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古旧字画修复的技法与实践浅谈古旧字画修复的技法与实践 王姝文 张清 摘要:古旧字画修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古旧字画修复的复杂性进行分析,并细化阐述古旧字画的修复技法,以期为字画保护及文物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关键词:古旧字画 修复 实践 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古旧字画的修复工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古旧字画在材料、保存时长等方面的特殊性,对修复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施修复期间,除了需要保障古旧字画的修复效果外,还应注意避免修复操作引发新的损伤。因此,分析古旧字画修复的技法有一定的必要性。一、古旧字画修复的复杂性 古旧字画修复工作的复杂性体现为:第一,
2、字画材料较为脆弱。古旧字画所采用的材料(纸质、布质)较为脆弱,加之保存时间较长,一旦修复不当,极易引发字画的损伤。1第二,影响字画寿命。字画修复中的常用材料、技法等,容易影响古旧字画的寿命。例如使用胶粘剂进行修复,虽然可达成预期修复目的,但容易增加修复部位的霉变风险。二、古旧字画修复的技法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针对古旧字画的修复技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清洗方面 古旧字画装裱、重裱,是字画修复中的主要内容。1在这项工作中,清洗是一项基础环节。为了保障古旧字画清洗的安全性,可结合古旧字画纸本画心的损害程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清洗。第一,损害较轻字画的清洗。对这类清洗任务,可采用局部清洗法进行
3、修复,即利用清洁棉球蘸取适量高锰酸钾(可与字画表面霉斑发生反应,以达到清洁修复目的),将其涂抹于霉斑表面。待字画表面高锰酸钾溶液由红色转为茶色时,静置 510 分钟(确保其充分反应),取适量草酸溶液(2%浓度)涂抹于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处,促使二者发生中和反应。高锰酸钾被中和的标志为:由茶色转变为浅米色。中和后,直接以清水淋洗,即可完成清洗任務。在这一过程中,如字画表面的霉斑面积较大,可按照先点图、后整涂的顺序涂刷高锰酸钾溶液。第二,损害较严重字画的清洗。这类字画对清洗修复操作的要求更高。为避免不当清洗操作加剧字画本身的损坏,可预先于案板表面平置一张塑料膜(尺寸以略大于画心为宜),随后将字画平铺于
4、塑料膜表面。向画心中适量喷洒水分,同时以毛刷将局部卷折、残破的部分重新刷平。经上述处理后,如字画的平整性欠佳,可利用排笔蘸取 6080热水浇淋画心。如画心局部残留霉斑,可利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洁。(二)揭心方面 揭心是古旧字画修复的关键环节。相对于修复流程中的其他操作而言,揭心操作引发字画人为损坏的风险较高。为避免出现上述状况,应注意严格遵循揭心操作的要求,开展古旧字画的揭心修复。第一,破损严重字画的揭心流程。这类字画多伴有空壳现象。对此,需要揭除字画的复背纸及原托心纸:按照字画尺寸选择适宜面积的塑料膜,进行闷湿处理后,铺平。沿画心正面朝上方向,将其平置于塑料膜表面。取刷具于画心表面刷一层清水
5、,见画心充分闷透且恢复平润即可。再将一张面积略大于画心的塑料膜覆盖于画心上部(闷湿状态)。揭除表面塑料膜,沿正面朝下方向放置画心,以鬃毛刷平画心,确认画心平整性良好后,缓慢将另外一张塑料膜揭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造成画心的损伤。随后缓慢揭除命纸。揭除命纸时,如表面产生零碎纸片,可采用蘸水小毛笔进行平复,以确保命纸充分揭净。第二,破损较轻字画的揭心流程。为减少揭心操作带来的损伤,可直接按照揭复背纸的模式,以镊子牵引,辅助手指托起,揭除外部复背纸,而保留原托心纸。(三)缺损修补方面 随着字画保存时间的延长,字画局部出现缺损的风险逐渐升高。2字画缺损修复中的常用修补方法以嵌条、隐补法为主。其
6、中,嵌条的修复流程为:于缺损部位以小毛笔涂抹适量稀糊,将略大于缺损部位面积的补纸覆盖于稀糊处,刮除边缘部位的多余补纸,即完成修补。而以隐补法进行修复的流程为:去除缺损部位多余杂物,轻搓缺损部位表面,形成一个坡口,以颜色浅于画心的补纸托起画心,并以白纸映光补垫。(四)折条病修复方面 折条病是古旧字画的常见损害。对这类问题,可采用脱酸处理法进行修复:以喷壶向画心喷洒碳酸氢镁溶液,静置 10 分钟,待画心充分脱酸后,按照一般清洗流程清除表面残留的碳酸氢镁溶液及杂质,即可完成折条病的修复。实践证实,经折条病修复后,由画心酸化引发的折条病可得到妥善修复。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古旧字画修复的技法分析具有
7、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充分发挥修复技法的作用,除了需要充分分析古旧字画的损伤特性外,还应注意选择有针对性的修复技法,促使古旧字画复原。此外,为了提高古旧字画的修复质量,还可于修复工作中引入新型技术,借助新型技术的安全性、精确性优势,延长古旧字画的寿命。参考文献:1贾晓燕,李晶,赵希利,等.古旧字画折条病治理修复方法的应用研究以贺瑞麟八条屏的修复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7(05).2赵希利,祁赟鹏,贾晓燕,等.馆藏清代古旧字画酸化调查研究J.文博,2016(04).(作者简介:王姝文,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书画装裱与修复;张清,女,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书画装裱与修复)(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