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改进举措王洪旺内控管理是企业长期稳定开展的关键,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事业单位的快速开展,内控管理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只有找到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出具体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才能使内控管理成为推进事业单位开展的动力。文章找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对产生薄弱环节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薄弱环节的改进提出建议。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中图分类号F810.61引言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果不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将会为事业單位带来严重危害,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对单位内部管
2、理,加大内控管理监督力度,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为事业单位稳定开展奠定根底。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2.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在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最根底的环节那么是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当前,局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出现内控管理流程不标准现象,单位内部各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这种情况极易对单位资金的平安造成威胁,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缺乏平衡性,这就对事业单位的开展造成了阻碍。2.2根底财务工作不标准有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新入职的财务人员未设置岗前培训,对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了解不全面,这样就会产生未按照其实际能力分配岗位现象,财务人员在财务档案的管理中,对财
3、务资料的完整性要求不严格,以致事业单位局部账目反映不清晰,为后续的备查工作带来困难。2.3财务预算不到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的财务预算不到位,对于财务预算工作没有做到精细化分配,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所需要的经费预算不准确,各部门的预算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划分,而是通过往年的经验进行预估,这样不能保证预算的准确性,为后续工作带来隐患。事业单位在编制经费预算时,没有相应的预算管理标准来约束,这就使得财务预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很强,各部门的预算工作很难落实到位,极易出现财务预算与实际发生的费用不一致现象,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因素。2.4风险评估和控制力度不强局部事业单位过于着重于业务范
4、围的拓宽,在业务开展中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对于经营活动中会出现的风险没有进行评估,没有全面了解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对于风险管控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在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对于自我防范风险的能力不强,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这些工作的疏忽对事业单位开展造成不利影响。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的原因3.1内部控制分工不明确在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模式,内控制度并没有随着经济开展而不断改进完善,这样,不但难以满足事业单位开展需要,也很难适应社会开展需求,这些事业单位内局部工不明确,工作人员对于本岗位的职责不了解,各
5、个岗位间工作衔接不到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事业单位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3.2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局部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理念的认识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财务管理理念落后现象,这些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对事业单位的开展形成了阻碍,事业单位一些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对内部控制管理意义不大,将财务工作局限于财务部门中开展,这样,使得内部工作人员也同样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范围,与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没有联系,出现了各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配合现象,使得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很难顺利进行,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在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强。4改
6、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环节的有效措施4.1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涉及面广泛,包含对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管理,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将事业单位各部门、各岗位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实行责任制,工作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人,使处理问题的效率得到提高。事业单位的开展离不开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只有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才能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带来保障。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除了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外,还能监督财务资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产生的差异,以此分析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执行情况。4.2注重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和管理阶层的培养一
7、些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薄弱环节之一那么是财务人员技术水平不强,所以,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聘用时,严格考核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业务水平,详细分析其经验及背景信息,准确判断出该人员是否具有从事本岗位的能力。针对于新上岗的财务人员那么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结束进行岗位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财务人员才能上岗工作;对事业单位管理层也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培训,定期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内控管理专项讲解,促进管理层对内控管理的充分认识及了解内控管理在事业单位开展中的重要性,结合本单位内部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内控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4.3提高事业单位预
8、算准确性事业单位在制订预算方案时,要想提高预算的准确性,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预算标准标准编制,编制预算时要标记出相对应的时间,事业单位年度预算要下到达每个部门、岗位及工作人员,编制的预算如果有需要调整的局部时,要将调整的局部按照流程上报给上级部门,以便做出合理、科学地预算;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界定要明确,对支出的资金要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监管,使单位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防止专款被用在其他业务中。4.4构建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较为重要的环节是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提高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工作
9、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对单位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对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其次,制定风险评估政策。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风险评估专业知识以及掌控风险的能力,对经营活动及时進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出风险评估政策,降低风险发生率。再次,找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如果出现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经营指标、外部环境、战略管理等波动较大时,要对潜在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及时制定解决策略。最后,事业单位要在内部建立风险评估部门。评估部门由事业单位管理层领导,对各岗位进行明确分工,建立
10、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4.5构建内部控制管理评价和监督机制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管理评价和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对考评制度进行完善,将评价监督范围扩大,加大内控管理监督力度,在各部门中建立一套系统的考评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在考评体系中参加工作人员的日常表现,如岗位职责的履行程度、对单位奉献大小、工作表现情况等,考评制度要遵守公平公正原那么。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内部要增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各部门间的业务进行审计监督,增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4.6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11、环境的优化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执行力度要通过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的方式进行监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进行优化,同时,结合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经验、业务特点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内控方法,如执行控制、规章制度、处置评估、职能监督等;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实施结果进行定期考评,监督内控制度的实行情况,找出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解决方法,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完善;对因为不遵守内控制度而为事业单位带来严重损失的责任人,追究其相关责任。4.7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的规划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既能够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财务运行情况做到及时了解,也使事业单位经营秩序得到提高。事业单位要加强内控管理的
12、流程规划,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风险重点关注和预防,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对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格外关注,及时发现管理流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事业单位要打破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将内控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加以提高。5结论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开展,在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仍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开展产生了阻碍。完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培养、提高事业单位预算准确性、构建内控监督机制、优化内控管理环境、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流程规划,这些都是改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薄
13、弱环节的有效措施,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内控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并加以改进,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开展。参考文献:1孙桂芹.试论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22(5):250,252.2陈新会.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2(2).3万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纳税,2022,13(3):122,125.4党晓玲.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J.财会学习,2022,211(2):196.5强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应对措施J.时代经贸,2022,461(36):42-43.6王振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与绩效评价有效结合开展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2,209(35):260-261.7程幼石.基于业务数据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12):233-235.8袁丽艳.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J.财会学习,2022(33).金融研究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