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中西文学艺术特征比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7937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西文学艺术特征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中西文学艺术特征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中西文学艺术特征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中西文学艺术特征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中西文学艺术特征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西文学艺术特征比拟 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特的格列佛游记在世界文学都是极其著名的小说,虽然各种社会文化、所处地域及时代不尽相同,但二者的挖苦艺术为读者所熟知。挖苦艺术是这两部作品最独特也最显著的特点,本文试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浅谈一下中西文学艺术特征。关键词:西游记 格列佛游记 挖苦艺术西游记是中国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题材、形象塑造及审美情趣等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小说深刻揭露了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等领域的种种腐败事迹。两部作品在时代背景、文化风俗和地理位置都不相同,但在一些写作手法和艺术构造上却有着相似

2、之处,代表着中西方文学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中西文化的一致性。一 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征1 西游记的艺术特征首先,在塑造人物方面,西游记中的人物都是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仙气又有人气,这些都是一体的。其次,故事情节的巧妙性,小说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都通过一个个锋利的矛盾构成,同时又彰显人物性格,尤其在故事情节中,作者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故事情节对当时封建社会中人人敬畏的天庭、地府及庞大的官僚机构予以了挖苦幽默,让读者在欣赏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时,也会反思当时的社会。2 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征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国王虽然只比他的臣民高出一个指甲,却狂妄地自命为头顶天的宇宙统治者,以自身无常的喜怒

3、决定老百姓的命运;而大臣们只要凭借高超的跳绳技巧就可获得国王的宠爱或重要官职,作者借用这种愚蠢的选拔官员方式挖苦了英国统治者的昏庸、朝廷官员的无德无才和英国教会的虚伪,以及当时由教会因无谓的冲突而发生的种种无谓的战争。可以说,小人国实质就是当时英国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二 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挖苦艺术的比拟1 相同之处两部小说都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挖苦,都对宗教进行了嘲弄与挖苦,都是通过描述荒唐的异族异国挖苦社会现实。例如,在西游记中,作者尽情地嘲弄和挖苦了当时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唐太宗明明已经到了知人事听天命的年龄了,可魏征为了让帝王多活数年,就利用和当时地府判官“八拜之

4、交的交情私自篡改了生死薄,从而使唐太宗回到阳世并延年二十余载。此外,西游记中的人间帝王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几乎都沉迷女色或者崇信道教,找不到一个称职的皇帝。再如,在第九十八回,唐僧四人一路降妖除魔、历经种种苦难,终于抵达西天看见佛祖,他们一心希望能早日求得真经回去交付唐太宗,却因阿傩、伽叶想要获得报酬而遭到了阻碍:阿傩、伽叶一再强调如果不给他们报酬,就不将经文传授给唐僧师徒。唐僧虽觉得二人无理,却想着师徒四人已经历了多种磨难,没必要因为这等小事而功亏一篑,最终忍痛将紫金钵盂送给二人,才得到经文。从阿傩、伽叶二人的行为可以看出,这正是当时私自受贿的典型反映,由此折射了封建社会帝王和官僚贪婪昏庸的姿

5、态他们运用自身势力迫害百姓,搞得民不聊生。师徒四人在取经路途中遇到的种种事迹都是对当时封建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可以说,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天上人间,对现实的揭露和对统治者的挖苦十分生动有力。在小说中,没有一片干净的乐土。作为封建社会庄重和威严的代表,天庭和阴曹地府本应被民间百姓和达官贵人所敬畏,但在小说中,读者看到的却只有官官相护的腐败,和贪赃行贿等典型黑暗现实。在格列佛游记中,作者所描述的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马国,象征的是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其中充满着各种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通过国王和下属臣民之间的互动可看出当时的人类本性:小人国国王只比他的臣民高出一个指甲,却狂妄地把自己称为宇宙的统治

6、者;一些无才无德的大臣们想在朝廷内获得一席之位,主要是通过高超的跳绳技巧获得国王的宠爱。小说中的财务部长选任极其挖苦搞笑,国王举办了一个跳绳比赛,如果想担任财务部长,只需在跳绳过程中翻跟斗谁能让国王开怀大笑,谁就能胜任此职位。从这种荒唐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通过这个可笑的故事来挖苦当时的英国社会乱象。又如,格列佛在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历史和制度时,大人国所表现的态度是英国到处充满了贪婪、黑暗以及残暴。作者利用国王的话语,全面挖苦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状。此外,作者还在小说的第三个局部将挖苦之箭射向了当时英国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作者认为,这些所谓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沉迷于梦想,脱离现实生活,他们研究

7、出的事物稀奇乖僻,没有一点意义可言;他们只是一些沽名钓誉之徒,通过欺骗人民而牟取暴利。主人公格列佛在慧驷国的遭遇是小说最为突出的一局部。在慧驷国,人们被马统治着,“耶胡是慧驷国人名的称呼,“耶胡的仇恨胜过他们仇恨任何别的动物。在这里,作者把矛头转向整个人类,意图说明,人类为了食物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改变自身性格、变得懦弱下贱。小说最后,也是作者对人类的反省和重新审视,他悲观于不断堕落的人类道德情感,内心散发出深切的失望和悲观,也正是因为这种消极心理,让作者深深厌恶同类。在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两部作品中,都对当时的宗教进行了无情的挖苦与嘲弄。其中,宗教色彩在西游记中更为浓重,文中处处可见对宗教的挖苦

8、。例如,小说中的很多章节,如五庄观偷吃人参果遇难、车迟国斗法,斥责的是道教和妖术的可笑,作者把道士描写成尖酸狡诈、小肚鸡肠、贼眉鼠眼的反面形象。在“车迟国斗法一章中,鹿力、虎力和羊力来到车迟国后,不但被国王尊称为国师,还允许他们在全国传播道教,把众佛教徒驱赶至道家做苦力。大局部佛教徒被残害致死,唐僧师徒抵达车迟国后亲眼看见佛教教徒被官兵暴力虐打,悟空在了解了事情详细之后,立刻和唐僧三人前往车迟国降妖,最终妖怪现出原形,被打的落荒而逃。作者之所以会以车迟国为例,是因为在小说的社会背景下,即明朝时明世宗十分痴迷道教,给予朝廷内的道士高官俸禄,这些描写都具有当时真实社会的影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

9、一定程度上,控诉了当时无情的黑暗社会现实。而在格列佛游记中,作品的主要矛盾点那么在于教会、新教和天主教这两个当时分歧最大的教派,这也是当时英国教会频发矛盾的两个组织。在作者看来,当时英国社会内斗外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无意义的争论导致的。可以说,当时英国的现象和小人国的争论在实质上是一样的。通过对格列佛游记和西游记比照可知,中国文学艺术特征注重描绘自然现象及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愿望,整个故事的核心为事件,而人物的刻画会跟随故事的实际开展。西方文学特征那么为善于折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神的形象和性格日趋人格化,曲折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开展状况。如果说,中国文学是历史化的变形而成为后人世代敬仰的道德楷

10、模,那么西方文学那么是人所向往的美之理想。此外,中国因传统文化影响造成了轻个体自我、重群体关系的文化心态,个人在中国文学中不可防止地承当着由社会界定的具体功能角色,只有在他人的整体背景下,个人才是相对完整的个体。反之,西方文化恰好是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存在价值,根本以个人为中心,尤其在文学艺术形式上,惯性地用个人英雄为主的叙事模式。此外,中国文学在叙事方面还惯用类型化,能夸张渲染突出人物思想性格,促使人物形成一种鲜明的性格倾向,有利于在作品中作为矛盾冲突推动故事进程。而西方除了塑造人物之外,还善于通过人物类比当时社会真实境况,反映出作品强烈的写实性,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 不同之处从叙事角度

11、及善恶观念分析,格利佛游记为第一人称,而西游记是第三人称,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颂的正面人物,其形象在不断地和妖魔鬼怪的斗争中逐渐成熟、充实、完善。作品着重通过描写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如何降妖伏怪,展示悟空的性格,突出悟空的智慧。而格列佛游记中的情节虽然离奇,但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主要扮演的是一个记录者和观察者的角色,他不是一个思考者和行动者。表达者在整个大的反讽语境中不仅仅是反讽的工具,自己也往往难免成为反讽的对象。此外,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抑恶扬善、“彰善瘅恶,“善被放在非常重要、非常崇高的地位,而“恶那么完全不能与善相提并论,“恶是需要完全否认和抛弃的,这与西方文化有很大

12、不同。“恶在西方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西方文化讲的是善恶二元论,一个克服不了一个,而且善和恶是辩证的,不仅对立还能转化。从小说体裁上来看,格列佛游记虽然是一部奇幻小说,但它里面却构造了像教科书一般的世界,历史、地理和文明都存在的世界,整部小说作品都是站在英国现实社会情况的根底上加以构造的,小说中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里会触碰到的领域,如医药、数学、物理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其更具有真切感,以至于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会自我代入联想,以为作者所构造的人物都是真实鲜活的个体。由此表达出作者高水平的艺术手法。而吴承恩西游记中各种牛鬼蛇神的出现那么是小说中最特别的主体,为小说增添了奇幻感。西游

13、记虽然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但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在艺术上,西游记始终坚持真与幻之间的统一,作者将自己对现实世界所想全部幻化成一个个人物,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缩短了传统人类、神灵和物质之间的距离。比方,小说塑造的孙悟空,他代表着正义的力量,不屈不挠、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同时,也代表了作者对这个社会的理想,即手持金箍棒横扫一众恶势力和妖魔。虽然这是一种极度的个人英雄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英雄是当时人民心中的保卫者;而英雄在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在,那么是社会中恶势力的象征,他们凶残贪婪的特点也是封建社会黑暗势力的象征。三 结语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无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

14、在西方文学史上都有极其高的地位,吴承恩和斯威特都以挖苦的艺术手法来抨击当时封建社会的现状,里面塑造的人物和场景也是作者的理想。虽然这两部作品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不同,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却是相同的;作品语言风格婉而多讽,威而能谐;艺术构造,虚实结合,恰到好处;都把当时的社会场景用挖苦夸张象征等手法展现了出来。中西方的文学特征在这两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注: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工程,工程编号:14D046,课题名称:新媒体视野中的西方网络文学生态研究。参考文献:1 刘艳娥:西游记与格列佛游记挖苦艺术之比拟,文教资料,2023年第11期。2 朱岚:中西方文学艺术美之比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3 罗志祥、陈吕芳:中西方文学意象刍议,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8期。4 李乐平:闻一多的诗学追求:中西艺术结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5 吴家荣: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奉献之我见兼论中西叙事文学比拟,学术界,2023年第4期。(邹晓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