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东北农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十一章S.pptx

上传人:嘭** 文档编号:75742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59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农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十一章S.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东北农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十一章S.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东北农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十一章S.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东北农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十一章S.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东北农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十一章S.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东北农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十一章S.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章的内容本章的内容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了解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针政策。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社会”的涵义;2.如何理解“和谐”的科学涵义;3.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4.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过程;5.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的本质属性。第一节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节的主要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 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概念 和谐社会的特征 社会的涵义社会的涵义 通常讲,社会(通常讲,社会(societysociety)是一共同物质生产生活为基)是一共同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使人们相互交往、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使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中文里,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中文里,“社会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于唐代旧唐书旧唐书玄宗本纪玄宗本纪中,当时所用的中,当时所用的“村间村间社会社会”属我国所见到的属我国所见

3、到的“社社”“”“会会”二字的最早联用,二字的最早联用,其涵义是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到一起,与今日之用法相其涵义是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到一起,与今日之用法相去甚远。从世界上几种主要语言来看,去甚远。从世界上几种主要语言来看,“社会社会”一词一词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活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活动。在社会学里在社会学里 ,“社会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是相对于自然,即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会是相对于自然,即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以及狭义的社会

4、等。狭义的社会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及狭义的社会等。狭义的社会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等就是狭义社会的例子。等就是狭义社会的例子。和谐的科学内涵和谐的科学内涵 和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时代课题。和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时代课题。“和谐和谐”一词由一词由“和和”和和“谐谐”两个字组成,两个字组成,“和和”者者“和睦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之意。“和谐和谐”,属于美学和哲学的概念,一,属于美

5、学和哲学的概念,一般意义的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般意义的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合协调,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中国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和谐理念的探索源远流长,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和谐理念的探索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丰富多彩。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的概念 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和谐。既要达到人与自然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和谐。既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宏观上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宏观上社会整个系统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之间的和整个系统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之间的和

6、谐,中观上经济、政治、文化各子系统内部的谐,中观上经济、政治、文化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微观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社会内部和谐,微观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争取外部世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界格局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特征和谐社会的特征 1.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不是社会形态而不是社会形态 2.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3.和谐社会并不简单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和谐社会并不简单等同于稳

7、定的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并不一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并不一定和谐。和谐社会不是静态完美的,而是动态定和谐。和谐社会不是静态完美的,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提出 十六大报告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之一。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和谐社会”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六大重点。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作出中央关于构建

8、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概括 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6 个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高中国共产党五大执政能力 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依法执政的能力 总揽全局的能力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6大重点 经济增长方式 产业结构“三农”问题 城市化 区域发展 和谐社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概括 提高决策科学性“八荣八耻”收入分配调整 统一战线 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决定提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未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

9、要任务的现实依据发展的重要任务的现实依据 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地位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含义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安定有序 充满活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民主法治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

10、广泛调动。”-胡锦涛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胡锦涛 诚信友爱诚信友爱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胡锦涛 充满活力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胡锦涛 安定有序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胡锦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1、,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胡锦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重要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紧迫性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

12、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构

13、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第二节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

14、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

15、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科学发展 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

16、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民主法治民主法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发展稳定改革发展稳定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案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