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读《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有感.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89061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读《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3年读《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3年读《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3年读《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3年读《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2023年读《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有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有感 【作品】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作者】 博登海默邓正来【译】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想看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的想法存在很久了。近期上行政法课程的时候老师经常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自然法和社会法学进行比照分析。由于才疏学浅,一直对各个学派为何而争,各学派的核心观点和代表人物不明就里。关于斯多葛派、托马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霍布斯、斯宾假设莎、萨维尼、奥斯丁等一系列历史人物实在不了解。听老师在讲堂上侃侃而谈在下面听得实在憋屈,索性把博登海默的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花了一周左右时间啃下来。终于可以理清老师上课的思路和脉络,不失为一种收获。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全书大抵分为

2、三大局部,分别是第一局部的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第二局部法律的性质和作用;第三局部的法律的渊源和技术。 第一局部作者从古到今梳理影响法学历史进程的法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作者从古希腊说起,他认为古希腊时期法律和宗教合一,后期狡辩派的出现,他们主张的强权即公理使得自然法和社会法逐渐产生别离。这时期的柏拉图所倡导的社会蓝图是人生而不平等,在理想国中,他声称最理想的国度应该要区分清楚统治者、辅助者、农民和手工艺者,让他们各司其职,整个社会才能够运行有序,柏拉图并不特别虔诚相信法律的作用;而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虽然认同柏拉图的主张,但他较为敏锐地意识到权力会导致人性的丧失,提出了要法治不要人治的主

3、张。他认为以正当方式制定出来的法律具有最终的权威性;在此之后出现了斯多葛派,该流派认为世界上有一种普及宇宙的普世力量,那就是理性,这是正义和法律的根底。西塞罗更是进一步把自然等同于理性,并把理性等同于宇宙中的主宰力量。 到了中世纪时期,政教不分。在此期间诞生了很多为宗教至上提供理论来源和法理支撑的学说,最早期的宗教教义以奥古斯丁的学说最为流传盛行,他认为国家制度起源于人性的腐败,教会对国家拥有绝对的权威。国家只是作为人间和平的工具才是正当的。国家必须保卫教会,执行教会的命令,并经由实施世俗的法律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而后托马斯认为世上有四法存在,分别是永恒法、自然法、神法、人法。其中永恒法最

4、为主要,自然法是从永恒法中抽出一些规那么所组成,神法是上帝发布的一些具体的命令和制定,人法那么是人世间订立的法律。其后出现了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论证。唯名论认为自然界中唯一实在的物质就是人们通过观察而认识的那些单个的事物和对人之感觉的认知。而唯实论那么认为外在世界存在与主观意象一一对应的实物。 等到了古典时代,政教开始出现别离,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从中世纪神学和封建主义中求解放的过程。代表人物格劳秀斯、霍布斯、斯宾假设莎、普芬道夫和沃尔夫。第二阶段权力分立保护个人天赋权利,代表人物洛克和孟德斯鸠。第三阶段人民的公意,代表人物卢梭。格劳秀斯和普芬道夫认为人人

5、平等,任何人不能对他人施加压力,从而使他人能在其诉求中适当地控诉侵犯其平等权利的行为;霍布斯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自利的,利益是唯一合法的尺度。法律不可能是不正义的,但却可能是邪恶的。要成立君主专制的政府形式。斯宾假设莎认为只要人生活在自然统治之下,就会导向争斗和失序;洛克反对霍布斯的专制形式,倡导有限权力政府。分权主要为立法权和行政权别离,最后人民说了算。孟德斯鸠那么主张三权分立;到了卢梭时期,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和浪漫,他认为每个人向全体奉献自己,实际上就是没有向任何人奉献自己。在市民社会,个人不服从个人,只服从公意.卢梭的理论很容易导致专制民主制。 在古典时代之后,德国出现了先验的唯心主义思潮

6、。以康德为首的学者认为人是经验现象世界的一局部。他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其中自由与人之理性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物质和因果关系的经验世界是虚幻世界。康德更加倾向于认为外在物质的世界是虚构和无妄的。在康德的根底上,费希特那么主张纯粹的唯心主义,他认为所有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核心都是而且必须是智性人的自我。而黑格尔在前人的根底上更进一步开展了唯心主义,他将唯心论由主管唯心主义拓展到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提出进化的新观念,他认为社会生活的种种表现形式,都是一个能动的,进化的过程的产物。历史运动的背后存在一个伟大的理想,即实现自由。黑格尔的这种进化的新观点为历史学派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历史学派在德国的代表人物

7、当属萨维尼,萨维尼认为法律是那些内在地、默默起作用的力量,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之中,而且其真正的源泉乃是普遍的信念、习惯和民族的共同意识;而美国的梅因那么认为各民族的法律开展史说明一些进化模式会在不同的社会秩序中和相似的历史情势下不断重复地展现。迄今为止的进步社会运动,乃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斯宾塞那么提出了法理进化理论,他认为文明和法律乃是生物的和有机的进化的结果。而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那么是这一进化过程中主要决定因素。文明开展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的或军事的社会形态。第二阶段是增加对政府职能的限制,以增进个人自由。马克思集前人思想之大成,开创新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

8、认为法律是不断开展的经济力量的工具。法律是通知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较低阶层的权力的工具。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社会控制之工具的法律将会逐渐减少其作用并最终消亡。 除了唯心主义、历史学派、自然法学派外,还有以边沁、穆勒和耶林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派。边沁认为政府得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的幸福。穆勒认为人具有比动物的欲望更高级的官能。耶林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在个人原那么和社会原那么之间形成一种平衡。法律是一种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被称为社会功利主义者。 在此之外,奥斯丁、凯尔森那么提出了分析实证主义学说。该学说试图将价值考虑排除在法理学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外,并把法理学的任务限定在分析和剖析实在法律

9、制度的范围之内。认为只有实在法才是法律。奥斯丁试图将法理学同伦理学相别离,凯尔森更加激进,他提出纯粹的分析实证主义学说,他希望消除法律科学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还希望使法律理论摆脱一切外部因素和非法律的价值判断。认为法律是由不同层次的法律标准组成的等级体系。之后还出现以庞德为首的社会学法学,卡多佐霍姆斯等人的法律现实主义。还出现自然法的复兴和价值取向法理学。 第二局部作者对法律的性质和作用进行深入的探析。他首先先从秩序入手,从自然界有序模式普遍性的角度、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秩序的内心需求角度、比照了无政府状态和专制政体的缺点,从而认为法律的普遍性要求之一就是必须维护世界的秩序。

10、秩序成为法律形式上必须落实到位的关键要素;紧接着作者又将视角投射到正义的内涵之中。作者首先界定了正义的目标,即满足个人的合理需求和主张,并与此同时促进生产进步和提高社会内聚性的程度,指出这是维续文明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然而作者对正义的内涵却无从界定,他比照了历史上权威人士对正义的定义,有与理性相挂钩的、有与平等相挂钩的、有与平安、自由等概念相比较。最后,作者一一比较了正义与自由、平等、平安、福利、理性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法律就是秩序和正义的综合体。并区别开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区别,指出法治的利弊。 第三局部,作者分析了法律的渊源和技术,探析法律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并分析法律的

11、科学方法的范式以及司法过程中的技术。 整本书的脉络清晰明了,内容详实,干货多,读起来带劲。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 第一,虽然我学习的专业是法律,但从书的第一局部学习可以看出。所有学科的起源应该都是来自于对宇宙的追问和探讨,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等一系列哲学大家所探讨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他们追问的是宇宙深处的秘密,人性的深处。人为什么活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于是有人平等、自由、公正等概念的出现。从而衍生出法律这门学科出来。部门法存在的前提可以由宪法所赋予,这也就是所谓的宪法资源。而宪法存在的前提从哪里去获得。没有。任何问题的追问都会陷入对元问题的探寻,而元问题是没有

12、答案的,这个答案的探寻就落在哲学家身上。以此推演,经济专业、社会学科、甚至是自然学科。所有现存的学科的无穷追问,都会面临一个问不下去的问题。所以任何的学科都需要价值前设。也就是说必须需要一个理论的根底以支撑一门学科的开展。法律的理论根底就是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第二局部的探寻结果:法律是秩序和正义的综合体。法律的最原始的价值前设就是世界上存在秩序和正义,这是让每个人、社会可以很好生活开展的根底。从而确立秩序和价值的无上地位。法律就此沿着这两个价值根底开疆拓土,成为一门繁衍成长的学科。 第二,从第一局部历史上对真理的探寻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哲学家对不同的学说甚至存在大量的疑义和分歧

13、。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对探寻法律的终极真理报失望态度呢。不是的。世界是变化开展的。任何哲学大师的学说之所在在他所在的时代存活下来并指导当时的时代向前开展,就说明哲学的探寻能出成效。如果我们接受真理是任何特定时间人民经验的总和的说法,我们就可能更能够坦然面对不同学说的争鸣和互相挑衅质疑。不同时代学说之间的隔空甚至隔世对话,碰撞、争鸣,才更可能在新时代产生更灿烂夺目的时代成果。世界上有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不知道。但人们一直在前进。如果失去对未知的好奇和探寻,人将成为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历史终结,时代崩溃瓦解。 第三,单单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说。我成功梳理了从古至今关于法律的争鸣,知道了何谓自然法学派、斯

14、多葛派、分析实证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功利主义、唯心主义等等,知道了各个领域的大牛。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所接触的学派理论和学说都是博登海默的二次加工,我是对于别人理解的再理解。我吸收的是博登海默的知识而不是各个哲学家最原始新鲜的知识,并且我对于博登海默的知识传授可能都没有吸收一半。如果需要更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必须要做的是去找各位大师的著作进行拜读。其次,对于这本书的后半局部,我看的并不是很透彻。这是我自己的看书问题。尽管我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看书写读后感的习惯,但对于书的精读仍然不够,仍需要好好锻炼。 第二篇: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后感【内容】 “法律是秩序和正义的综合体,博登海默对法律的独

15、特理解,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其本质上就是对法律、权力、权利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种解读。要使权力支持和尊重法律,国家制度必须蕴涵权力制衡机制,并进一步扩大权利保护机制。只有权利和权力的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转型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关键词】 法律;秩序;正 义;权力;权利 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是美国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花费30年心血完成的法理学著作,较为集中地阐述了其综合法理学的观点。 全书共分为三个局部。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法律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法律的渊源和技术。其中第一局部主要按时间线索表达了西方法律思想开展脉络,这种历史的介绍在主要是描述性的,除结论一节外并未对各种学说做出评价,并指出“这些学说最为重要的意义乃在于它们组成了整个法理学大厦的极为珍贵的建筑之石,尽管这些理论中的每一个理论只具有局部和有限的真理。(页198)第二局部在前面对法理学的历史进行综合的根底上,论述了法律的性质和作用,指出法律是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充分展示了其综合法理学的理念。而第三局部主要就普通法系法律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法律与科学方法及司法过程中的技术作了比较客观的探讨。作者主要从美国法律制度的现实出发,以事实为根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其间列举了大量真实发生的案例,并以法院的判决说明问题,雄辩有力,令人信服。 一、本书核心思想概述 不难看出,该书第二局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