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贝勃规律演讲稿.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95014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贝勃规律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贝勃规律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贝勃规律演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贝勃规律演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贝勃规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下面我向各位汇报一下我对贝勃规律这篇文章的所感、所思、所想,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这篇文章是很久以前,在杂志上看到的,当时对文中的实验方法和作者讲述的我们对陌生人与亲朋好友的付出所做出的截然不同的反映,令我耳目一新,便把文章抄录下来。当时对贝勃规律的认知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增加,人生角色的丰富,心中时常想起贝勃规律,这促使自己试图重新解读“贝勃规律。 贝勃规律。是指第一次刺激会消除第二次地刺激,研究的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文章开头用一个实验向大家展示了什么是贝勃规律,然后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贝勃规律的普遍存在。文章简短,

2、没有华美的词句,没有长篇论述,有的只是温馨的提醒。 这篇文章对我的启发主要有三点: 一、生活中有很多小规律,值得我们去发现、去了解。 我在网上查找了贝勃规律的来龙去脉,得知发现贝勃规律的是一名普通的意大利人,之所以说他普通,是因为他既不是知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也不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只是一个注意观察生活的人。但他发现的贝勃规律却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心理与经济管理领域。文中的利用实验分析来复原我们感觉方式的方法给了我启发,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注重整体地看世界,相应地忽略了这样的复原论的分析和公理化的逻辑演绎。 掌握贝勃这样的生活小规律,虽说不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多少和谐与幸福的因素,但至少我们会因为了

3、解这样的规律而减少生活中的迷茫与误会,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烦恼。有人说心理学是知己知彼的学问,心海航程,我们需要这样的灯塔为我们指明航向。 二、常怀感恩之心,莫被感觉的惰性遮住了我们的双眼。正如文中所说,我们的情感是敏感的,但同时又有惰性。面对父母无私的付出,亲朋好友的鼎力相助,我们久而久之适应了他们所有的付出,麻木地以为这都是别人应当为我们做的,当这种心中的美好,偶尔被一个自以为是的不和谐音符打断时,我们感到受到莫大伤害,心中骤起“他怎么会这样做呢的疑问。但事实真如我们意识到的吗。不是。 我们对亲朋好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陌生人的一点关注,却让我们冲动不已,这便是贝勃规律在操纵我们的感觉。因为我们

4、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且期望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报很大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我们便感动不已。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防止这种感觉的惰性给我和他人造成的不愉快呢。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认为所有的答案中一定包含一个共同的词,那就是感恩。有时我们不能左右我们的情感惰性,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心态与思考方式。事实上,对于陌生人的帮助我们应当报以适当的感动,对于亲人、朋友的关心我们更应该报以更大的感恩。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与谦卑的态度,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与蛮横,可

5、以控制我们心灵的眼睛,摆脱情感惰性的迷惑。 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贝勃规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变了得不是事实,而是我们的感受。所以,在我们抱怨别人之前首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责任。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传统文化追求内观、自省。从黄帝内经到老子,再到论语大学中庸以及佛教之种种,都要求我们人要学会内观,向内看,而不是向外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的表达,更是一种能力的表达。 当我们工作、生活中出现冲突和不和谐时,我们通常都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怨天尤人,却缺乏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勇气和能力,总把责任归结于他人,这更加加剧了矛盾和冲突的升华,最终导致不可调和。如果我们能理性地看待,首先在自己身上找缺乏,那么我们便会远离诸多烦恼。“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汇报完毕。谢谢。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