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读《智能主义》有感.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83625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读《智能主义》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读《智能主义》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读《智能主义》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读《智能主义》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读《智能主义》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读《智能主义》有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智能主义有感 李宏嘉 我喜欢在节假日在错峰出行,比方大清早去星巴克喝咖啡,下午17点去健身房,都是避开顶峰期出行,这样的感觉很是美好。 昨日在海岸城,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人,一个上午。 看完周总的智能主义有感,略写感受如下: 每一个人对智能主义的定义不一样,在国外,称之为人工智能时代,在中国,k2幕僚称之为心时代,说法不一样,但是描述的未来特征是相近的,这是一个大趋势,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方向。 个人和企业都是环境的产物,无法抛开时空来谈,个人及企业的转型升级,毫无疑问需要基于未来。 1、未来的机器人,或者各种人工智能,都在试图替代人的某一局部功能,使得这局部功能更耐用,人更轻松,更懒,懒,从

2、而想出解决方法,是一切科技进步的原因。因此对于未来的判断和分析,可以通过研究人来研究未来的商业,所有的商业都是基于人而出发的,各种工具的创造创造,都是为了提高人的体验而生产的。包括语音识别,大数据,感知系统等,都在模仿人的生理结构而设计。 2、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连上网络,一切没有连上网络的设备,人们都会认为它是坏掉的。而那个时候变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于是,基于数据之上又会产生各种商业,数据,物联网,互联网。这个土壤,必将会加快各种新物种的诞生,也就是各种行业异类的诞生,而且这种变化越来越快。 3、未来的世界是软硬结合为一体,硬件是接触人类,软件是收集数据,这两者相辅相成。软件是让人们更

3、快的了解世界,硬件是让人们更好的体验生活。科技是来源于生活,又优化于生活,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 4、对于未来的趋势,周总给创业者的建议是 (1)、做巨头在今天还看不懂、看不清的事,相反,如果巨头能够看得懂,看得清,那么它一定会重金投入,这样创业企业根本没有时机。 (2)、你要想方法比巨头跑得更快 (3)、你要在做法上跟它完全反着来。 在我看来,对此创业者要做的是, 第一、预判趋势,比巨头看得更准,这背后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基于商业哲学推演出来的,更不是在书籍上或者社交媒体上查到。 第二、抢占先机,比巨头看得远,看得准,还要比巨头领先一步,快半步,在底下做好耕耘,打好根底。如同一棵大树,先

4、让地下根系兴旺起来,地下根系兴旺,才有可能长成大树。 第三,至少是模式上创新,不能够是单点创新或者单一模块创新(这些都是低纬度的创新,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壁垒),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的竞争维度越来越要求在高纬度上竞争,在低纬度上竞争,根本没有时机。如果只是在单点上创新,或者单一模块创新,是缺乏以建立壁垒。如同一个人,你只是在一只脚上做改进,哪怕把腿变成轮子,但是你的心脏、基因、另外的一只脚等等相关联的模块没有同步改进,只能一时领先,不能步步领先。 5、对于创新的理解,我所思考的是,首先基于什么重组商业元素。这个世界都是各种元素由于不同排序组合而成,说到底就是碳氧氢等元素,那么商业上的各种技术元

5、素也是如此,那么基于什么重组商业元素的,我认为是基于对人性的深挖,不仅仅是显性需求,还要再深挖一层到隐形需求,更要深挖到核心需求。由此才能开始商业的设计,也就是创新。其次,利用什么新技术呢,就是利用当下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新技术,把各种新技术来基于人性的需求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模式,新的产品。苹果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6、周总在书中提到,做产品,必须落脚在刚需、痛点、高频这六个字上,我表示认同。同时,我也有另一层的理解,做好这三点,仅仅是做产品的根底,但是很多创业工程的产品没有满足,却把时间、金钱和人才投进去,我是亲眼见过这样的团队,围绕伪需求在创业而不知。我的看法是好产品,做好刚需、痛点、高

6、频这个根底之上,还需要做产品的爽点,最高是做到产品的尖叫点。让用户看到你的产品就会脑残,尖叫。刚需、痛点、高频只是解决产品功能性的局部,爽点是表达产品体验性的局部,这两者是有层次和先后顺序的。 7、作为产品经理,如果你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当做一个抱怨的用户,处处留心,然后把它在上升一个层次抱怨完了之后,想想为什么会抱怨,该怎么改善,这个过程就是训练自己明确用户体验的过程。事实上,很多产品的灵感都来自产品之外,很多产品的时机都来自抱怨。对于生活中,如果有抱怨,那么再进一层,想着解决,这样来训练自己的用户体验能力也不失为一个转变观念的好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8、在书中,看到一个词,收购和投资。

7、谈的是谷歌通过收购nest来切入智能家居。对此思考投资和收购的区别,简单来说投资是不参与经营管理,收购是参与经营管理。让我想到微信和腾讯的关系,假设是当年腾讯是参与微信经营管理,还有微信吗。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版本的 qq。由此可见,对于布局下一个时代,多个别人时机,多生孩子,把自己的核心优势提炼出来,然后找母体来孵化,从而生出一个符合时代的儿子出来,假设是腾讯没有微信这个儿子,估计今天就如同马总所说倒下的巨人,身体还是暖的. 9、对于判断一个事情能不能做成,能否做成功,很多人是根据市值、市场规模、收入规模这些外在的指标来衡量。我和周总的判断趋同,看这个产品、这个事情,是看用户需求,看其产生的价

8、值,最后能够改变多少人的生活,是带着人类往天使的一面走,还是引导人类往魔鬼的一面走。 2023、做产品最大的问题不是体验不好,体验不好可以改,最大的问题是伪需求。这是最致命的。找不到真需求而开展后期的一切商业活动,都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只是一种自嗨而已。所以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刚需特别简单,就是反问自己:如果没有它会怎么样。生活是不是没方法继续下去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自然就是刚需。事实上,很多产品和设想,要么不是刚需,要么解决的不是痛点,要么就是用户没有需求,这些其实都是伪需求。 11、对于市场的竞争,其实是一个零和游戏,市场只有20230%的份额,谁多了,谁自然就会少,以前还可以说是

9、220230法那么,但是时至今日,这个法那么已经不适用,现在对商业是1:99法那么,商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你用了微信,你就不会再用来往,无论来往投多少钱和资源来死拼都没用。面对20230%市场份额,不断有创新者进入这个零和市场,bat也一样面临,无一例外,这也是创业者的时机。时代在变,他们不可能永远存在,总会被创新者给改变的,但是谁能够成为改变他们的那个,这就需要更高纬度的商业设计。而不是和他们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上进行竞争。应该是高维设计,降维竞争。这就是很多维度低的企业,不断被看不懂的同行超越的根本原因。 12、互联网的颠覆力来自于链接,这是未来的商业必备根本要求,(1)、链接越多,越值钱。

10、这包含两层意思,如何让自己的产品链接到网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和其他更多东西链接在一起。(2)、链接的层次,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原来的链接硬件,到链接软件、链接网站、链接app、链接硬件软件、链接大数据、最后人机互联合体,我认为这是链接的一个开展趋势。当然这只是外在的链接表现。人性需求的内在链接,在这里就先不谈。 13、传统企业面临的危与机。书中推荐三种方式。(1)、跟互联网企业合作,(2)、内部孵化,(3)、走出去多做投资。 在转型上,传统企业可以秉承一个最根本的方法论,就是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做一些对用户有意义的事情,能不能跟用户直接建立联系。这种直接联系比企业今天赚多少钱都重要,因为企业

11、只有和用户建立这种直接、紧密的关系,未来才有挣钱和生存的时机。换言之,京东和一家传统企业都是亏损的,为什么京东亏损却上市了,一家亏损的传统企业却无人问津。京东和用户更值钱,哪怕当下不赚钱也有资本投的原因。未来离用户越近、于用户黏性越高的企业就越有价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围绕这点来思考就不会错。 14、这个时代创业,如果是把别人作过的事换一种方式重新做,这跟简单模仿、复制别人的产品和效劳不同。当下,有太多的人习惯或者想要复制别人,传统企业很多是在模仿和复制中过来的,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没有对象可以抄了,逼迫着整个中国的商业环境,都必须走到创新这个阶段,从0到1,一定要从0到1,做未来的事情,在过

12、去的时代,抄袭和复制还可以成功的话,在当下和未来,这个做法已经失效。模仿和抄袭看似最简单,也最容易成功,但实际上,成功的概率也最低。抄袭别人成功的经验,往往就是一个最大的伪命题。成功无法复制。复制一个微信出来看看,复制一个苹果才出来看看。企业的成功都是时代的产物。唯有提前预判趋势,用一个套更高维度的商业哲学来设计商业,才有时机整合到这个时代最好的资源(智囊、人才、资金)来一起合作,提前布局下一个时代,从而实现弯道超车,换言之,不要再这个时代和巨头竞争,这个时代已没有时机,而要在下一个时代竞争。 感谢周总给我带来的这些思考。 写于2023年4月4日清晨7:30 清晨的阳光照在脸上,很是舒服。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