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泰县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美学特永泰县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美学特征征 赖雅凤 摘 要: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嵩口古镇因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便是永泰县西南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这里拥有 100 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依据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文章从生态美、人文美、艺术美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以建筑美学的视角探索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为实现嵩口古镇的振兴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生态美;人文美;艺术美 古民居建筑是地域性建筑美学文化存在的一种特有形式,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具特色的物化表现形式,更在于其所蕴藏的文化意蕴。嵩口古镇位于永泰县
2、西南部地区,闽江下游最大支流大樟溪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古镇水陆交通便利,其东西南北方向各与闽清县、德化县、仙游县和尤溪县交界,是闽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目前古镇拥有 100 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除此之外,还有直街、横街、米粉街、关帝庙街、大埕街等古街,两侧的古铺同样保留着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嵩口古镇的民居建筑群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已逐步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崇文善学的人文美、匠心独具的艺术美三大美学特征。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美 嵩口古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对当地民居建筑营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地理环境和气候
3、因素的剖析,提炼出地方民居建筑内在的美学特征,进而多层面解读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美学文化。(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嵩口古镇隶属福州市永泰县,东临闽清,北接尤溪,西毗德化,南依仙游,位于大樟溪和长庆溪汇流处。古镇境内山峦起伏,峰谷相间,地势险峻,四面均被山峰包围,其中南面的东湖尖海拔约 1681 米,是永泰县的最高峰,因此嵩口古镇自古便被称为永泰的南大門。古镇的古民居建筑,因置于群山之中,就地取材,故多以土木结构形成的院落空间为主。每个民居建筑群通常是由若干不同形态的单元建筑物组成,各个单元空间依据相应的功能特点进行有序排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下坂厝,清乾隆年间建成,系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
4、080 平方米,200 多个房间,大八扇厝,每扇夹墙有火墙相隔,建有大厅、下落厅、横厅、书斋、内外埕、雨水井、后花园等。同时因为嵩口古镇自古以来便是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自然成为盗匪觊觎之地。在这种环境下,庄寨建筑文化应运而生,它具有居住和防御双功能,万安堡便是其中之一。高高的土墙,方正的土堡,寨门一关,就是一个安全的小世界。万安堡取名有“万世平安”之意,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堡建筑,外墙地基用硕大的大樟溪鹅卵石垒就,地基之上用黄土墙夯筑,高约 5 米,斑驳的墙体上密布哨眼和枪眼。还有就是位于月洲村虎头山脚下的宁远庄,同样也是庄寨形式建筑。宁远庄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 年),耗时 5 年建好。青
5、石门额上刻着“宁远庄”三字。庄寨面宽 55 米,纵深 45 米,加上门前空埕地和右侧的花园用地,总占地约3000 多平方米,正座有 120 个房间。(二)气候因素的影响 嵩口古镇地处北纬 25 度 48 分,东经 118 度 35 分,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 2009-2019 年永泰县月平均气温统计得知,该地年平均温度 20,冬暖夏凉,宜人居住。在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下,该地域古民居建筑形成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因降水量充沛,在披榭伸入正厅檐下的部分有座 L 形的矮墙头(又称截水墙),以防止雨水沿着披榭的屋顶溅入正厅;二是古镇的气候春秋不显,夏冬分明,且十分潮湿,故在民居建筑营造时会考虑
6、到夏季遮阳、冬季保暖和自然通风的问题。运用天井空间“以无作有”的方式介入,让民居室内外空间取得联系,利用周围出檐遮挡日照暴晒,形成一定的温度差,犹如天然排气扇般将室内湿气抽去。从古至今,气候因素对民居建筑营造的影响是直接性,所以才会用“南尖北平”“南敞北封”来形容我国南北民居建筑的差异性。二、崇文善学的人文美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文化活动或现象,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人文美实质上是地域文化精神在建筑领域的物化表现形式。当地居民通过建筑造型、空间布局和装饰手法等方式反映地域人文特色,表现出民居建筑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一)诗礼传家的传统 文化的延续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和
7、进步,而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美学物化表现形式,是每个时代的反映。嵩口古镇历来有“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传统,历史上出过不少文人雅士,例如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干。古镇的古民居建筑折射着旧时的科举文化制度,无论是自然简朴的建筑风格,还是翘檐青瓦、雕栏画壁,都蕴含着文人雅士所特有的闲适恬淡、吟风弄月之气质。隐藏在山水之间的古民居建筑群,形成了“文质彬彬”又充满田园野趣的乡村景象。从宋代至清末民初,嵩口古镇因地利之便,又受邻近尤溪、将乐等地闽学的影响,成为了宋明理学重要传承地,典型遗存众多。嵩口述善堂保留北宋张载理学(横渠关学)雕刻集句:“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言有教,动有法;
8、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下坂厝的墙上也有类似对句:“希贤希圣希天此等地位岂让他人做去,立言立功立德这般事业还须自己担当。”(二)民间信仰的传承 嵩口古镇早在南宋时就发展成小集市,元明时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并在那时就形成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的赶墟习俗,成为远近闻名的客流、货流、物流的集散地。为保佑商旅舟楫平安,古码头建有天后宫。这座天后宫正是嵩口水运昌盛的见证。而这天后宫也是“兴安会馆”兴化商人在嵩口的同乡会所,这是当时商旅摩肩的缩影了。同时嵩口古镇还是东南亚最大农业神张圣君的诞生地。三、匠心独具的艺术美 所谓的艺术美是指艺术家对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审美感情。艺术美的种类繁多,存在于人类社会方
9、方面面的艺术作品中,民居建筑也是其中一类。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展现出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土木结构建筑风格,合理的建筑空间布局和相当考究的装饰工艺,富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现如今,当地还保留着大量的木雕、石雕、灰塑、彩绘等建筑装饰,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气息,承载着民间手艺人的智慧,使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一)丰富的建筑装饰 以材质来分类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建筑装饰,大致可分为木雕、石雕、灰塑、彩绘等。这些建筑装饰主要分布于房屋的大梁、斗拱、山墙、石柱等部位,不仅体现了屋主的审美情趣与身家财力,也体现了当年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艺术风格。例如木雕。
10、嵩口古民居建筑群大多数建造于清代中晚期,在建筑装饰的表现上,与明代追求简、厚、精、雅的风格不同,这个时期的建筑中,木雕不再是以结构的形式存在,而是一种装饰手法,非常丰富,且用材和雕工都相当讲究。其造型纹样种类繁多,有人物图案、几何图案、飞禽走兽图案等,为民居建筑增添了艺术表现力,使古民居建筑熠熠生辉。就拿下坂厝来说,它的一砖一瓦一木,无不诠释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厅梁上和廊前雕刻的是古典文学及历史里具有警示意义的故事。飞檐翘脊,龙凤呈祥,道不尽古往今来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对子孙繁茂家业永传的祝福。高大的门楼庄重典雅,古朴厚重,福寿无疆的美好愿望,被巧妙地寄托在大门的一开一合之间。又例
11、如灰塑。在古镇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当中,灰塑的運用是相当广泛的。与闽南古民居建筑不同的是,嵩口古镇古民居极少使用砖雕、石雕等,灰塑却十分丰富和精彩。古镇内古民居建筑中使用灰塑的主要部位是在墙体的各个位置,如马头墙的墀头、门额、截水墙及屋脊等。(二)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影响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我国南方民居建筑的营造技艺之一,与其他江南地区的古民居建筑营造技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房屋主要样式表现为四合院形制;房屋建造工序也都由大木作师傅领导,然后开始制图、搭架、制造构件、组织分工等。同时传统的建筑营造技术也为当地民居建筑增添了不少色彩,例如挂瓦工艺在嵩口古镇的诸多建筑中都可以见到挂瓦工艺,这也是中
12、国建筑的传统元素之一,主要功能是防火防水。四、结语 嵩口古镇的古民居建筑群整体上依然是在四合院风格的框架下不断推演,与地方文化相碰撞,演化出地域建筑美学特征。这些古民居建筑群历经百余年的风雨,依旧保存完好,被称为“民间古民居建筑博物馆”。本文对嵩口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研究,意在探索地域性建筑美学文化,透过地域环境、人文环境、建筑环境等方面来分析古镇古民居建筑群的生态美、人文美、艺术美。地域与时代因素的合力形成的特殊人文情怀,自然地体现在古民居建筑群当中。参考文献:1戴志坚.福建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唐孝祥.建筑美学十五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3黄善勇.永泰嵩口古民居建筑装饰赏析J.艺术生活,2012(5).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