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积极心理学导向下 9595 后大学生心理健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康教育路径探析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时刻关注的问题。结合 95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积極心理学为导向,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促进 95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快乐成长。关键词:积极心理学;95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95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伴随我国 95 后大学生群体的到来,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成长环境的巨大改变、无形的社会压力都使得 95 后大学生呈现出多种心理特点,自信与自卑并存、独立而又伴随依赖、孤独感与恋群感交
2、织、想要学习但却目标模糊、放松的同时伴有紧张、希望伴有失望。这些复杂的心理特点引发了人际交往困扰、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不良、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感问题、就业恐惧等多种心理困扰,产生了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以此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使得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咨询过程主要以矫正、预防为主,这将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二、积极心理学导向下 95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一)发展教育主体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积极品质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生存环境,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大教育主体,因此,95 后大学生积
3、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方面,一要以增进 95 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主要目标。人不仅是为了没有问题而存在,而是生活幸福而活着。人只有有了幸福感,才会产生积极心理效应去解决心理问题,才能体现“自助”。学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提高 95 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着力提高 95 后大学生的耐受力和承受力,着重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二要建立完善的校-院-班-宿舍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创建积极育人环境,全方位地重视学生的积极思想、积极品质和积极行为,并将积极教育贯穿到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社会方面,国家应增强全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以引起社会对 9
4、5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同时利用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向社会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自觉营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健康良好的公众心态,让他们在宽松和愉快的氛围中满怀憧憬和希望。家庭方面,每个家庭应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应主动与学校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辅导,并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家庭教育方式中,通过积极向上的观念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在互相理解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幸福和快乐,以促进 95 后大学生健康成长。(二)培养教育客体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 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带来的启示,95 后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聚焦教
5、育客体的积极人格培养。积极的人格不仅可以预防消极人格的破坏作用,还能促进 95 后大学生积极适应能力的发展。新形势下,从 95 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来看,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悲观、悲愤、不满、自私等消极情绪,表现出责任意识不强、不懂得感恩、抗挫能力差等消极人格。为了激发95 后大学生进行积极人格塑造,我们应在认真研究、分析他们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首先正面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认知。我们不但要引导他们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不能过度悲观,也不能妄自菲薄,还要善于他们自身的优点和潜质,给予积极心理辅导,利用微信、QQ、博客、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引导他们积极对待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组织对消极事件的辩
6、论赛或研讨会,以帮助他们真正从内心上正确看待消极,从而引导他们学会热爱和珍惜生命。其次要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塑造诚信、感恩、坚强、勇敢的健康人格和奉献、宽容、快乐的个人美德。既要以寝室、班级为依托,开展一些挑战性的团队、集体活动,增强他们的亲近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培养团结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也要利用母亲节、教师节、建党节等重大节假日,加强诚信感恩教育,还要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感受帮助他人的愉悦和快乐,学会奉献。(三)遴选教育载体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充分利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优势的前提下,教育者应运用积极心理学思想遴选优质的教育
7、载体,对大学生采取的一系列特色行动,注重自我教育、互助教育和体验教育相结合,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是以心理健康课堂为主渠道,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展课堂互动活动,注重理论与体验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进行积极向上的性格、气质、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可以通过分享成功故事或扮演成功角色,让学生积极面对成功的经历,在感受成功的同时找到自信、获取快乐;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情景(如参观美景、角色游戏、放飞梦想等)让他们参与其中,使他们体验到快乐氛围和快乐角色,以增强他们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体验。二是以正向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为阵地,利用好“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月”
8、,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可通过集体演讲、心理辩论赛、心理手抄报、素质拓展、心理剧、心理游园会等多项体验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尊重、理解、满足等积极情绪;通过寝室同学之间相互接纳、欣赏、鼓励等自助式心理激励,让他们在激励中增强自信,获得关爱。三是以新媒体为载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借助手机、微信、微博、QQ 群等新媒体,选择拍摄微电影、微视频,撰写微小说、制作微表情等方式,让他们在自创作品中战胜困难,激发潜能,获得成就感。参考文献 1 王文娟.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1).2 李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 9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5(07).基金项目:文章为湖北师范大学 2016 年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重点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 95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SZ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