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日记上孙中兴 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自序2014年9月初,和一位大陆朋友在微信上谈起每天可以读一点什么书时,我建议每天读一段论语。朋友就顺势提议让我每天写一段让大家看,就这样我开始了一连五百多天(中间只因为我外出旅游而中断了几天)的论语写作(2016年1月9日发最后一篇)。于是,每天晚上寄给海峡两岸的亲朋好友,所以成为“论语日记”和“论语日寄”,也成为亲朋好友的“论语日读”。写完后,朋友又建议将过去发过的稿子再加以编辑,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命名为“论语日记”,就这样有机会跟更广大的读者见面。出版社的朋友读到了,也觉得可以出版,于是这本书就如此因缘际会诞生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一桩美事。原先的前
2、几篇的写作都很随兴简要,经过朋友的反映,以及自己的想法,慢慢形成了一种格式。这次趁着出版之前,又将前几章重新写过,以达成全书体例上的统一。首先我会说明各章的题旨。这是注释论语的几位前辈做过的事情,如皇侃(488一545)和邢昺(932一1010)。我的意见未必和他们相同,所以也在一开始提醒读者。其次是白话翻译。这是我原来前几篇都没做的事情,后1来有朋友反映实在不容易懂,我想想就从善如流,现在都全部加上,除非太过浅白或者无解。我的解释加了很多背景的说明或是我想象中对话人物的表情,以便能帮助读者对每章的内容有更清晰的理解。碰到有不同解释的章节时,我会尽量选择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有时几种解释看起来
3、都合理,我就一起放入我的白话翻译。我的白话翻译是根据我对各家古注的解读之后所做的判断。所以在白话翻译之后,我就比较各家对于关键词的解释。这个部分我参考的是黄怀信先生编的论语汇校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特别是其中收罗的何晏(195?-249)、皇侃、邢、朱熹(1130-1200)、刘宝楠(1791-1855)、戴望(1837-1873)、程树德(1877-1944),以及黄先生自己的解释。读者从本书也可以看到古今注释家的异同和演变。这也是古人智慧可以启发我们今人智慧的部分。接着是我遵循先师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依经解经”的教诲,从论语的其他章节或其他先秦两汉古籍找到相关的章节来印证孔子每章的想法。我原先受益于杨树达先生的论语疏证,后来更得力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网站的搜索引擎。除了关键词之外,我也借由网站的资料,搜寻到相关的人物故事和历史背景,让我们对于论语有更全面的了解。最后是我自己的一点感想,我戏称比毓老师提倡的“依经解经”多一个字的“依经验解经”。有时回忆起当初在师门读书时老师说的话,有时感叹于当今社会的现况,也算是我读论语之后的“兴、观、群、怨”吧!2论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