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意义与途径.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7540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意义与途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意义与途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意义与途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意义与途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意义与途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意义与途径许梦琴 许武成摘 要: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相应的劳动体验,以及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充分渗透劳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让高中学生在具有知识性和实践性的地理课堂和地理学习中认识劳动,正视劳动,从而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且能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最终形成尊重劳动成果的意识。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劳动教育;劳动观念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6-0055-02DOI:10.16657/j ki.issn1673-9132.2022.16.027“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

2、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诠释了人类的历史首先是人类生产开展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并且,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是促进社会开展之动力。劳动教育,在培养全面开展的建设者和未来接班人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高中地理学科具有自然和人文的双重特点,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劳育素材,同时高中地理教材也是德智体美劳的结合体。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劳育渗透。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意义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劳动教育是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各学科在劳动方面的教育都较为薄弱。通常,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新时代,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是学校教育

3、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导向,劳动教育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中亟待补齐的薄弱环节之一2。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根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因此,新时代社会的人要不断开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活质量,为人类的可持续开展而劳动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开展,许多既需要体力劳动又需要脑力劳动的新型复合劳动形态产生于新兴产业中,如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等,这些新兴产业需要许多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者投身其中,为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建设做出奉献,因此重视劳动教育是促进国家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而,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应该有机地结合德、智、体、美、劳,使其

4、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质量,从而到达素质教育的要求4。例如,在讲高中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以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治理问题为例,探讨解决非洲因荒漠化而造成该地区贫困问题的方案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该地区地貌实体模型,模拟非洲荒漠化土地,让学生自行动手治理,启发学生在实际的劳动生活中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案例既给予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以

5、及探索欲,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5。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劳育渗透的途径(一)在地理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特征,既包含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如资源、环境、土壤、地貌、气候等,又包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文化等社会科学知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将地理理论教育与劳动教育充分融合,到达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传递劳动观念的效果,充分利用地理课堂主阵地进行劳动教育。例如,讲解高中区域地理中“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掌握流域的综合开发,全面、客观地了解流域综合开发过程中各个方面所涉及的劳动,如管理者制定的开发措施

6、、修建者的具体操作方式以及附近居民的劳作方式等,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荣耀、劳动平等的正确观念。教师再以我国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让学生通过观看修建以及修缮都江堰水利工程劳动者们的视频,明白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中,数以万计的劳动者,不管是最初的设计者李冰父子,还是治水中的农民以及后期的维护人员,他们都为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付出了智慧和劳动,这项水利工程是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6。人们与生俱来的劳动精神,使得人们为了社会的开展与进步而建设、创造,这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劳动生活方式,更是磨炼人类自身能力的途径。在社会开展进程中,不同的劳动人民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地位平等,都是应该得

7、到尊重的荣耀的劳动者。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对无私奉献的所有劳动者产生崇敬之情的同时,认识到劳动对社会开展的重要性,并且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二)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地理实践的劳动能力我国陶行知先生和美国学者杜威均倡导在学校教育中做到“做中学7,列宁也曾说过,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此,教师应通过劳动实践等方式将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提高地理教育的有效性,在地理实践劳动中帮助学生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提升劳动实践能力。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实践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8、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该做到形式新颖,具有挑战性,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又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到达潜移默化的正面教育效果。地理實践活动包括:地理野外考察和室内试验、模拟。地理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真实的世界,领悟地理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课堂外的地理观测、地理调查都属于地理实践。例如在野外地质考察时,需要采集不同的岩石类型,拍摄不同的地貌类型,观察岩石层理、产状、磨圆度等。通过艰辛的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数据分析处理等,判断岩层新老关系,获取知识。课堂内的教具制作、地图绘制、地理实验等也属于地理实践。例如,在地理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课下所收

9、集的资料和数据,绘制同一地区不同地理要素,如天气状况、地形地势、资源矿产等示意图或地图。教师再结合学生所绘制的地图进行课堂教学或课堂讨论研究,通过不同形式的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和不同的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在野外考察或室内试验、模拟以及绘制过程中将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相结合,融入到地理实践活动中,到达以劳树德、以劳提智、以劳健体、以劳赏美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劳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劳动教育是有魅力的教育,它能丰富学校的办学思想,为学生翻开认识世界的大门。

10、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育人价值。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財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学校素质教育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以及劳动成果。在高中地理课本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例如,在高中区域地理第三章第一小节小标题“能源的综合利用下描述到“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在该局部教学内容中,能源的综合利用方式,即珍惜劳动成果的表达。该区的能源利用由传

11、统的、粗暴的模式转变成新型的、多元的模式。原来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未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未到达资源合理利用的最优化,在构建产业链后,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使得资源到达利用的最大化。在进行这一局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及最优化,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保护资源、粮食、环境等,使学生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最终使学生对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与劳动,从劳动中获得地理知识并且形成珍惜劳

12、动成果的意识。三、结语“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根底,劳动教育通过以劳树德、以劳提智、以劳健体、以劳赏美,将中学生培养成未来接班人,为成就中学生的未来人生奠定坚实根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充分渗透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不容无视的。教师通过融合地理知识和劳动理念,不仅能使学生收获地理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在地理课堂和地理学习中认识劳动,正视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形成尊重劳动成果的意识。地理作为一门最“接地气的学科,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做到真真正正地渗透劳动教育,到达素质教育的目的。参考文献:1李才生.创新高中劳动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成长J.学周刊,2022(33):153.2朱雅.劳动教育中的立德树人J.根底教育研究,2022(6):9.3郭长义.人的全面开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61.4郑芝杨.“研学后教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育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为例J.地理教育,2022(S2):17.5刘瑞连.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2(35):173.6王承云,陈政融.提升都江堰水文化旅游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2(4):88.7官友凤.论杜威的“做中学思想J.科研,2022(1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