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学校县级管理现场会议沟通材料 在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坚持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严格遵守省?关于进一步标准中学校办学行为,深化实施素养教育的意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成功经验,以标准促特色为抓手,全面提高管理效益,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坚韧拼搏,学校管理效益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优异成果。现将我校“以标准促特色,全面提高管理效益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汇报如下: 一、以标准树立教育管理工作新理念 我校以标准树立教育管理工作新理念,一是创新教育管理工作,实行学校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标准化、制度化为教学进展铺设了一条科学的
2、轨道,使教学工作的各层次、各环节按既定要求相互协作有条不紊地运转,保证了教学的有序和协调。标准化、制度化既明确学校管理者的行为,避开学校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任凭性,保证学校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明确了被管理者的行为,保证学校管理的畅通有效,保证步调的全都和各方面的协调。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同学为本,全面落实到教育管理工作中,管好同学的学习过程,教会同学如何学习,如何顺当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作用,使教育真正贴近同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促进教育的进展,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和进展力量,健康成长成才,将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
3、格建设者。 二、以标准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我校着重抓好“检查、评价、鼓励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以标准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一是抓好检查。检查有催促、反应及指导的功能,通过检查,确保学校制定的工作规划、工作制度和布置的工作任务得到贯彻执行,得到真正落实,提高教育管理工效率。我校对教职工考勤考课、备教改工作、月进度规划、全学期工作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备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等各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确定和表扬好的做法,准时订正并解决检查中觉察的问题。二是抓好评价。评价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正确的评价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提高。评价是检查的后续工作,有了评价,检查才有方向
4、有标准,才能更好发挥检查的催促和导向作用;有了评价,嘉奖才有依据,才能更好地发挥鼓励作用;我校通过抓好评价工作,使每位教职工各尽其才,优劣得所。三是抓好嘉奖。嘉奖是评价后的鼓励措施,是调动教职工乐观性的重要手段,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我校把嘉奖的项目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部位和环节上,向薄弱环节倾斜,引导去解决教学上落后的局部,使全面工作平衡进展。通过嘉奖,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乐观性,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进展,有效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以标准加强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 在加强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方面,我校一是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政治素养。引导和鼓舞教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进展观,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猛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依法执教、践行职责、教书育人,领先垂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努力实践素养教育,以人为本,面对全体同学,全心全意为同学效劳,保证各项教学工作的质量,为祖国教育事业进展作奉献。二是提高教职工队伍的行为标准。教育和引导教职工自觉履行?老师法?、?中学校老师职业道德标准?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模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工作纪律,不任凭调课、停课;听从学校的一切工作支配,对学校下达的任务坚决执行完成;端正教学态度,按时上课下课,不迟
6、到、不缺课、不拖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上好每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严格要求同学,又要敬重同学,面对全体同学,做到一视同仁,体现老师满腔爱心。三是提高教职工队伍的奉献意识。要求教职工喜爱教育事业,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乐观探究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努力培育适应经济社会进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一代新人。要求教职工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同学爱戴、让人民满足的教育工作者。要求教职工疼惜同学,布满爱心,把追求抱负、塑造心灵、
7、传承学问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同学,关心每一名同学的成进步步,努力成为同学的良师益友,成为同学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以标准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 我校以千分制考核为管理基准,以标准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一是创新课堂教学结构。除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以外,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为同学的生命成长供给更为宽敞的时空,要有拓宽视野和爱好的讲座,要有培育力量和特长的社团,要乐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到严格执行素养教育,课堂上老师要尽可能少讲,要以同学为主体,活泼课堂学习气氛,既为同学减轻课业负担,又增加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对新课程的争辩。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经常争辩教材、教法,
8、争辩同学状况,加强对新课程的争辩,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既减轻同学学习负担,又切实增加学习效果。三是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留意鼓励同学发扬自主、踏实、合作、求真的良好学风,优化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调动学习乐观性,着力培育同学自主学习习惯,力求得到充分进展。关心同学明确奋斗目标,激发内在进步动力,让同学始终保持旺盛学习热忱,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公正对待每个同学,尤其关心学习困难生、生活特困生、心理障碍生,确保每个同学都能较快较好地进步。四是拓宽学校教育渠道。学校以班主任为主体,充分发挥全体任课老师及团队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同学的教育。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
9、长准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状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组织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走向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对同学的教育作用。 五、以标准加强同学的德育教育工作 我校认真学习上级部门实施素养教育意见的精神,留意同学的德育教育,坚持以抱负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同学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不断稳固和扩大党执政的同学群众根底,坚持不懈地引导宽敞同学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而奋斗。在具体德育教育中,实施同学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进展的“主体性德育,在内容上加强以抱负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教育
10、,增加同学的爱国、团队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使同学在树立抱负中规划人生,确立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以社会公德为主体的养成教育,提高同学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个人修养和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同学的乐观、英勇、向上精神,正确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现实,增加患病挫折的承受力量,树立学习、工作、生活信念。在形式上加强文化的熏陶和引领作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校内文化。调整班级管理制度,形成以班主任为中心,全体任课老师都参与的班级德育工作研讨、合作制度。进一步发挥同学会和班团干部的作用,让同学设计、组织学校和班级德育教育活动,开展时政时事专题讲座、演讲竞赛、辩论赛、组织志
11、愿者、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做到既丰富活动内容、活泼活动气氛,又拓宽同学眼界,提高同学力量,使同学健康成长。 六、以标准打造和谐校内、魅力校内、书香校内品牌 我校要成为全县东部区域强校,必需要有特色与品牌,在社会上具有确定影响力,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与赞同。我校把打造和谐校内、魅力校内、书香校内作为建立特色与品牌的平台和载体,实现学校进展的目标。一是打造和谐校内。和谐校内的内涵是具有“科学、民主、人文、开放四大特征,我校遵循身心进展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使校内生活有张有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要求学校内每一个人,无论教职工还是同学,在人格上一律公正,相互敬重、相互关爱,使每一个人得到健康进展。人文是
12、和谐校内的灵魂,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我校切实做到人文关心、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呈现浓浓的人文气氛。开放是和谐校内的源泉,我校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思维,实行创新变革,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现代科技的进展,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与多维互动,敬重师生的制造愿望,激发师生的制造活力,支持师生的制造才能,确定师生的制造成果。二是打造魅力校内。我校认为学校不仅是探究求知,让师生感受到学问的力量,更应是颜色缤纷的百花园,让师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学会欣赏和制造,欢快成长。我校在抓好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开设了书画、乐器、球类、棋类等选修课程,为同
13、学供给呈现才华、进展共性的舞台,深厚学校的艺术气氛,增加同学的综合素养。三是打造书香校内。我校充分生疏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增长学问,愉悦身心;阅读,可以志高存远,坚决信念,克己复礼。开展“以书香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让书籍点亮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内系列活动,全面落实“晨诵、午读、暮省。要求同学读?三字经?、?弟子规?、唐宋诗词等祖国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同学的思想情操,传承中华伦理道德;要求同学读?雷锋日记?、张海迪等新时期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我喜爱的诗文朗读、“好书伴我行演讲、“读书心得征文等竞赛,深厚校内文化,促进同学健康、欢快成长。 我校刻苦勤奋、真抓实干、认真努力工作,在“以标准促特色,全面提高管理效益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我校深刻生疏到管理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以“百尺竿头更上一步的要求,连续推动“以标准促特色,全面提高管理效益工作,力争取得更大成果,促进我校健康持续快速进展,真正成为全县东部区域强校,为全县教育事业进展作出应有的努力与奉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