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7250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篇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文解释译文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文解释译文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文解释】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音讯,刚刚听到惊喜的热泪流满衣裳。回头看妻子愁颜不知消失到了哪里,随手胡乱地收起书快乐得要发狂。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饮美酒,有这明丽的春天作伴正好回乡。立即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下达襄阳再从陆路回洛阳。【词语解释】剑外:指剑门关以南。蓟北:指现在河北省的北部

2、。放歌:尽情歌唱。青春:春天。 闻:听见,看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音讯是来得如此出人意外,而这音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适应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依照地。 “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

3、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聚。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还看。妻子:妻子和小孩。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预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快乐得简直要发狂欣喜假设狂。白日:表现光阴美妙。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今后

4、的话。 “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道路。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假设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

5、河南,古代城池。 作品译文剑门关外突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拾掇着诗书不由得欣喜假设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家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通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时杜甫52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诚。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诚,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完毕。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

6、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他听到这个音讯,内心无比冲动,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诗文赏析】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正月,叛军的剩余在河北投诚,至此安史之乱完全完毕了。当时,杜甫听到了这振奋人心的音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名作。随着漂泊生活的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音讯快乐得要发狂,因而饱含着激情抒写了本人急于回家的喜悦。诗人真切地描写了本人的神情、动作和心理,全诗酣畅淋漓,奔涌直泻,转机自然,充满真情。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

7、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辛,想回家乡而不可能,确实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现在“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那么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但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能够返回家乡了,人们将开场新的生活,因而又转悲

8、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假设用散文的写法,必需特别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顶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确实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大概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事实上,无需说什么了,多年覆盖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

9、成功的欢乐。篇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一、说教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成功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能够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假设狂,喜极而泣,以轻快爽朗、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董如日常谈话,却又包含着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美词藻,没有生僻难明白的典故,完全是深沉、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这首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作者“喜欲狂的心情,进而体

10、会作者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感。依照对教材的粗浅认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涕、洛,理解诗句的意思。2、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二、说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学时我采取按部就班引导法,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的大意,通过学生质疑,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弄清晰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以“喜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析本诗的构造,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并在最后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表达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自主

11、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遭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三、说学法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这一目的意在激活学生的经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鼓舞学生采取适宜于本人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展学习。适当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明白字词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四、说教学程序我的课堂构造是:导入理解背景、理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五读明意悟情作业设计1、导入理解背景、理解题意首先是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咨询学生谁理解杜甫?谁明白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然后老师可做以下补充1介绍诗人:这一环节我是通过几个咨询题来协助学

12、生认识杜甫,A同学们,在我国诗坛上有一位诗人与李白齐名,他是?B李白人们尊称他为“诗仙,那么人们又如何尊称杜甫呢?C我们往常学过杜甫的哪些诗?师小结:唐代大诗人杜甫,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严重事件,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2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连续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平复。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喜讯不禁大喜假设狂,在极度兴奋中,以一气贯注、轻快爽朗、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3理解诗题,标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

13、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标题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一带的音讯。【设计意图】:协助学生弄明白作者听到这个音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缘故,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个特别好铺垫。2、抓字眼,明诗意。1: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如此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据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音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假设狂,心中早已打算好回乡的道路,那确实是即从巴峡穿巫

14、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设计意图】: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了了这几个表示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化理解。2:古今异义的词:古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的,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因而在教学古诗文时要特别留意不能把两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 “却看妻子愁何在一句中的“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小孩。今义是男子的配偶。 “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中的“青春:古义是明丽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衣裳在古代,“衣指上衣;“裳指遮蔽下身的衣服。还要特别强调“裳字的读音,现代汉语中的“衣裳是双音节词,“裳是轻声,读shang。古代汉语中没有“衣裳这个词,因而这

15、个词在这里读chng,而不能读成shang。河南河北:古代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现在指河南省河北省。【设计意图】: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学生自学作了铺垫。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根底3、“五读明意悟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因而让学生以“读为根底,在读中理解本诗的大意,在读中感悟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特别有益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五次读。这“五次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第一次读的任务是扫清阅读障碍,能写本诗中的两个生字,采纳的方法是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法,老师巡视检查。展示两个生字“涕、洛的字形、读音及组词。第二次读的任务是弄清诗意,分三步:第一步是师生共同讨论重点词语的意思课件展示重点词的意思;第二步是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三步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本诗。第三次读的任务是析清本诗的构造。教学时,我提出四个咨询题让学生讨论:1通过读本诗,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怎么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喜2从诗人的哪些行为上能够看出他的心情?每句诗的行为用四个字概括3诗人为谁而喜?4本诗中的最后两句写的是什么?四个地名连用是否显得重复负担?课件依次展示四个咨询题的答案,构成板书。 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