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法院执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及职能发挥 (一)教育疏导法。 (二)执行和解法。 (三)人文执行法。 (四)风险告知法。 (五)透明执行法。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执行角色定位实际操作和运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它要求我们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此,肖扬院长要求,各级法院要在和谐社会进程中,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发挥作用,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世纪主题,全面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在此,有人提出了和谐审判、和谐执行。法院执行,作为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
2、“公正与效率的实现和社会的稳定,那么,它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又如何找准角色定位,及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法院执行的根本内涵及和谐执行的意义 法院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付诸实现的法定活动和行为。它包括刑事执行、民事执行、行政执行及非诉行政执行,执行范围广泛,手段强硬,是用司法手段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力保障。法院执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体制下,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执行的软硬掌握度,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进程。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它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包括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区域和谐等。和谐社会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它呼唤法院的和谐执行,呼唤法院在执行中,多一点点“温柔,少一点点“强硬。推行和谐执行的意义在于: 1、宏观上,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将法治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以至诚至善的精神追求,灵活务实的执行调解艺术,惩恶扬善,启迪心智,回归理性,才能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并促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产生一种综合社会效能-即:在标准市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同时,也以一种特有的方式促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和社会对良好秩序的认同。 2、微观上,提高了法院自身的执行结案率,并有效
4、地缓解了“执行难。和谐执行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工具,成为支撑社会效劳体系及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促进经济交往、维护社会秩序的根底保障,也是完善社会机制、构建和谐的有效手段。 二、法院执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肖扬院长曾说过,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而一个有序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事实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密切相关。所以,法院执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然定位为和谐执行。而推行和谐执行,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且符合我国二千多年来的民族心理和法律文化传承。所谓和谐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以实现公正与效率为目标,以司法
5、为民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情法并重、宽严相济、公正文明的执行方法,在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同时,增进当事人的信任和友爱,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到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目的。它旨在追求执行中的和谐效果。 (一)和谐执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法治社会,拥有化解自身矛盾的机制,而法院执行,作为国家专政工具的一个局部,本身就具有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容,如执行规定中的执行和解、执行中止、恢复执行等内容及民主、公开、公正等执行特点,就满足了社会主体解决纠纷、维护社会正义的社会需求,加速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当前,在反映执行不到位、来信来访等问题日渐增
6、多,可能出现矛盾激化甚至上访、继而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情况下,倡导并推行和谐执行,已成为形势的必然要求。和谐执行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意志和处分权,表达了宪法和法律精神,并利用法律合理平衡了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之间的利益,完全符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和谐执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和法律文化传承从我国民族心理方面看,“和为贵的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求争执的当事人不计较个人利益,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友爱。这种“和合文化思想,表到达执行工作中,同样要求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互谅互让,它追求的仍然是一种和谐的局面。很显然,和谐
7、执行理念正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法院执行工作中的继承和发扬。 从法律文化传承上来看,我国的法律一直是注重调解。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调处的记载,抗战时期的延安,我党就系统地提出了马锡五式的调处方式。1991年公布的民诉法及人民法院执行规定中,更是把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作为一种结案方式,它突出强调的仍是和谐执行。执行工作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承担着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职能,它的前提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有鉴于此,以人性换人心、尊重人、关心人的和谐执行方法,对于处理好各方利益冲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安定有序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不难看出,和谐执行遵循的正是“和为贵的民族心理
8、及注重调解的法律文化传统。实践已经证明,和谐执行是人民法院定纷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要构建和谐社会,执行工作只有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采取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和法律文化传统的和谐执行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其定纷止争的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和谐执行在具体工作中的操作和运用 和谐执行,推行的是以人为本、情法并重、宽严相济、公正文明的执行方法,在目前我国法院普遍被“执行难问题所困扰的情况下,推进和谐执行,不啻于是缓解“执行难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几年,萍乡法院就实行了“攻心为上、抢抓机遇、制度配套、良性循环十六字方针,并同时推出了“汤河经验,就是和谐执行的一个试
9、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二篇。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定位的思考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审计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局部、国家专职监督机构之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审计工作应如何找准与。-济社会开展的最正确结合点,不断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审计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好审计的监督作用,更好地适应我国新的开展时期和阶段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效劳,是摆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
10、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一、审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审计是民主与法治的产物,又是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工具,它的根本职能是监督,并于监督与效劳之中。因此,审计与和谐社会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和谐社会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审计工作应为构建和谐社会效劳。 (一)和谐社会为审计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蕴涵-着社会环境具有平安、稳定、公平、有序的特性,它是社会开展的一种远景目标,这正是审计工作的奋斗目标,也是审计工作赖以生存的根底。和谐社会为审计工作提供动力源泉和明确目标,它有助于建立公平公正
11、的社会秩序,有助于社会群体各种关系的d-调,也有助于增强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力度。和谐社会为审计工作提供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证审计工作依法有序地开展。因此,审计作为国家的专门监督部门,必须担负起应有责任,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身工作的目标和归宿,围绕中心,效劳大局,堵塞漏洞,减少损失,为。-济开展和社会和谐保驾护航。 (二)审计监督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新修订审计法开宗明义说明,审计监督是为了维护国家财。-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济和社会健康开展。这些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密不可分的。由此看来,审计的法定职能直接指向了效
12、劳于构建和谐社会。审计监督在标准市场。-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具有标准作用;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廉政建设中,具有推动作用;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党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建设性作用;对。-济社会健康开展具有促进作用;对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保障作用。因此,审计与民主法制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通过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济领域的标准化、科学化,促进社会向着公平、公正的方向不断前进,从根本上实现以审计促开展、以审计促节约、以审计促和谐的宏伟目标。 二、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定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开展黄金期、社会冲突高发期。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社
13、会公平方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拉-大趋势;二是当前经-济领域中,假冒伪劣无处不在,造假账、报假数据、假工程、假发票、假公济私等丑陋现象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三是在经-济开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问题相当严重:四是随着经-济高速开展,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五是腐败现象依然存在,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不利因素。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和矛盾,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开展的关系,推动。-济可持续开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我们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的要求。 笔者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审计机关要紧密结合当今社会。-济
14、开展的现实需要和自身特点,不断创新,积极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审计监督。并抓住促进。-济开展的关键环节,及时发现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探究成因,寻求对策,提出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切实发挥审计促进。-济开展的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同时,审计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能时,应注重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偏重于微观层面上的审计监督向更好地为宏观管理效劳转变,关注宏观全局和影响。-济社会开展的不和谐因素,效劳。-济开展大局;二是从关注一般性工程的审计监督向。-济社会开展的重点问题转变,突出监督重点,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15、三是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监督为主向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并重转变,提高审计效能;四是从财政收支审计向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审计监督转变,促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五是从查出问题、揭露问题为主向查 出问题、揭露问题和促进整改标准并重转变。 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只有重新寻找审计监督的职能定位,才能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通过审计,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开展,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反腐倡廉,加强权利监督和制约,当好维护国家和 人民利益的“经-济卫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奉献。 (一)强化“民本审计观,保障。-济社会和谐开展。 加强审计工作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民本审计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广阔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通过审计,促进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切实保护好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当好人民群众的“保护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要积极采取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地区、部门进行深入审计和调查,要加大对根本公共效劳、垄断行业的审计力度,摸清收入分配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