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开展生态农业现实困境探讨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开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开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开展生态农业只是小范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范围、大尺度推进困难重重。目前,针对我国开展生态农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是开展规模小、推广难度大、市场需求低、农户接受能力低及鼓励机制缺乏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开展我国生态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代农业;鼓励机制 一、生态农业内涵与特征 1971年美国土壤学家沃X8226;艾伯奇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1981年英国农学家沃X8226;克X8226;沃辛顿进一步明确定义生态农业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
2、型农业1。1980年我国学者叶谦吉对生态农业定义为“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化农业开展模式2。可见,开展生态农业,目标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手段是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其特征如下: (一)生态农业具有生态性与可持续性 生态农业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提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性、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性循环,使农业生产走上生态、持续、协调开展的轨道。开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改良土地,降低
3、农村水资源污染程度,能有效减缓现代农业生产带来的农业、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二)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与高效性 生态农业以大农业为出发点,强调农业生产的整体性、协调性、循环性、再生性,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相互协调和全面开展,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特征。生态农业通过物质能量循环,实现了废弃物的转化再利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本钱,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产出、高效益、少污染。 (三)生态农业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 农业生产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和多样性,主要由地域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的。生态农业是在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根底上开展形成的一
4、种现代农业形式,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多样性特征。现阶段,我国在生态农业开展中,各地立足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开展了适合本地域特色的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表达了生态农业的区域性与多样性。 (四)生态农业具有外部性 就生态农业生产过程看,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产品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具有外部性特征。其外部性表达在农业生产者利用生态农业技术开展农业,具有降低水土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表达在绿色、有机、健康的生态农产品对人类健康的奉献。另外,农户最初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是对生态农业技术的一种推广,但采用新技术投资无法从其他农户那里取得补偿,又无法限制其他农
5、户模仿性消费,因为一旦推广就可以被许多农户同时消费,且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本钱为零。 二、我国生态农业开展现状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开展,其范围不断扩大,生态农业开展模式与技术不断提升。202223年骆世明将生态农业分为景观模式、循环模式、立体模式、食物链模式和品种搭配模式等5种生态农业模式类,在此根底上将每一种生态农业模式类再划分为假设干个生态农业模式型。2022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并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推广。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从生示XX县区逐渐扩大到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市,建立了国家级生态农业示XX县区20230多个、省级生态农业示X
6、X县区500多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达2022多个。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的增加,生态农业将得到进一步开展,生态优势将越来越多的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我国生态农业开展的现实困境 (一)鼓励和补偿机制缺失,影响了生态农业推广普及 生态农业实质上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展生态农业农民投入的劳动量大,投入技术多、本钱相对较高、风险也大。而生态农产品具有外部性特征,生态农产品定价过高,消费者需求缺乏,难于销售,只能采取略高于传统农产品价格,即生态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导致农户获取的经济效益低。由于我国农产品价格机制的缺陷,使得农户生产生态农业产品获得的个人福利小
7、于生态农业产品对于全社会提供的福利,使农户开展生态农业的外部正性没有表达。另外,我国开展生态农业政策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补偿机制,弥补农户外部正收益,同时也缺乏一定的鼓励机制,使得农民开展生态农业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削弱了农民普及和开展生态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社会化小农生产,限制了生态农业开展 我国农业生产模式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徐勇、邓大才、刘金海等学者针对现代农业生产特点及农民演进特征提出了“社会化小农,并认为“社会化小农作为现代社会农民演进的新形式,具有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决策化特征,是生态农业开展的主体。“社会化小农在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化生产决策的根本前提是获取更多经
8、济利益,一般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分散性和独立性生产决策,这种家庭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小规模小投入导致“低产出低效益,致使农民从事生态农业生产所获取收入达不到他们所期望的经济效益,影响了农民开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社会化小农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方式限制了生态农业开展。 (三)“均田制土地制度,阻碍了生态农业规模化经营 从综合性与高效性的角度看,只有在一定大的区域范围内,生态农业的生态系统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和效益,即开展生态农业要规模化。我国农业生产耕地面积按人均比例平均分配的,受这种“均田制土地制度的影响,我国农户平均耕地面积仅有0.4hm,且耕地面积呈进一步缩小趋势。同时,农用耕地按“均田制分配时
9、,采取不同质量等级的土地分别进行平均分配,农户耕地面积被小块分割,使农户生产经营极不方便。近年来,有局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一局部耕地面积,绝大局部仍为小规模生产,这种以农户为单位小块分割农田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生态农业的开展和规模化建设,使我国生态农业开展仍处于小规模的、零星的、低层次的状态。 (四)现代农业技术“新式粗放式应用,进一步污染农业生态环境 从生态和可持续角度看,生态农业倡导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等物质,关键是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指蔬菜的新式育苗、农作物的新品种采用及农业机械化使用,以提高农业产出。农业生产种植采用家禽肥料+化肥,主要采用人
10、工方式种植、除草、收割;农业虫灾泛滥采用大量人工投入治虫。现代农业生产整个过程都融合了现代农业科技技术,采用“新式粗放式方式。大棚蔬菜从种子选择到菜苗孕育,再到蔬菜采摘,多采用先进现代农业技术,同时在整个过程都有价格较低的高倍农药被使用,致使蔬菜几乎见不到一个虫洞;农作物种植除草工作只需要一袋高剂量除草剂就能解决,整个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人工除草。农业生产中这种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退化、土地及水资源污染严重,使得原本脆弱不堪的农田生态环境更加难以为继。显然,现代农业技术“新式粗放式推广应用,进一步污染农业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开展要求相去甚远。 四、我国开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一)建立
11、开展生态农业的鼓励和补偿机制 生态农业的效益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通过市场机制只能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开展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经济、生态效益,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必不可少的。因此,政府应建立开展生态农业的补偿和鼓励机制。一是制定和完善生态农业财政补偿政策及相互配套措施。建立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实施有利于生态农业开展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生态农业在税收、金融等政策上倾斜。同时,地方政府实行配套资金支持等。二是建立开展生态农业的利益诱导机制,通过利益驱动使农业生产者积极主动开展生态农业。加大对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行为进行资金补贴和技术扶助,如良种补贴,绿色、无公害种植补贴,同时加
12、大技术部门在技术上的免费指导和效劳。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分配及产权制度 依据生态农业特征,开展生态农业的农田土地一般生产经营周期期限比较长、投资本钱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市场风险较大。因此,为了鼓励农户开展生态农业,鼓励其增加农业资源投入、积极主动采用生态农业新技术,政府应适当延长生态农业户的土地经营承包期,为此,一要尽快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使生态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拓展到实际上的占有权,即农户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对其所承包土地有实际上使用、占用、收益和处置权,集体只是保存法律上的最终归属权。二是农村农用耕地按“均田制分配时,推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通过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稳
13、定土地使用权,延长农户对土地投入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持续开展。 (三)加大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强化生态理念 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方面要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户的生态理念。一是加大生态农业技术及生态理念宣传。利用互联网、电视进行宣传农业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二是推广新农药和绿色有机肥。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鼓励广阔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大幅度减少农药的滥用和乱用。三是加大生态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政府牵头组织各类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鼓励科技人才推广生态农业
14、实用技术,引导农户采用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来提高生态农业及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竞争力,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开展。 (四)通过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具区域性与多样性特征,我国区域差异性大,各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不一致,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选择“最正确生态农业模式,并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进行推广应用。一是加强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建设,利用生态农业建设基地,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并形成配套技术,为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奠定根底。二是继续坚持已经开展的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遴选出生态农业模式好,配套技术先进的示范基地,通过以点带面方式,由“县市省的方法进行推广,直至推广到全国。三是鼓励企
15、业自建生态农业基地。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依托“企业+基地+农户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带动农户实现生态化种植养殖,使自己有稳固的基地和农户群,并实现已有非生态型农业基地向生态型农业基地转变。 参考文献: 1刘秀艳,王丽静.再论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征j.中国市场,202223(1):12023. 2郑军,史建民.我国生态农业研究述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2223(1):93. 3张燕.我国开展生态农业保障制度研究j.农村经济,202223(5):2023320235. 4骆世明.论生态农业模式的根本类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2223(3):40642023. 5黎振强,杨新荣.生态农业投入产出的经济利益诱导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23(12):2023412023. 6杨晓锋.我国生态农业开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社会化小农的调查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23(1):5055.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