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县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开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经受了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省级试点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推进“两个加快,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跨越,争创一流,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实现了“十 一五规划目标,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十二五进一步开展奠定了雄厚的根底。 (一)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我区与极重灾区紧邻,地震造成的损失到达279.48亿元,是地方财政收入的40倍;没有中央确定的对口援建省市,各项重建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按照上级党
2、委、政府“三年重建任务两年根本完成的总体部署,区委、区政府提出“用两年时间,完成五年收入,实现十年目标的重建思路,制订并优化了区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涉及灾后恢复重建工程737个,总投资204亿元。突出“四个优先,注重科学重建、阳光重建、务实重建,争创一流,灾后重建全面提速,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根本完成的目标。截至2023月底,已竣工工程734个,完成投资196.18亿元。城乡住房重建、根底设施重建、社会事业重建、产业重建、生态环境重建等均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除2023个极重灾区外,全省51个重灾县中,重建具有标杆意义。 (二)综合实力和开展后劲显著增强 ,辖区gdp(预计、下同
3、)年均增长17.81%,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预计达252.5亿元,比“十五末预计增长1.27倍。人均gdp达36536元。“十一五期间,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17亿元,远远超出了“十一五规划84.81亿元的目标,为“十五期间的3.69倍,开展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道路、交通运输、农田水利、电力、天然气、市政设施建设均大大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二、三产业均取得长足开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之比由的12.71:52.24: 35.05调整为9.50:60.00: 30.50,工业化率达54,属于全省少数率先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区(市、县)之一。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园
4、区为平台,推进工业经济集约、集聚、集群开展,提前1年将工业集中开展区建成了“百亿工业园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1525工程成长型百亿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开展区的工业企业和增加值占了全区70%。形成了机械加工、天然气化工、电线电缆三大支柱行业。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农民增收,狠抓农村根底设施和农业机械化建设以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有序展开,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到达新的水平。围绕效劳城乡,商贸、旅游、物流等效劳业加快开展。“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年均增长25.87%,预计达6.1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倍。
5、“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85,超过gdp年均增速,达70亿元,比的30.78亿元增长1.27倍,市场繁荣活泼,新型业态开展成型,各类大中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连锁专卖店、专业店、特色餐饮店、各类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等竞相崛起,“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的推行,农村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拓。三大物流园区根本形成、沿山旅游产业带建设全面推进。成为各区(县、市)中,唯一进入全省“十强县的区(县、市)。 (三)改革日趋深化,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十五圆满完成农村税费改革任务的根底上,农村综合改革又走在全省前列。以统筹城乡开展试点为突破口,不断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
6、乡新机制,突出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开展、根底设施、公共效劳、劳动就业“六个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镇化率达62,比提高7个百分点;新农村示范村、扶贫村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新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得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根本完成,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多种经济成份加快开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全面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建成区政府政务效劳中心;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强化行政监察。统筹推进投资、财政、水务等体制改革,健全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和审计监督机制;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绩,完成了“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实施了标准公务员津补贴改革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推行了“乡财区管的财政管理模式,改革工业集中开展区和黄河XX县区财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