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析初学书法的困惑浅析初学书法的困惑 书法字帖书法字帖 初学书法的人,常常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先学大字好,还是先写小楷好?先写草书好,还是先写行书好?临唐碑好,还是临魏碑好?有的说先学楷书,有的说先学隶书,有专业人士说先学会读帖、临帖和背帖,更有人开玩笑说你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喽。任何人听了这些建议反而更加迷茫。说实话,中国书法上下五千余年,如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这对一个初学者来说,真是大海捞针,无从下手。就书体而言,有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春秋战国的大篆,秦汉时期的小篆和隶书,以及汉魏的章草和楷书、行书。字体多样,流派纷呈。我认为首先要选性之所近者,就是说要选择和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相投的,然后再谈
2、及怎么去练习。我们对以上各个书体进行简要分析:楷书也叫真书,正楷。它是中国书法字体当中形成较晚的一种字体,在唐代达到了顶峰,以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为代表的书家。其风格是:欧体布局险妙,字形偏长,笔画结实有力,犹如四面削成;颜体方正拙朴,大气雄浑;柳体匀衡瘦硬,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所以法度严谨是唐代揩书的一大特点。楷书字体对学书者而言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庄严、整齐、大方、美观,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隶书盛行于汉代,它由篆书圆转婉通的笔画演变成为方折的笔画,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快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它稍晚于篆书,而早
3、于草书和楷书。它以古朴为美,承前启后,起着桥梁的作用,上追可以写篆,下行可以写草和楷。隶书又分为秦隶和汉隶。从隶书入手,应以平正端庄、规矩严谨的汉隶碑刻为范本,打下扎实的基础,然后再旁及其他,稳步发展。仅此一项就可使你玩味终生。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第一要务。如果有人说我们现在科技发展不如古人,我们会认为他很无知;但如果说我们现在的书法已经超越了古人的书法,这也是一种无知。今人的书法,远不能和古人相比。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依然是我们今人难以逾越的高峰。临习古人的碑帖、学习古人的书法是第一要务,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当然临帖是艰苦的,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可寻,只
4、有踏踏实实地临习古人碑帖,才能从这些经典法帖中取得真经。对于选帖而言,有些人认为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这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建议。初学者不懂书法艺术,看见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想写,结果什么都写不好。须知“贪多嚼不烂”是书法学习上的一大顽症,而且这又是初学者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强制自己练习不喜欢的书体势必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字帖一旦选定,就不要见异思迁,不要一会儿写这,一会儿写那,这山望着那山高。既然选定,一定要把它学好,再以此为根基,慢慢向上发展。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悟的过程。时间越长积累越多,悟出的道理也会越多。那么,初学者到底该怎么学呢?一忌盲从,见别人写
5、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跟着写,这只会得其皮毛。二忌盲目,即学习没有目的,乱写,一会写这,一会写那,结果什么也没有写好。我认为应先吃透一家。在一家的基础上不断地添砖加瓦,楼就越盖越高,字就越写越好。三忌草率。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但是切忌没有规律地乱写乱画。否则到头来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好的习惯没有养成,坏的习惯到学了一大堆,这便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了障碍。所以学习书法还应有一套严格的、完整的学习方案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要有“明”师的指点,在临帖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困惑,因此老师的指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找到真正“明白”的老师,而不被所谓的“名”而不懂的“老师”带进沟里。
6、如果拜错了老师,白白花了许多钱财尚且不论,耽误了大好时光,“买”来了一身毛病,将是重大的损失。所以“闭眼投胎,睁眼拜师”绝不是一句戏语。然而现实生活中拜师学艺异常危险,因为自己对书法不了解,容易被那些胆大妄为者拉上歧途、引入陷阱而不能自拔。我建议最好是参加当地有名的书法学习班,打好基础,然后再参加函授学习,拜访名师。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对书法尽早入门有好处。实践告诉我们,书法是“学”出来的,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绝不是“练”出来的,绝不是不经过学习、闭门造车就可以“练”出来的。不经过学习,而一味地苦练,虽然可以解决熟练问题,但却会丧失方向和失去标准,没有了方向和标准便不知对错,不知对错就会误入歧途,而在歧途上走得愈远,心底就愈混浊,手上的弊病和谬误就愈加顽固,弊病和谬误就会被自己一遍遍的苦练加强并固定下来,这也是许多朋友几十年酷嗜书法,而终未“修得正果”的根本原因。(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虹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