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路径选择.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873983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路径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路径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路径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路径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路径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路径选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路径选择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现状的阐述,分析了阻碍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的主要因素,提出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的路径选择:一是沿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并加以完善;二是渐进式地制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三是健全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关键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一、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一银行法领域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效劳主要有存贷款、金融债券、理财产品、国内外账户结算、票据承兑和贴现、银行卡业务、资金托管、基金销售、信托方案销售、金融知识咨询等,这其中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相关条款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中。如商业银行法第1条规定:“

2、为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标准商业银行的行为,制定本法。 第二章第29至33条规定了对存款人根本权利的保护,明确了存款人的根本权利。关于进一步标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第5条规定:“应科学合理的进行客户分类,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与其相适应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应将理财客户划分为有投资经验客户和无投资经验客户,并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标明所适合的客户类型等内容。二证券法领域有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集中在证券法第1、55、67、69、76、77、79、153、171、190、191条,如第191条:“给其他证券承销机构或者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当

3、赔偿责任,63至65条对上市公司持续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定,对交易活动中的欺诈、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市场等行为做了禁止性规定,以及要求发行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或公开陈述都应当满足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要求,否那么对投资者构成欺诈。证券投资基金法第1、70、71条,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假设干规定对因虚假陈述引发民事赔偿的案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以及期货法、期货交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个别条款。三保险法领域有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保险法第1、51、134、136条,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方法第1、2

4、4、25、29条、健康保险管理方法第1、11、33、34条,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个别条款。总的来看,我国目前现有与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是按照行业分类散见于各类金融法律法规中,呈现出分类监管和分类保护的特点。二、影响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路径选择的主要因素一金融消费者定位不准导致立法受阻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的重要前提是明确什么是金融消费者。目前,对金融消费者较为权威的定义是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并且交易行为发生于商品或效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然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里的金融消费者很大一局部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的需要,实际是个人投资者,但

5、这里的投资者又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者不同,使立法者陷入两难选择的困扰,导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受阻。二多头保护导致出现保护漏洞目前,我国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呈现出多头保护和监管的情况。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设立机构来看,最早的是保监会于2023年4月成立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主要负责与保险业相关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证监会于同年5月成立投资者保护局,主要负责与证券业相关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202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同一时间各自成立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和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主要负责与银行业相关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人民银行设立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主要职

6、责是综合研究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方面拟定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法规草案;会同有关方面研究拟定交叉性金融业务的标准标准;对交叉性金融工具风险进行监测,协调促进消费者保护相关工作;依法开展中国人民银行职责范围内的消费者保护具体工作。可见,四者各自的保护和职能范围有所交叉。分业监管带来的多头保护和监管现状,导致无法适应当前金融工具多元化和金融产品创新速度快的现实情况,交叉性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必然出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真空地带,导致金融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三现行立法的规制主体无法实现有效保护现行立法中均是通过对金融机构行为的规制反向实现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

7、这种立法模式无法直接、高效地对金融消费者实现权益保护,比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方法、关于进一步标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中,除个别条款明确对金融消费者给予保护外,绝大多数条款都是将金融机构做为规制主体,通过标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方式,实现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如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十一条:“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基金管理人,依据职权责令整顿,或者取消基金管理资格此条对基金管理人的限制非常明确,但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即金融消费者是一种反向保护,没有明确如何保护,导致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而这种反向保护是一种

8、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实际纠纷处理中也是因为此点导致金融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2023年来最典型的案件就是“光大乌龙指事件,证监会于8月30日将其定性为“内幕交易,并作出了给予四位相关决策责任人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并没收光大证券非法所得8721万元,并处以5倍,共计52328万的行政处分决定,但对该内幕交易案件中投资者遭受的损失,始终没有予以合理赔偿,金融消费者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类法律欠缺。四立法层级较低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方法、关于进一步标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标准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健康保险管理方法等法规中也涉及到

9、一些对金融消费权益进行有效保护的规定,但都属于行政法规或标准性文件,立法层级较低,不能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五维权程序不健全导致立法路径选择受阻现有的维权程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最新情况。比方,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在金融中枢的局部地区施行涵盖行政指导、劝告、调解、协商、评价、检查措施为一体的整体性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武汉分行在湖北施行了对金融消费申诉处理行为的评价制度;西安分行施行以人民银行为主导的纠纷调解制度。这些有益尝试虽然取得良好的成效,但呈现出个案解决模式,纠纷解决机制未能成体系化、结构化,使得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工作无法展开。六金融产品和金融效劳自身的独特性也对立法造成

10、了一定程度的障碍与普通商品和效劳相比,金融产品和效劳需要消费者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加之,当前很多金融产品和效劳在销售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详细的阐述,导致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容易受到侵犯。以“余额宝为例,许多投资者对此并不了解,仅仅因为较高的年化收益率而盲目投资,一旦发生风险,消费者将会受到较大的损失。再如,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是信贷资产与证券的有机结合,这类跨领域的金融产品,单纯依靠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远远不够,无法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随着金融市场的开展,大量金融衍生品和新型金融效劳不断诞生,依靠制定单纯的“管理规定必然会出现严重的滞后性,消费者权益将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三、立法路径选择一路径

11、选择之一:沿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并加以完善从节约立法本钱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并进行解释是一种路径选择,但这并不是最优的选择。虽然其具有立法本钱较低的优势和初期维权可操作性强的优势,但从长远开展以及法律设立自身的运行特点来看,其弊端非常明显: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客体与金融消费中的客体差异性较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客体是普通产品和效劳,而金融消费的客体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效劳,金融产品自身表达出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特殊的信息披露制度等特点,在开发、销售、监管等过程中都与普通商品差异巨大,直接沿用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难以适应金融产品自身特点。二是消费

12、者权益保护法中有关经营者的业务的规定,比方保障人身平安义务、听取合理意见义务等不适合金融消费产品和效劳的提供者继续沿用。三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纠纷解决途径的规定并不适合于金融消费纠纷的解决。四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已有的知情权、自主交易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平安交易权、获得赔偿权、受教育权在运用到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过程中,会产生排异反响,不能很好对应金融消费者所必需的各项权利要求。从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条款来看,大局部也不适合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除去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共计52条。其中,第二章消费者权利中的第9、11、12、13条可以直接适用于金融消费者,而第7、8、10、

13、14、15条只能局部适用于金融消费;第三章经营者义务中的第25、29条可直接适用于金融消费者,而第三章中其余十二条均只能局部适用于金融消费者;第四章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中第34、35条可直接适用于金融消费者,而其余四条为局部适用;第五、六、七章几乎均为局部适用于金融消费者或完全不适用于金融消费者。可直接适用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约为8条,局部适用或不适用的为44条,这都说明沿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能满足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二路径选择之二:渐进式地制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1、明确金融消费者的概念。根据目前较为权威的金融消费者的定义,个人认为对该定义进行改进较为合理,即将金融消费者定义为:非行业或职

14、业目的而购置金融产品的自然人投资者和接受金融效劳的自然人消费者。2、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作为金融监管的目标之一,明确写入中国人民银行法。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体系内,宏观金融监管目标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表达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因此建议对其进行修订,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明确列为金融监管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制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提供支撑和法律依据。3、渐进式、分步骤地制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分步骤制定的同时,几个步骤可以重叠式同步展开。第一步,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扩大解释,满足短期内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需求,作为制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的过渡阶段;第二步,依托人民银行作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牵头单位的重

15、要地位,结合人民银行在解决金融消费权益纠纷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形成“牵头+经验+创新的模式,配套出台专门性行政法规和标准性文件;第三步,选取金融开展水平较高、市场化水平完备的地区,试点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工作;第四步,适时制定单独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三完善之路:健全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赋予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在该领域根本法的地位。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中的“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有机衔接,形成普通商品、效劳和金融产品、效劳相互协调配合的完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同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律、法规。通过对金融产品的根底结构、盈利方式、收益率、投资方向、设计本钱、设计机构、

16、产品销售、宣传等方面进行评估,制定“金融产品和效劳评价类法律法规,作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的配套法律法规,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中的金融产品质量判断提供法律依据。参考文献1苏敏.央行视角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3,29:280-281。2王莹莹.论金融消费关系的法律规制模式J.金融教育研究,2023,11:55-60。3王志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J.经济开展评论,2023,10:129-134。4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法律事务处课题组.论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体系的构建J.金融纵横,2023,2:13-18。5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3。The Choice of Chinas 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