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汇报江苏人大 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材料中共大庄乡党委大庄乡人民政府(2023年4月19日 大庄乡位于XX县区西南部,东邻朱店镇,西接阳川乡,南靠万泉镇,北与卧龙乡接壤,区域总面积53.94平方公里,乔阳公路贯穿全境。境内丘陵起伏,沟壑错纵,资源匮乏,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年平均降水量531.7mm,海拔在1521米(青龙沟村1784米(王山村之间。全乡共辖16个村,52个村民小组,4148户,202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0人,全系汉族。耕地面积43729亩,人均2.2亩,20222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5839吨,人均纯收入2291
2、元。结合全乡根本情况,主要汇报四个方面: 一、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近年来,大庄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改变依靠种植初级农产品方式,大力开展“劳务、果品、洋芋三大主导产业,并依托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畜牧产业,确立了“当前抓产业,长远抓教育,“当年增收抓劳务,稳定增收抓果品的总体思路。 (一劳务产业。大庄乡是全县劳务输出大乡,结合本乡实际,乡党委按照“围绕劳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增收的工作思路,树立“劳务经济观念,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 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提出“走出去挣钱致富,回家来创业带富的工作思路,通过多种途径发动鼓励党员群众大胆走出去挣钱。2022
3、23年底,全乡在国内创立20230人以上的劳务基地5处,50人以上的劳务基地12处,50人以下的劳务基地34处,在哈萨克斯坦、越南和蒙古建立境外劳务基地3处。同时,按照“劳务基地开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员走到哪里,组织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思路,乡党委积极组织在各劳务基地建立流动党支部,全乡共建立流动党支部14个、党小组17个。对劳务输出党员定期联系,了解党员学习务工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今年前3个月,全乡共输出劳动力4330多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320230多 人,占到总输出的76.4%。劳务人均收入由2022年的300元到202223年的1460元,劳务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途
4、径。 (二果品产业。大庄乡是我县重点开展的果园乡镇之一。乡党委、政府按照“稳定增收抓果品思路,把开展果品产业做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坚持政府长期抓,干群齐心管,常抓不懈,争取实现“全县优质山地果品示范乡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实现稳定增收。202223年底,共有果园面积2023030亩,其中,挂果园亩。2023年新建果园栽植11740亩,涉及7个村22个社2036户,其中,青龙沟流域6225亩,涉及大庄、杜家、连王3村9个社970户;万柳华沟流域3840亩,涉及2村4个社585户;张山区域2050亩,涉及1村6社394户;杨局村550亩,涉及1个社87户。 (三洋芋产业。旱作农业是目前群众增收的主要途
5、径,县上大力开展的主导产业,乡党委、政府一直重视开展旱作农业,全力宣传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抗旱增收,增加农民收入。2023年全乡旱作农业面积13000亩,其中,全膜洋芋4000亩。方案完成伏家盘、南湾、张山三个千亩果园内套种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5200亩。其中,秋覆膜5000亩。(四畜牧产业。依托整村推进工程,坚持整村连片,暖棚式养殖,积极扶植个体户规模化养殖,加强技术指导和品种改良,做好疫病防控。形成以养牛为主,猪、鸡、兔等养殖为补充的开展模式。202223年底,全乡在已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村丁山、张山、青龙沟、杨局、连王、上李、梁山等村开展暖棚式养牛户800户,年末牛存栏1748头,出栏586
6、头,实现经济效益58.6万元;猪存栏4739头,出栏5440头,鸡存栏3.86万只,出栏2.02万只。兔存栏800只,出栏300只,经济效益3万元。开展个体养殖户5户。 (五其他经济作物。依靠科技创新,把开展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抓。坚持瓜果蔬菜全面建设,在稳固果品基地的根底上,采取政府投资扶持、整合工程资金、农户自愿建设的方法,开展新建果园套种瓜菜,及时栽植了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名优品种。通过示范推动,整体推进,全力抓促,202223年落实瓜菜种植面积3500亩,其中种菜3000亩、瓜类200亩、大葱20230亩、常规种菜200亩。蔬菜总产量
7、204吨,产值16.8元。 二、产业开展的有利因素 乡党委、政府按照县上“一二三四开展设想,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大力开展“劳务、果品、畜牧、洋芋四大主导产业,按照“围绕劳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利用“劳务劳务基地党旗红的品牌效用,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果品产业,畜牧养殖、旱作农业的大好形势下,依托本区域已建劳务基地、劳务带头人、山地梯田、整村推进工程等优势资源,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产业层次不高。一些村社干部和群众对调整产业结构认识缺乏,紧迫感、责任感不强,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在开展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专业化
8、、质量标准化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基地规模小,产业优势没有凸现出来,效益发挥不充分。一些群众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不够明确,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群众还有抵触情绪。 二是结构调整差异大,区域进展不平衡。产业开展较快的张山、青龙沟等村由于起步较早,群众接受程度高,产业调整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老山沟、小湾、下王等村社群众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产业调整步伐相对滞后,尚未形成主导产业,农民增收难度大。 三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精品数量少。科技投入仍然不 足,粗放经营问题突出,标准化管理体系不健全,监测机构不完善,产业升级困难。低档次、普通型
9、、初级产品多,优质型、高档次、深加工产品少,农产品加工、销售渠道不畅,投入产出比率低,品牌效应、品牌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四是龙头企业少而弱,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全乡目前没有建成一家果品经销公司、精淀粉厂、乳制品厂等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 五是效劳体系仍不健全。主要是信息效劳、兴办企业、产品营销、技术支撑等方面不灵活、不紧密,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效益不高。重产前、轻产后,重开展、轻效劳的问题比较严重。 四、今后开展思路 一是创新开发劳务产业。要坚持不懈住抓好依托劳务而创立的“围绕劳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增收的党建工作模式,为了让老典型有新突破,切实把大庄的劳务经济做大做强,乡党委建立党委成
10、员联系劳务基地制度,要求全乡11名科级干部每人联系一名劳务输出带头人,帮建一个劳务输出基地,并要求各村分别要制定年度劳务输出工作方案,建立完善了劳务输出人员档案,对参与劳务输出的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在劳务人员相对集中的新疆、宁夏、兰州、北京四个劳务输出基地,积极开展流动党组织,2023年,全乡共输出劳动力4330多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320230多人,占到总输出的76.4%。202223年劳务人均收入1460元,实现有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有力结合,实现全乡在全国的劳务基地党 旗红。二是做大做强果品产业。二是做大做强果品产业。要坚决不移地走规模扩张、科技推广、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果品产业开展路
11、子,不断扩大基地规模,狠抓果园标准化管理,力争果品种植面积到达3万亩,果园种植面积到达全乡耕地面积的70%,今后有继续在长尾沟流域、青龙沟流域等苹果适生区,坚持以优质红富士苹果为重点,整体推进,片上扩展,带上延伸,点上突破,全面实现山地果园化目标。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果园管理水平上,认真抓好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引路,利益驱动,着力解决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的突出问题。要围绕果品包装、贮存、销售等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果园大户、营销企业在青龙沟、伏家盘区域建成贮量在202300吨以上的气调果库,逐步实现果品季产年销。三是开展壮大洋芋产业。三是开展壮大洋芋产业。要按照“优质、高
12、产、高效的原那么,扩张基地规模,全面推广双垄沟播技术,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扩大洋芋生产规模,开展集中连片果薯基地,实现洋芋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一体化销售。四是深度开发畜牧产业。四是深度开发畜牧产业。要突出畜牧业在全乡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把畜牧业作为促进 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按照“长远抓肉牛,近期抓猪鸡的工作思路,大力调整畜种结构,引导群众逐步淘汰驴、骡,扩大肉牛养殖,开展猪鸡规模养殖户。要大力开展全膜玉米。要依托梯田优势,坚持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上做文章,大 力推广全膜覆盖种植技术,在全乡推广种植粮饲兼用玉米500亩,建成千亩全膜玉米示范区2处。推进农村产
13、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乡党委、乡政府以开展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如何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加快全乡农村开展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也是摆在全乡人民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地域、区位、生态、资源等特点,彻底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集中开展劳务、果品、畜牧、洋芋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为农民增收提供广阔的空间。我们必须立足土地这一涉及面广、举足轻重的重要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乡上下都要深刻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有效地抓好各项工作,促进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