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用活动式教学解读身边的地域民俗文化.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790787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用活动式教学解读身边的地域民俗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用活动式教学解读身边的地域民俗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用活动式教学解读身边的地域民俗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用活动式教学解读身边的地域民俗文化用活动式教学解读身边的地域民俗文化 朱文霞 语文这门学科是作为传承我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它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应该以我国的民俗文化,特别是苏州本土的民俗文化,充分发掘其中的精华,把地域民俗文化融汇于中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对中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和民俗美的熏陶。新版统编教材重视民俗文化教育,反映出国家重视民族文化教育,重视本土文化教育。用活动式教学解读身边的地域民俗文化有不同的方法,不拘一格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民俗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低层次的文化。它形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和平日的積

2、累。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精神和文化水平。民俗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俗文化不仅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语言的关系密切相关。一方面,语言和民俗文化相互作用。语言所揭示的内涵深受民俗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可以揭示公共心理和人们在语言现象中凝聚的成色。与此同时,民俗文化时代的演变将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语言中;另一方面,语言和民俗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由于语言的发展必须积累大量的民俗文化内容,对语言的理解离不开对民俗文化的理解。总而言之,语言和民俗文化与一个人的双手同样重要。另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语言教学忽视了对民俗文化的解释,只关注语言的各种要素,那么学习者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汉

3、语。民俗文化和语文教学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民俗是文学在生活中的反映,语文教材可以很好传播民俗文化。新版统编教材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有四篇写民俗民风的课文: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和灯笼。新的统编教材专门设立这样一个体现民俗民风的单元,意味着编者认识到民俗民风在我们中华语文宝库中重要地位。这四篇文章,有的表现传统文化习俗,有的展现各地风土人情,通过教师在上课的讲解,学生看到了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感受到了各地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习俗和不同方式,初步领会到了民俗的意义和价值。这也体现了在国家大环境重视民族文化教育,重视本土文化教育,基础教育充分领会精髓的一大改革。强化民俗文化特别是当地民俗区域文化在教

4、育中的地位,是对教材的一大补充。可以让学生去了解身边的民俗文化,获得第一手的当地文化资料,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亲近他们的精神家园,寻找文化之根,提升民族和乡土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肩负起传承灿烂文化的使命。二、区域民俗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区域发展历史中特殊传统和习俗的积累,拥有独特的背景和底蕴。在一个地区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居民迁移、自然变迁不断冲淡这个地区曾经的发展痕迹。一些独特的区域文化如:区域宗教信仰、民间手艺、经济活动等也逐渐随之消失,而有幸保留下来的,急需被挖掘和保护。1.注重区域民俗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准确理解 各地

5、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自己身边的地域民俗文化更可以激励学生的自豪感,况且地区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非常近非常有效的资源,完全可以得到学生课外的充分利用和吸收,用活动教学的形式去走进身边的民俗文化,认识并传承身边最容易疏忽的区域特色的文化,这个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2.注重区域民俗文化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版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这反映在教学与自学文本之间的区别。语言要素清晰地反映在不同层面,设计更多的操作活动,注重方法指导和其他方面,并从“教学”向“学习”过渡。因此,对区域民俗文化的实践和主动教学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反映教材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语言的核心素养。3.注重区域民俗

6、文化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每种语言的发展和演变都与民间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时间的流逝必然会在中文中留下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然后,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仅是中国学生,甚至外国学生不仅接触到汉语词汇,语法,汉字等内容,而且还无形中触及了各种中国民间文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学生也在学习中国民间文化。三、在实践中发挥民俗文化的教育作用 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是一种新的形式,其概念的定义在学术界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基于活动的教学研讨会对其概念有两点观点:认为以活动为基础的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并通过有意识的参与和发展自己的主动意识和能力。激活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创新思维

7、。另一种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鼓励教师参与活动,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和谐地发展自己的精神和他们的个人经历。在区域民俗文化中开展活动式教学可以有效地结合这两种观点。课本上的教学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把对学生民俗文化的培养延伸至课外,毕竟民俗文化产生于民间。组织学生开展对民俗文化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州的区域民俗文化,这种形式比简单的在课堂内讲课还要深入人心、深入生活,收集和整理民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比如苏州直水乡妇女的服饰、昆曲、桃花坞木刻年画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可以采用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汇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真正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从而争

8、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通过传统节日进行节日文化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如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不但是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还可以办一些采风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民俗特色的节庆活动,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丰富课外生活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指导学生收集材料,让课内教材延伸到课外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分布较为零散,大多穿插在各种文学作品当中,且根据文章表达中心有挑选性的描写,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相关民俗文化的了解停留于表面。且中国地大物博,民俗文化含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文本只能认识部分地区的风土人情。因此,教师组织课外阅读课程,让学生从阅读中系统了解民俗文化,领略祖国多彩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