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胡丽婴 来源:幼儿教育设计意图: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在“转动的陀螺”活动中,我们重视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
2、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目标: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备: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偏离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3牙签(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4打印汉字“转动”。过
3、程:一、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1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师:今天玩游戏前我先考考大家,这两个是什么字?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锦江游乐园大转盘等。3承上启下,引出任务。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玩会转动的陀螺,不过今天的陀螺不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而是要我们自己做的。二、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一)自由探索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
4、任务。师:这里有许多牙签,还有红色和黄色的塑料片。请你尝试用这两片塑料片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黄色陀螺比较难转,红色陀螺比较容易转。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牙签在红、黄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样。师:你想用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红色的陀螺来参加比赛呢?辅助性问题:(1)红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黄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2)牙签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5、(二)转动比赛1师:大家都选择了红色的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2幼儿找同伴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3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牙签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帮助幼儿发现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的上方,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的下方,大家在转动陀螺时用力方法也不一样。)辅助性问题:(1)看看比赛的两个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中间,塑料片离桌面远: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下方,离桌面近。)(2)为什么同样一个陀螺有时转得稳,有时转得不稳呢?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塑料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延伸活动: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纸盒和吸管,它们能变成陀螺玩具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我们可以到活动区去探索,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