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汇报 一、xx镇机构设置根本情况 xx镇位于xx市东北部,距XX县区30公里,辖51个行政村, 4.5万人,面积120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亩。 xx镇设置7个综合性办公室,分别是。党政办公室、组织办公室、经济开展办公室、群众工作和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政协委员联络室,核定行政编制35名;设置4个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不含教育、卫生事业机构),均为股级规格,分别是农业综合效劳中心、文化效劳中心、社会保障效劳中心、财政所,核定事业编制37名。 xx镇现有行政编制人员33人,其中领导班子成员12人,副科级干部2人。事业编制人
2、员40人,其中农业综合效劳中心22人,文化效劳中心7人,社会保障效劳中心8人,财政所3人。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职能和角色转变慢。乡镇政府由管理型向效劳型转变是时代开展的迫切要求。最近几年,政府职能和管理模式越来越细化,管理范围越来越宽泛,标准越来越拔高,无形中给基层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和压力。没有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向效劳型政府过渡。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向基层倾斜力度不够,囿于编制核定人数限制,基层政府新鲜血液补充不及时。 2、乡镇职能泛化。虽然乡镇也是一级政府,但可调配的资源少。责权不对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行政运作方式跟不上时代开展的需要,存在责大权小的矛盾,这既影响乡镇政府有效履
3、行职责,也阻碍乡镇经济社会事务的顺利开展。乡镇干部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在忙于上级安排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自主决策权少,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因地制宜谋开展。 3、经济因素限制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乡镇财政一直紧张,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乡镇既要开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根底设施建设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等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对上争取的工程往往要求配套资金,因财力所限,拿不出资金只能放弃。这些因素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4、乡镇干部出路少,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乡镇工作繁杂,人手有限,机关干部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
4、个人进步空间有限又缺少学习培训的时机,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上进心和责任感。乡镇干部仍然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开展意识和开展规划。乡镇干部对新时期如何落实开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想得少做的更少。 5、基层行政执法和公共效劳力量薄弱。乡镇基层行政执法权限少,平时又不注重执法培训和锻炼,造成执法人员素质偏低。乡镇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桥头堡,同时也是诸多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处理方案生育、信访、平安检查和环保等问题都需要公检法等部门帮助配合,一旦沟通协作不力,大大影响处置效率和处置力度。 6、考核模式单一。乡镇与乡镇之间,
5、情况千差万别,考核指标和工程根本趋同,差异化考核做的还不够。社会的开展和民族的进步不能仅仅依靠单一模式的指标量化,更需要根据基层实际制定更加细致更符合实际的考核方法,应该更多的注重可持续开展和民生改善。 三、意见建议 1、做好简政放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政权的职能定位、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乡镇政权由管理为主向效劳为主转变,让乡镇真正回归到为人民效劳的角色上来,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和管理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效劳效率和效劳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 2、增强乡镇统筹开展的能力。重点要理顺县乡财权、事权关系,适当扩大乡
6、镇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上级政府部门在给乡镇下达工作任务时,需考虑匹配相应的财力,授予相应事权,做到财力与事权相适应,权力与责任相对称。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继续减少条条管理,通过法定程序将相应的事权赋予乡镇,由乡镇政府自行处理本区域内的经济社会事务。要配强、配齐基层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强化执法队伍管理,夯实依法行政根底,努力改善执法环境,营造内和外顺的执法气氛。 3、整合基层事业站所。从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出发,进一步整合相关效劳机构,打造综合性效劳平台,不断改进和深化一站式效劳等方法,简化工作流程,改善效劳方式,拓宽效劳渠道,做到更加便民、利民、惠民。 4、细化分类考核措施。根据镇街实际,划分不同档次类型,分别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调动乡镇工作积极性,引导同类乡镇比学赶超。考核指标的设置要科学,应注重长远,不能只顾眼前成绩,同时要防止经济指标考核比重过高等问题。要慎用一票否决式的考核方法,有些工作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责任下压,强制推行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社会矛盾。 5、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管理制度和鼓励机制。积极探索行政、事业编制统筹使用的方法,充分调动乡镇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政府购置效劳和设置公益岗位等措施,逐步完善乡镇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制度,真正使一些优秀人才愿意到乡镇工作,并且能够留得住,干得好。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