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 建筑形式美法那么摘 要:本文从实际设计体会出发,分析和总结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形式美法那么,即:韵律与节奏感、不定与张力、整体与局部的统一、调和与比照、复杂与简约、秩序与传统。 关键词:中国建筑 设计 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2)06-0057-01 建筑的形式创新是建筑的艺术范畴中最突出的方面。建筑形式的感知是一个二次解读的过程,每个设计师都不可能完全无视受众,要让受众理解和接受建筑形式有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建筑形式需要符合形式美法那么。在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设计体验总结和概括几种主要的建筑形式美法那么,从
2、而对日常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归纳起来建筑的形式美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韵律节奏感 众所周知的一句话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大为喝彩。为什么不说是流动的画面或形象的诗篇笔者认为: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就是音符是生动的,而拍子是跳耀的。如同建筑的元素:规律的开窗和有序的柱列如同行板;空间的迂回曲折如同婉转的音律;周边环境如同背景音乐,而建筑主体如同主音乐器。节奏与韵律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美感的共同语言。建筑的节奏与韵律可以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实现的。建筑的韵律和节奏感给人以愉悦和秩序的心理感受。 二、
3、不定和张力 物质现实与精神效果脱节所引起的矛盾是绘画艺术的源泉,建筑即是形式也是实体、即是抽象也是具体,其中产生的不定性正是建筑的生命力所在。如现在争议颇多的CCTV总部,解构主义手法的颠覆传统的奇怪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这是建筑的抽象与具象、虚与实所表现出来的不定性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和设计味。CCTV总部形体富力度感的倾斜的轮廓极其抓人眼球,这种形态内在力的运动表现出不均衡的视觉经验,使得内在运动变化规律更为强烈。CCTV总部的“力象是紧张和不稳定的,任何有冲突、有戏剧性的场景都会让人为之一震,从而形成了建筑形式的感召力和雕塑感。其次不稳定也表达出建筑形式的独特性和趣味性,这是建筑能够受人关注
4、、被人玩味的主要品质之一。 三、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一般来说设计就是解决比照、协调的关系,虽然艺术审美中没有一定的法那么,但是建筑设计中协调的地位要高于比照。建筑设计是社会行为,直接影响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深层面,同时对后世的影响是每个现代人无法估量的,社会行为就要适应社会开展和需求而不能与大环境格格不入。赖特说:“好的建筑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建筑形式需要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要能刺激人的视觉、嗅觉、听觉和味觉等,而不是孤立甚至是傲慢的。国家大剧院就是一个反面教材,以无礼、傲慢的姿态无视周边环境的历史内蕴和环境美学。 四、调和与比照 路易斯.康说“设计的作用就是对意外的东西做好调整。要突出主体的意外
5、也是美学法那么之一,亮点的鲜明才凸现作品的个性。建筑的各要素之间虽然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追求建筑差异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不能无视建筑的关联性和统一性,这就需要在比照中建立一种调和的秩序。柯布西耶和阿尔托的许多作品都在正常的直线和特殊的斜线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或对立统一。 五、复杂与简约 “少即是多是对这一形式美的最好诠释,能深刻有力地满足人们心灵的简练的美都来自内在的复杂性。简练并 不是简陋,这种简化是在形成复杂艺术分析进程中的一个方法,而不能误认为目的。建筑不仅仅是单纯的理性化的抽象,而是需要表现一种非确定的必然性和元素冲突的矛盾性。内容与形式的简单映射出理念与内蕴的深刻,这样的建筑形式非常经得起
6、推敲与玩味。刘家琨的鹿岛石刻馆是一种匀称而追求画面效果的建筑,它崇拜简练但并不脱离复杂的生活。 六、秩序与传统 路易斯.康说“秩序并不意味着有条不紊,反常和不定在建筑上是行之有效的。破除法那么和打破常规都能产生新的意义,法那么是不能被轻视的,传统又是不能被抛弃的,如何把其中的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就是创作出好作品的要素之一。解构主义对于建筑设计的革命给这一法那么的应用带来了契机,激进和颠覆传统的解构主义走到后期表现得相对地温和相对地平易近人,因为建筑的根本不在于“解构而是在于“结构。倾斜的天花和墙壁可以被接受,但是如果再把地面变形,那不就成了“天外来客任何高技术的表现手段最终都会归位于传统和人性化,
7、“怪诞又不遵循秩序的建筑形式也许是某个时代和社会现实的反映,但终究成不了建筑形式开展的大气候。 现今的建筑形式有两大动向充分说明了秩序与传统这一审美法那么,即匀质空间的复兴和人类文化遗产的总复兴,这样的审美法那么也代表了群众的呼声和时代的潮流。 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是建筑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之所在,形式美法那么并不是给建筑形式建立框架和标本,而是研习相对稳定和通用的设计方法,这些原那么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工程灵活调整和变更。形式美法那么主要解决了建筑形式的“可读性,因为受众解读作品的过程就是运用形式美法那么去分析和思考建筑形式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英】罗杰斯斯克鲁顿,刘先觉译.建筑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萧默.萧默建筑艺术论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