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长三角地区美育协同机制建设思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87905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长三角地区美育协同机制建设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长三角地区美育协同机制建设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长三角地区美育协同机制建设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长三角地区美育协同机制建设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长三角地区美育协同机制建设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长三角地区美育协同机制建设思考李骏 朱云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开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共筑文化开展高地。纲要中所指绿色美丽大花园、文化开展高地,对生态环境和文化开展提出了双重要求。基于这一要求,应有效利用地理优势、自然资源、科教优势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开展根底,积极推进和完善长三角地区美育协同机制,通过自然美育、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互联网美育的立体式推进与统筹提升,促进江苏全民审美素养与能力提升,把美丽新江苏建设成为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中最璀璨的景致与文化明珠。加强自然美育,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开展自然美

2、育指的是利用自然景致陶冶性情、温润心灵、鼓励精神,以使人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长三角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不仅有着怡人的湖光山色、水乡文脉,也有绿色田园、古朴乡村,这些资源都成为自然美育的内容来源,为建设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提供了足够的优势。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实施自然美育。凸显江南水韵特色,做好“水美文章。长三角水资源丰富,江河湖海俱全,上海有黄浦江横贯全城,江苏是一江两海,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滩涂,浙江有八大水系,安徽那么有三大水系,三省一市有大小数千湖泊,形成了独特的“水韵景观。江苏应充分利用江河湖海以及滩涂优势,将其纳入长三角自然景观保护开发与统一规划,并在长江、大运河、环太湖、里下河等景致与

3、风光上做好特色文章,凸显滩涂芦苇、碧水白帆、江豚戏水的江苏水韵风貌。坚持“三化原那么,做好“岸绿文章。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23年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决定出台后江苏林木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江苏在国土绿化中大力推进“三化: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使绿色景观成为绿色资源。长三角一体化开展中应继续保持这一特色,利用如皋、沭阳等“花木之乡优势培植适合江苏“三化要求的特色树种,形成独特的江苏色彩。充分发挥地理特质,做足“景好文章。应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根底上,结合各地地理特质实行差异化打造,与上海十里洋场、浙江水之秀丽、安徽山之宏伟互相映衬,凸显江苏平原风景线广阔灿烂、绚丽多姿

4、的独特景致。聚力学校美育,培养既具审美力又具专业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良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2023年12月,北师大、清华、南大、东大等140余家机构共同成立全国美育联盟;2023年4月,京津冀美育联盟成立;与此同时,一些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成立了长三角美术馆联盟等平台。应当推动成立长三角地区学校美育联盟,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的科教优势,统筹科教文化资源,建立多元、立体、开放的长三角学校美育大格局,促进四地学生全面开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大展身手。成立联

5、盟,制定章程并定期召开会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长三角地区通票免费教育。江苏应充分发挥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公共艺术资源优势,将地域文化、地方开展需求充分融入,联合大学、中小学积极开发相应教育课程,免费提供应联盟成员,并借此扩大社会影响力。共享师资,将社会艺术从业人员纳入长三角美育联盟。将社会艺术从业人员的公共艺术教育纳入个人从业记录,统一培训后以地域为单位,与各级各类学校结成联盟,强制性要求社会艺业从业人员为学校提供公益服務,尤其要充分发挥老艺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艺术精品中的作用。打造在国内、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年度艺术盛典。例如开展戏剧节、新年音乐会、双年展等,并在各城市设立

6、分会场,推行“一城一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参与盛典,形成学校与产业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协同创新。尽快出台学校美育评价体系与质量标准。既要保持上海、浙江等城市的国际化和前瞻性要求,又要兼顾安徽等经济不兴旺城市与地区平衡开展,江苏那么可以两者兼顾,坚持以上海为龙头,联手浙江互通标准,带着安徽特色开展。加强社会美育,提升全社会公民审美素养与综合素质社会美育指的是对全社会成员普遍实施的审美教育活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开展,全社会公民审美素养与综合素质皆有较大提升,但仍未到达理想境地,社会供应的美育资源尚不能满足审美需求。在笔者2023年上半年所做关于3045岁成年人审美

7、素养的调研中,77.8%的成年人无任何一项艺术技能,78%的成年人认为所在城市公共艺术教育的气氛不浓,100%的成年人愿意提升审美素养。基于这一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视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教育功能与熏陶作用,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在旅欧期间即已关注到巴黎、柏林、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划建设问题,他经过深入思考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美学美育思想。蔡元培提出要重视城市规划,明确了城市美化的卫生与艺术原那么,认为中国城市应以“花园城作为美化方向。长三角自然环境优美,经济根底较好,人文素质较高,更应在全国引领“花园城的打造。应将“花园城打造纳入都市圈一体化开展,在根底设施协同建设改造

8、等工程中增加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元素。在美丽乡村实施中纳入公共艺术元素,提升乡村开展品质。结合乡村振兴方案,将公共艺术作品与农村旅游、现代农业充分结合起来,增加农村产业经济与文化旅游的附加值。如盐城大丰将麋鹿形象产品进行塑造开发,与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产品、麋鹿风情小镇等进行融合开发,真正使乡村自然风光美、人文环境美、人民生活美三方面结合起来,打造长三角“既美又特的美丽乡村。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对社会美育的影响深远,除安徽省公共文化效劳根底较弱外,长三角其他地区公共文化效劳根底设施均比拟完善,为长三角公共文化效劳一体化开展打下了良好根底。2023年10月,由上海市长宁区文化

9、局联合上海局部区县文化局、苏浙皖三省示范区文化局、国家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示范区创新研究中心等共同发起建立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示范区(工程)合作机制,目前已经产出多项成果。应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与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公共文化改革,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社会美育效能,切实提升长三角地区公民综合素养。提升家庭美育,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家庭是美育中最易被忽略的单元,但却是最重要的美育场所。家庭美育又可称为生活美育,国际美学协会总执委刘悦笛指出:“回归生活的美育才是更接地气的大美育,这意味着美育课堂不仅在美术馆、音乐厅,更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培养“生活的艺术家的。长三角美育协同机制应充分重视家庭

10、美育,形成良好家风家教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同时在社会治理中注重家庭教育成效的引导,以使两者互为作用,共同推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树立正确的家庭美育观。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审美思维与审美习惯,不以艺术考证为目的。将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国传统节庆习俗、日常礼仪作为家庭美育的主要内容,以家庭协作为主鼓励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及创新气氛的培养,形成良好家风家教,使家庭与日常生活成为美育的主要载体。协同相关部门制定长三角地区社区家庭美育考核指标。将家庭美育提升方案作为社区相应考核指标,利用政府采购和社会机构进驻社区契机,将家庭美育纳入社会机构效劳范围,提供专门场所以及相应活动方案,定期进行社区间交流互动,共同促进

11、家庭美育在全社会形成气氛。重视互联网美育,构建新时代美育创新格局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胡一峰教授指出:“互联网时代的美育应该是一场全感官发动、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体验,需要整合网上网下美育资源,在中华美育精神指引下,结合当代中国人审美和人格完善内在需求,遵循美育规律,构建扎根时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这一时代的到来为美育带来了无限开展契机,但也要面对诸多挑战。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文化娱乐相应分级机制尚未建立,互联网美育资源鱼龙混杂标准不一等等。因而长三角地区美育协同机制应将互联网美育作为重要整治领域,充分整合资源,确立相应标准,将长三角地区互联网美育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美

12、育资源库。实施美育资源准入与产出机制,加强互联网美育内容管控。目前互联网美育资源看似丰富,实那么鱼目混珠,内容雷同且缺乏针对性。例如并未对成人美育与儿童美育进行区分,将群众美育等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同时也存在网络美育暴力等问题,一些不利于社会与青少年儿童的美育内容在新媒体流行,形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应对教育资源进行分级与准入管理,将互联网美育与文广事业紧密结合进行采编播一体化管理,并将长三角相应自然文化资源纳入网络美育内容,把好内容关。创造互联网形式之美,使互联网本身成为美育之重要形式。形式之美包括互联网语言和互联网技术,充分發挥和利用浙江互联网强大的开展根底与平台,结合安徽的资源内容、江苏和上海的人才优势以及多元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大力开展数字化美育平台,打造长三角数字化美育资源库品牌,真正使长三角美育在经济、文化建设与社会开展中做出独特奉献,同时推动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做出应有的江苏奉献。(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JGLX19-071)成果)(李骏: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现代效劳业智库研究员;朱云: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现代效劳业智库研究员)责任编辑:张蔚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