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必背的古诗大全【篇一】幼儿必背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
2、,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微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
3、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确实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篇二】幼儿必背的古诗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鉴赏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弯曲。项,就是脖子。曲项,弯着脖子。歌,唱
4、歌。这两句让人想象出,一个7岁的儿童在对鹅作诗,他指着鹅说: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那么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
5、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那么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篇三】幼儿必背的古诗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赏析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
6、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
7、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那么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说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曲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
8、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
9、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篇四】幼儿必背的古诗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那么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
10、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表达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单独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单独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单独,语意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表达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洁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11、。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篇五】幼儿必背的古诗咏柳/柳枝词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
12、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假设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
13、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我国古代有不少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
14、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照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第12页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