。又如金桥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产品分配或利润分成三种形式流转林地,其

3、种植规模到达了6000亩,打造成醴陵油茶生产示范长廊。 2、增加了粮食生产总量。耕地流转后,流入方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一般都种植了双季稻,再加上政府强调粮食生产,恢复种植双季稻,粮食总量增加是不争的事实。据推算,一亩田种植双季稻比一季稻增加200公斤稻谷,全市粮食总产量将增加11万吨。按每人每天平均消费0.5公斤大米计算,可增加供应60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费量。 3、提高了机械化操作程度。一般大户都拥有从播种到收割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机械设备,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如金盛农机效劳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大小农业机械近200台(件),为广阔农户效劳面积可达2万多亩。又如沈潭镇易开

4、冬,引领成立图强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耕地220亩,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操作。 4、推动了特色产业开展。我市的油茶、蔬菜、果林、花木、药材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开展,由过去的星星点点,现在根本实现了连片规模种植。如富里的丝瓜,浦口的黄瓜,官庄的百合,泗汾的超级稻,均楚的红薯、花木,南桥的樱花,板杉的油茶等等,规模均在202300亩以上,最大的是富里的蔬菜基地超过了7000亩。此外一批休闲农庄、农家乐也不断涌现。特色产业的开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开展。 (二)调研村土地流转情况 调研组重点解剖了浦口的三铺村、泗汾的双塘村、东富的建新村、沈潭的鳌仙村、枫林市的唐家坳村。据调查汇总统计,6个村共

5、有农业人口16259人,耕地面积2023289亩,流转面积502023亩,占耕地面积的48.7%。转包和出租是其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流转价格集中在20230-500元/亩年之间;流转期限以1-3年为主,多数为一年。承租者根本上是大户和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由于此次调研村是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比较集中的村,所以土地流转比例高于全市总体水平。 二、我市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根底设施落后。一些地方由于农业根底设施比较落后,尤其是水利灌溉设施老化、失修,渗漏严重,6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局部地方问题还比较突出。东富镇除沿渌江河畔的几个村外,其余全部靠山坪塘灌溉,但大多数山坪塘都有渗漏的现

6、象。该镇北冲村原有山平塘176口,但由于年久失修,普遍存在淤塞严重、塘堤渗漏、蓄水保水功能退化。如该村有一个组过去耕种着80多亩耕地,现在由于缺水,耕种面积不到30亩。由于受灌溉条件的影响即便承包者不要租金,承租人也不愿意流转过来耕种。 (二)种田本钱增加。种田本钱增加其成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生资价格的增长幅度高于粮食收购价格的增长幅度。据物价局提供的资料,以钾肥为例,今年与去年比增长幅度为15.16%,而粮食价格的增长幅度早稻为2023.39%,晚稻为6.25%。二是农村劳动者日工资近5年翻了一番多。劳动日工资由5年前的每日50元,增加到现在的20230元,高的到达了120元。三是燃油费改

7、革后,增加了农用机械耗用的燃料费用,又间接反映在种粮本钱上。如枫林市的唐家坳村、五石村、肖家冲村、白米冲村,东富的石里铺村,枫林市种粮大户唐纽约、沈潭种粮大户漆国光、东富种粮大户丁云军等均反映种粮亏损。如果不是政府有奖励,能弥补一些亏损的话,他们早就有打退堂的主意。 (三)流转期限过短。目前我市绝大局部土地流转期限为一年,3年、5年的不多,2023年以上的更少。流转期限短,承租方缺乏稳定感,自然不会考虑对地力的培肥,更不会增加对农田根底设施的投入,这是其一;其二,由于出租方的不确定性,承租方像是打游击式似的,一年换一个地方,即便是有一个好的长远规划,也很难有所作为;其三,承租方一旦取得好的经济

8、效益,出租方就要抬高租金,使承租方很难将丰补欠。如我市保丰农业开展,就是明显的例证,最终因其严重亏损,不得不退出种田行业。 (四)流转机构缺位。我市至今尚未建立乡、村土地流转工作机构,对土地的流转,基层组织只是当旁观者,既没有在程序上加以标准,又没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农村土地流转根本上是一种被动式。可想而知,大户对与千家万户打交道的难度、对毁约风险的担忧和农户对大户或外来投资商的不信任等因素,从而制约着农村土地的流转。此外,由于缺乏管理体系,造成想转出土地的农户找不到业主,而想转入土地的业主又找不到流转对象,在流转双方之间缺少一个牵线搭桥的“红娘。值得深思的是,那些流转期限在30年、50年以

9、上的,如不标准合同,妥善保存好档案资料,今后极易引起权属纠纷。 三、引导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 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是开展农村经济的必然走向,目前我市城镇化建设进程步伐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者纷纷外出务工,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给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针对我市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农业根底设施落后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升农业土地利用价值,对土地流转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要整合涉农工程资金。首先要建立涉农工程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做好整体布局,制定长远开展规划,采用分步实施的方针来改善我市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其次

10、各涉农工程单位在工程的申报、立项、扶持等方面要形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防止各唱各的调。二是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一方面设立农田根底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大户自主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根底设施建设,根据工程量按比例适当给予奖励或补助,发挥好财政资金的鼓励、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由政府注资建立信托投资公司,实行资金的循环利用。 (二)建立健全流转效劳体系。首先各乡镇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办公室,积极引导、标准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在土地评估、流转信息、招商引资、资格审查、合同签订、纠纷调解、风险防范等方面设置岗位,配备工作人员,必要时可以延伸到村组;其次是要保障土地流转机构正常运转所需工作经费

11、,使其真正能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供需平台。 (三)推介土地流转“草尾模式。xx市草尾镇通过政府注资200万元成立香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属国有独资公司)。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先流入给政府的土地托管公司,再由托管公司将归集的经营权打包集中流向大户。这一创新举措,政府从幕后走到台前,使土地流转在价格、期限等方面更标准、更稳定,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开展更健康、更快速,加速了土地有序、标准流转步伐;同时,由于土地经营权集中在政府,通过政府的整合、调控能力,强化政府对产业的主导地位,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开展。 学习“草尾模式,建议我市选择一个群众积极性高,地理、交通条件好,农田根底设施比较完善的乡镇,通过整合

12、各涉农工程资金后再行试点;或者每个乡镇先选择一个村试点。 (四)鼓励经营实体投资农业。建议政府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鼓励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实体集中连片开发利用土地,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建立生产基地,开展高效规模特色农业。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领办或联办农业企业,打造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加大地方特色产品宣传力度。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开展布局,初步按照“一片一业、“一镇一品的开展思路,形成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如庄埠的芋头、贺家桥的辣椒、神福港的莲藕、富里的茄子、均楚的花木等,通过统筹规划和引导,注重产品包装、设计,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产品知名度,逐步开展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同时,加强与省农业大学、省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建立科研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实现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相信我市农业的开展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