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逝读后感2篇 伤逝读后感2篇 关于情 李沛禹 那么,即使在草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这是涓生对子君之死的忏悔,发出如此的感慨,也许是涓生发现了自己的自私,最终导致子君的死。如果能重来,也许涓生会选择珍惜,但始终防止不了悲剧的结局。 从我含泪握着他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再到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涓生的自私,目光短浅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他的自私改变了子君原本的勇敢、思想的先进、新潮。削去了子君原本的锐气。得甘于屈服旧社会,对生活现状的无奈,可涓生也不想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不妨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许是涓生过分要求对方,其实,爱情也
2、如友情。彼此之间都不能少了沟通,少了理解,生活中更是少不了误会。所谓误会,不过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阻碍。放低姿态,况下心来,之间的误会也便可迎刃而解,对于子君的角度而言,子君承受的更多是旧社会的压力,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的无奈。涓生的便如压死骆驼的最后的一根稻草,如果彼此的心灵能有更好的沟通,这段情才能长久,或是说是可能的白头偕老。 我仍然只有歌唱一般的哭声。给子君送葬,葬在遗忘中这是涓生对子君的离去的深深忏悔,这又变如我们对我们所拥有并不懂得珍惜,直到真正失去才懊悔莫及,曾经我拥有过一段友谊。从无话不谈到相顾无言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起初应篮球的兴趣而结识彼此而后,也因种种矛盾导致分裂。从这段友谊结
3、束以后,才顿时觉察有一个兴趣符合又有话可说的人是多么的困难。越能够发现他身上的优点,远超于他的缺点。不妨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多包涵对方的缺点亦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去将缺点转变成优点。对于作者而言,这部作品中的涓生、子君事,那时封建社会追求自由、爱情的男女。但我看到的更多是人与人之间如何更好的相处。 关于情皆可化为一句话,且行且珍惜,珍惜与我们所拥有的多包含对方的缺乏,学会欣赏与对方学会理解,关于情也只有做到以上的才能够长久、绵长。 向着新的生路 郭荣锴 对于我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一直都是较为难懂、晦涩不明的。可以说伤逝也不例外吧。但是这仅仅二十多页的文字,让我觉得有些许怅然
4、,为涓生、或是为子君。 每读一本书之后,我都会把书里的一些句子摘抄下来。有人说,往往书里被人单独摘抄出来展示的句子,最能表达整一本书里想要表达的东西。伤逝里有这么一句: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预我的权利。就是这么清楚、坚决而又沉静的一句话。而小说的名字伤逝,这压抑的名字。就如同余华的活着是由一系列的死亡所构成一般,鲁迅的伤逝那么是从追求新生而写成。 通篇读下来,我发现子君这位人物同当代的我们有些相似。不在社会,而在想要自由、想要奔跑时,却被无形的囚笼束缚着。不知中国青年是否有如鲁迅先生所期望的摆脱冷气、只向上走。 我们都在追求,却一次次被现实压垮了腰,屈服于现实。 子君亦曾追求过。初时她
5、可以为了爱情而在父亲面前立下一句有力的宣言,令涓生看到新时代的曙光。他们也会在一起讨论那个时代下鲜少有人提及的话题、会为了新生活四处奔波与奋斗。但当涓生失去了工作,俩人一同住进一个大杂院中,与众多所谓官太太住在一起时,子君变了其实倒也说不上变,因为子君的骨子里一直都是旧时的思想,从未变过。 她开始养阿随来打发这百无聊赖的时光、开始为了争夺油鸡而与官太太们互相大骂、开始操心于世俗与日常、开始褪去她仅存无多的荣光。 可涓生仍在对新生活抱有希望啊。他从未忘却翅子的扇动,尽管比先前已经颓唐得多。后来,阿随也被送到了一个并不很深的土坑里,涓生与子君似乎也互相厌倦了。 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
6、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槌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 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继续追求,一个沦为旧囚。这便是被现实压垮了腰之后,屡败屡战或是俯首称臣的两条路。 只愿在这满是迷雾与荆棘的人世中,可以找到一条不懊悔的路,不怀伤而逝。我想,这便是伤逝于我的意义。 编者按。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的新提法,也是我坚持多年的事。仔细挑选自己一本本看过的书,形成推荐书目,要求学生每4-6个周自选一本书阅读,并写一篇读书报告,优秀习作会以各种形式在班级内外分享。局部学生无法完成,但完成的学生,两年下来是会有明显的成长的。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他们到了大学,参加各种社团的时候,更感觉到了阅读给他们思维带来的长久影响。我也很快乐,他们中有些人在毕业后成为跟我持续对话的伙伴。2023级高一年级24、25班同学们的阅读历程,从此起航。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