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从非智力因素看具有现代精神人 浅谈从非智力因素看具有现代精神的人现代心理学研究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依赖于他她的智力因素,即智商,而其余80%那么依赖于他她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本文从教育期望与时代需要,人生际遇与主体精神及自我教育与人才成长等三方面进行剖析、阐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家经常谈到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实际反映了现代教育转轨和现代人才需求倾向。我觉得很有道理,很值得深入讨论。1教育期望与时代需要一般地说,教育现代化就是以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教育。按大家习惯的说法,教育现代化包括硬件投资、设施、教材、师资、环境等和软件思想、目标、体制、途径、方法等两个
2、方面的现代化。教育努力和活动指向是以人才成长为追求和目标的,社会要求和衡定也以人才规格为出发点和标准。所以,教育自身和社会需要的现代化,核心就是要培养出现代建设者,现代接班人,现代人。现代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说法很多。各国人才学研究者较多地认同美国英格尔斯的观点。他认为“现代人素质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求新接受新东西,适应新变化,探索新领域;二是参与社会事务,有社会责任感;三是个人效能感和自信心强;四是有独立性,不迷信传统和习惯。后来,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团队合作精神等。但英格尔斯提出的现代人才根本框架仍被普遍肯定。求新、参与和责任,效能、自信和独立,体现了一定的智力因素,
3、更多更突出的那么体现为非智力因素。对教育的现代目标,西方特别是美国也是众说纷纭。不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美国根底教育界渐得共识,普遍强调人才培养的三个要点,这就是责任、关心和创造。细想起来这很有道理,人生就是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周围负责,再到对社会负责;没有了责任,也就走完了生活之路。学会关心,那么是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主题,学生应该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真理和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创造更是时代需要。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模式值得推广。责任、关心、创造,重点突出,着重在非智力因素的人格培养,通过健全人格的养成,促进社会的开展。“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
4、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潜质,这种潜质的发挥和变为现实的具体行动,既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守株待兔的结果,而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开发创新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听话、学习成绩好,是多数老师心中优生的首要标准,也是日常教育的实际目标。现代教育不是一般地、不管条件地反对“听话、学习成绩好,而是强调首先要有责任感、独立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首先培养认知、道德辨审能力,进而培养努力探求真理,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至此,我们可以对“教育期望与时代需要这个话题进行简要概括:教育期望来自时代需要,两者应是一致的
5、,但事实上往往是前者落后于后者。当前,教育期望应该落实到有现代精神的人的标准上,特别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现代特征。2人生际遇与主体精神人才成长,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开展,传统强调三个条件: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但是,这三个“经典性的因素,都不是开展主体可以决定的;就连遗传条件,也是不受个体意识支配的客观存在。那么,大体相同的生理、环境、教育,为什么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呢,其关键因素是个体的主观努力程度。所以,有识之士论及人的开展时,十分重视个体的主观努力。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调动学习者内部积极性。皮亚杰把这种积极性称作“渐进平衡,视其为开展中“更重要的条件。以马斯洛、罗杰斯为
6、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实现自己潜能、不断超越自我的需要和能力,从而推动个体的成长和完善。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在内的人生际遇,给人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背景和多种机遇,而能不能在大体相同条件下获得较充分、良好的开展,在于个体的主观选择和努力。作为现代人,责任、关心、创造的根底就是主体精神,就是独立负责、主动进取的精神。作为现代教育,其观念、目标、内容、方法,也都要围绕对学习者主体精神的启发培养。主体精神,在教育中不能落空,应有层次,有具体内容,有量化要求。首先,自理自立。从生活、学习到劳动和人际关系的协调逐步自主料理,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学习自己抓,不依赖别人,更不容代劳,遇事要有主见,该
7、独立完成的事,负责到底。其次,自能自强。严于律己,能做好,尽力做得更好;乐于助人,合作共进;遇挫不馁,败而能战。再次,自律自励。自信,又不断自省自评,调节行为;不断追求,勤勉上进。最后,自我超越。人之患,不在胜人,在不胜己,关键是“战胜自己,超越自我。有了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学生的开展不可限量。所以,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以主体意识为根底的创新和实践;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首先是自主性学习。美国前总统林肯一生中18项重大事件,其中较顺利、如愿而得的只有三次,余下的全是苦难、挫折,正如中国古话所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九八。余下的15件中,生活大难4次:7岁全家被逐出住宅,流离失所,9岁丧母,26岁婚
8、前突遭女友病逝,27岁精神一度崩溃,卧病半年;事业失败10次:经商失败、破产两次,债务缠身近20年,竞选失败8次;终结灾难1次:1865年56岁遇剌身亡。除了童年的苦难,成年后平均每两年多就遇一次挫折甚至灾难,一般人能承受多少?一个人的人生总是有曲折的,任何人一旦离开了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百折不挠的韧性,自力更生的意识,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幸福和兴旺。磨难构筑了人生之坎,而自主精神和能力支撑人跃过一道道坎,登上人生顶峰。机遇提供了多种开展途径,自主精神和能力帮助我们选准最正确途径,作出人生奉献。3自我教育与人才成长一个人如果不善于自我教育,不善于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知识的自我更新,他就无法满
9、足时代进步的需要。人才成长的深厚动力来自个体主观努力。素质教育首先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主体精神。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全体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老师只能启发引导,由学生主动积极“学会,而不是“灌输、“教会。所以,素质教育反对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不能老是“一讲到底、“一切听话,不能“保护过度、“分数万岁。这样,“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就容易理清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关键条件是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引导是启迪,是指引方向,是鼓励。教师的主导必须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前提、为目标。也就是说,教师主导的重点不是展现自己的人品学识、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程度,而在于
10、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掌握教材,积极开展。这两者密切相关,但重点、顺序一错,效果迥异。这就是近年来我国很多特级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大大减少,而学生收获颇丰的原因;也是洋思中学课堂中老师讲述不超过六分钟的原因。“教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同样也反映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习,就是自我锻炼,自我教育。我们要强调的是:自我要求。自我要求也称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这是自我教育的首要条件和核心内容。试想,一个人对自己没有起码要求,反省、评价、调节什么呢?自我要求是自我教育的起点,也是个体社会适应成熟度的标志。明确而严格的自我要求是不断进步、战胜挫折的强大动力。根底教育阶段,正是学生自我要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养成了良
11、好的自我要求意识与习惯,将使人受用终身。根底教育阶段启发自我要求,首先是逐步引导自我意识,养成善反感、羞耻感。认真学习、理解“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并指导实践,最终真正做到知荣明耻。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尽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人有耻,那么能有所不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羞耻、荣辱感正是自我意识的底线,是人责任意识形成的起点。教育中一定要激发、保护、促进自尊与荣誉感。有人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有一定道理。其次,引导立志。大而言之,自我要求就是志向。荀子讲,“志不强智不达,没有志向智力也受
12、限制。高尔基也明确讲过这个道理:“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开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志向是加速器、方向标,有巨大的动力作用,学生自小学会不断确立和实现目标,来日定会有所作为。再次,持节。人活着要有一点精神,这精神就是自己的节守,自己的原那么。一旦这种原那么体现了时代精神,生命自会闪光。风雨如磐、谗言如浪,只要自己“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为五斗米折腰,就能“出淤泥而不染,“只留清气满乾坤。最后,慎行。有设想还要见诸行动,只想不动是不能成才的。现在不少家长爱子无方,宠护过多,造成了学生的骄娇二气。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勤于劳作,勤于践履。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守仁更进了一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以,“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明周立。中小学生的慎行,应自日常活动着手,立足生活学习,贵在坚持,方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