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级领导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为摸清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促进我县精准扶贫的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xx县政协专题调研组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精准扶贫的根本情况 xx县地处中越边境,与越南高平、河江两省的苗皇、河广、通农、保乐、保林5个县接壤,边境线长2202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231.20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公顷,辖有2镇7乡127个行政村3个社区;全县总人口2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世居民族有壮、汉、苗、瑶、彝等5个,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
2、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目前,xx县贫困人口量多面广,扶贫开发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加快xx县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促进边境繁荣和边疆的稳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年6月,xx县按照上级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开展了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全县召XX县区级工作发动部署会3次,召开乡镇级工作启动会2023次,培训人员达5962人次。贫困村申请98个,贫困农户申请2732023户,按照国定、区定任务分解,拟定59个贫困村2202316户81952人为精准扶贫户,按照公开、公平、公正XX县区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那么,采取一申请、两公示、一公告
3、的程序和方法,把真正的穷人识别出来,真实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全面掌握全县贫困状况,并全部完成识别和通过乡镇审核公示XX县区级审核公告,确保了扶贫开发攻坚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推进,为精准扶贫打下根底。 二、xx县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一)精准识别,深入开展建档立卡工作。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二是精准管理贫困户信息。 (二)精准帮扶,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制。 一是实现帮扶责任的全覆盖。 二是确定帮扶工程。 三是确定帮扶工程完成时限。 四是确定脱贫时间。 (三)精准管理,创新社会扶贫机制。 一是实施干部结对帮扶机制。 二是实施教育扶贫培训补助。 (四)强化扶贫对象的信息管理。 一是建立长期的
4、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贫困户进退机制。 (五)精准考核,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一是催促检查,深入指导。 二是保障经费,加大监管。 三是建立帮扶监测机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 一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给精准识别增加难度。二是局部群众对贫困识别工作不了解,对精准扶贫的目标和要求不明确,造成有些家庭户对入户调查工作不支持,严重影响精准识别工作推进。 (二)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分布广,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 一是地区开展差异,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沿海地区转移就业,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根
5、底设施建设,导致贫困农村造血功能的梗阻。二是贫困人口素质较低,扶持难度大。全县70%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是小学以下文化,导致开展无门路、生产无技术、外出务工难,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工程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工程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异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三)资金紧缺,影响精准帮扶的工程实施。 一是资金缺乏,工程安排有限。贫困村所需要扶持
6、的工程多资金量大,而每年自治区扶贫办下达的专项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二是部门整合资金难度大,不利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虽然贫困村都有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挂点联系,有不少单位资金有限,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根底设施和产业开发,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没有真正落实。三是屯级公路建设标准低,建设难度大。如xx年新建屯级砂石路每公里建设补助标准为12万元,道路硬化建设为每公里26万元。xx年建设补助标准有所提高,新建屯级砂石路每公里建设补助标准为15万元,道路硬化建设为每公里30万元,但这与交通、发改等部门建设补助标准仍相差较大。四是产业开发资金有限,产业开发难于形成规模。围绕贫困
7、村产业开发工程,只是软枝油茶、水果种植和养母猪养殖,实施的工程分散,形不成大规模。如去年参加全区扶贫示范工程十百千软枝油茶工程申报和竞选,和参加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工程的申报和竞选中,xx县没有得到专家评审团的认可,工程落选,连片产业开发无法实施。五是兴边富民试点工程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暨兴边富民先行先试点建设中,共有根底设施、增收产业、环境与生态、社会事业建设等工程,涉及扶贫、发改、住建、水利、文体、卫生、电业等部门,虽然得到区内外有关部门的一些资金整合,但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工程的实施。 四、推进xx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8、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工程指向不准的问题。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一)大力宣传,保障建档立卡工作有序开展。 进一步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再宣传、再发动,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加快推进工作。对实际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表扬先进,鞭策落后,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做好群众申报工作,确定帮扶依据。 组织发动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理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根底。农民种地收入好
9、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比照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三)注重评议张榜公示,确保精准识别。 在群众代表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根底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群众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群众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张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根底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
10、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比照、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完成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四)强化评议手段,实施分类管理。 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贫困村、贫困农户进行分类:一是将贫困村分一、二、三类进行优先扶贫开发投入建设开展。第一类是开展以通路、通水、通播送电视和 为重点的根底设施建设优先扶持;第二类是以开展
11、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进行帮扶;第三类是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进行扶贫。二是对贫困农户再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工程,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
12、类农户稳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落实帮扶方式,全面推进六个到村到户。 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完成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方案,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方案、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贫困户应扶尽扶。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
13、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开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工程,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通过实施雨露方案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开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改进雨露方案实施方式,以贫困家庭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开展能力。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对贫困村长期患重病、重度残疾、
14、年老体弱的低保户、贫困户开展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实施危房改造方案,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开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六是根底设施到村到户。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六)落实扶贫资金,实施精准投入。 一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贫困村整村推
15、进工作。对59个贫困村,要充分借助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强化资源整合。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贫困村工程建设进度,出台硬性文件规定。要求全县各部门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工程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根底设施和产业开发等工程建设,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二是认真做好扶贫贷款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农户积极开展生产,增加收入。要有方案地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兑现贴息资金,方案申请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按方案申报互助金试点贫困村。三是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将雨露方案、扶贫培训、互助金试点、社会帮扶等扶贫工程精准扶贫到贫困户和贫困村。扶持贫困户两后生就读职业技术院校和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开展贫困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帮助贫困户两后生就读技术院校和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费用困难问题。通过各种扶贫培训,使贫困户劳动力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以提高贫困户劳动力生产技能到达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的目的,为贫困户后续开展奠定根底。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