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大要素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思想,将和谐社会纳入了可行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之中,只有对现实社会中的多重事实作出权衡,对诸多社会和谐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提高社会结构的自我调节和矫正的能力,才能实现民心所向的和谐社会。一、利益分配原那么注入和谐元素按照“和谐社会理论,决定社会和谐的首要因素是财富分配。毋庸质疑,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异的,差异不大是正常的,上下悬殊必然带来社会不安宁、不和谐。因此,应通过利益分配原那么注入社会的和谐元素,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利益关系格局,有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开展要求,许多社会
2、矛盾、社会冲突的出现由此引发,因此,对利益关系特别是重大利益关系作出必要调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利益分配的原那么,应当始终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到社会稳定、和谐与经济快速开展的统一。在制定政策和出台改革措施时,要注意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利益关系,依法保障不同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标准其利益行为。同时法治要与德治相结合,既要坚持原那么、依法行政,又要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效劳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二、社会阶层层面导入和谐因素根据现代阶层理论,阶层
3、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可划分经济标准、政治标准、职业标准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传统社会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的态势,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不同阶层的存在,必然导致相互矛盾和摩擦。例如,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使社会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冲突。有效处理阶层矛盾、优化阶层结构既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经验看,最和谐稳定的社会应当是中间社会阶层占多数的社会。这种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根本形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开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
4、的数据,中国家庭财产在15万元至30万元之间的中等收入阶层,正在以每年1%的比重增长,呈加速成长态势。1999年中等收入阶层比重为15%,2023年到达19%,预计到2023年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有望到达40。应保持和促进这一良好的开展趋势。三、民间组织作用融入和谐情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因此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出现了众多的民间组织,即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民间组织作为政府和市场的有效补充在社会和谐上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民间组织具有为成员办实事的效劳功能,由于其所固有的自生自灭的属性,使其必然以效劳为天职。其次,民间组织既有协调其内部成员
5、之间利益的功能,也具有协调国家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功能,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三,民间组织具有监督的功能。其四,民间组织具有公证的功能。民间组织因其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这种“兼顾两头的性质,决定了民间组织要公正。其五,社会民间组织还表现为具有智囊团、思想库的功能。近年来,政府出台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宏观决策与微观政策的翔实依据,有相当局部来自于社会民间组织。另外,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民间组织充当了平安阀的作用。在社会冲突起于萌芽之时,最先觉察社会冲突的是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民间组织,并可协助政府起到调解冲突、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所以,政府应当大力扶持民间组织,社情民意的调查等有益于国泰民安的重大社会活动应欢迎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四、制度建设内容倾入和谐要素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