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创业,生与死心得感悟3篇 读创业,生与死心得感悟一。特别想把这本书送给我家附近刚刚创业的两个小伙子,像这俩小伙子的人,在我家这条街上随处可见,他们看到别人开店赚钱,一冲动就也来了,花大价钱投资,然后干不了三月就关张大吉。这本书特别适合打算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看看,给他们被创业热情冲昏的头适时的泼一盆冷水清醒一下。 日本的天才创业家板仓雄一郎,他高中毕业后放弃上大学成立了游戏软件公司。1991年,成立第3家公司hypernet成为媒体宠儿。随即获得日本财经界重要奖项日本新商务大奖以及经济产业大臣奖,并且因为与比尔。盖茨的合作,成为日经新闻头版的常客。但好景不长,1997年末因网络泡沫化及经营判
2、断失误,负债37亿日元而宣布破产,次年1月他个人也因负债26亿日元而宣布破产。 整本书把他从创业之初到最后失意破产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有意气风发筹备纳斯达克上市、对金主们的质疑都不屑一顾的成功时刻,也有资金链断裂银行纷纷上门追债,融资无门破产收场的失败瞬间。短短两年间他经历了人生的顶点和谷底,也为我们注解了那时日本经济的沉沉浮浮。最后他彻底检讨了自己的失败,把创业时的失误,自己的情绪和能力上的缺乏都一一列举了出来。 现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这本书里作者对此有自己的观点其实,作为日本企业社会里的一名经营者,我有着致命的缺点对组织一无所知。公司内部人事、公司外部营业、和金融机构打交道、和广告
3、主到交道、应付媒体以及个人言行举止.无论在哪个方面,我都因为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缺乏根本了解而屡屡犯错。如今想起来,觉得可以这么说,这些错误堆积起来,才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为什么我不了解组织呢。除了生性如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我的职业生涯是直接从总经理开始的。几乎从没有为别人打过下手;我经营的企业里最多也就十来人(破产前的那几年除外)。所以,也没有时机学习一个大组织是按什么规那么成立,以及这个组织里的人以什么作为行为标准。 我个人不建议年轻人盲目创业,主要是经验太少。拿我家附近创业的两个小伙子的例子,两个人以50万一年的价格租了一个门脸房,要开咖啡馆,50万给了房东才发现这房办不了营业执照,
4、天天坐在门口愁眉苦脸揪头发,快秃顶了想出一个方法先不办照,先装修开业。用居委会大妈的话说,你装修完了,把钱花了,万一办不下执照,这钱不都白花了吗。 罗曼罗兰说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时机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真心是建议打算创业的人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创业中那些会导致失败的点,好好准备一下,别想起一出是一出,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揍。 读创业,生与死心得感悟二。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半泽直树。2023年7月在日本tbs开播后,迅速蹿升了收视率,并且最后一集创下了关东地区42.2%,关西45.5%的超高收视率。同时荣获了多个奖项。该
5、剧是由一颗塑料螺丝所引发的世纪大决斗。半泽父亲因为生产的螺丝主要供应的公司驹田工业破产后,想产业中央银行提出融资被拒,受资金问题被迫,最终走向自杀一途。而儿子半泽直为报当年之仇,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进入了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能力,突破重重危机,终于进入银行高层,并让当年不肯融资给他老爸的大和田晓(如今是东京中央银行中最年轻的常务董事)在半泽面前下跪抱歉。 之所以会这么大篇幅的写到半泽直树,是因为创业,生与死里面,板仓在创业后半段-衰落时期,也曾大幅度的描述了他和银行之间的利益瓜葛,从最开始的银行宠儿,到成为银行人口里的信用度为零,最后关键时刻,因为住友银行决定不再贷款给hypersystem时,如
6、多诺骨牌效应一样,其他的银行看到住友银行的态度,也都决定不再贷款给板仓,虽然有当时的时代背景关系(银行系统要求提高自有资本比例,所以需要进行信贷收缩),但是通过作者的重笔画描述,银行的突然中止贷款和后来银行的各种可耻做法,总是让我的脑海时不时想起半泽直树里半泽老爸跪着求银行融资的那一幕,虽然板仓并没有到下跪的地步,可是银行所扮演的资本嘴脸,还是能从中窥看一斑。 我一直在想,如果说板仓一开始选用的不是住友银行,而是兴业银行或者其他银行,或者说一开始就不对银行报以太大希望,或许结局应该会有所不同,当然结局已经发生,这段创业已经成为他人生中的重大历史,他始终无法回头去重新选择另一种做法。每一个决定其
7、实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经历所做出的判断,没有如果,没得回头。 创业,生与死可以说是板仓雄一郎的创业过程的自我剖析,整本书从他参加破产会议开始进行回忆,讲述了出生医生世家的板仓如何因缘际会走上创业的道路,并且在创办第三家公司hypernet的时候开始在日本媒体界崭露头角,同时当时的日本正好处于第三次风险投资投资热潮,多媒体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热潮,日本金融市场的大改革这些利好的条件(即天时和地利),且由于之前已经有了游戏软件的创业经验以及在前2次的创业过程中累积的人脉(即人和)。板仓可谓顺风顺水的利用自己的才能,一夺先机的开启了hypersystem这个工程。要知道这个工程提到用户数据库,在中国,
8、今天才算是刚刚为群众所知,板仓却在96年,在计算机刚开始为我们所熟知的时候,就懂得利用这个赚钱,他真的是天生it神童。并且他通过这个工程勇夺了日本财经界重要奖项日本新商务大奖以及经济产业大臣奖,并成为日经新闻头版的常客,甚至筹划到美国上市。工程虽然前景很好,可由于板仓本身的管理经验及各种问题,并且如我前面所表达,银行相关贷款抽离等问题,最终于1997年11月25日决定申请自愿破产-负债37亿日元。从银行争相吹捧的it宠儿到沦为各个银行唾弃的对象,板仓只用了2年的时间。而这2年的时间所经历的事情和问题,是所有中小企业在创业时期必定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从产品到管理,从组织到筹划,从战略到经营,当你踏
9、上创业的道路开始,这些都要一一面对一一解决。 本书的由黄悦生翻译,原版我虽然没看,不过本身日语和中文就有很多相同的,并且邻国关系,所以不像英语翻译中文有时候会比较晦涩难懂,整本读下来很流畅,而且翻译应该算是比较到位。不失为一本好译本。 2023年中国经济下行太严重,吴晓波因为自媒体热,开通了腾讯自媒体频道,我每次都会在他的广告中听到这么一句话:成功不可复制,失败或可防止。特别是他的两本大败局更是通过剖析中国中小企业的失败,让世人能踩在前人的经验上,防止创业过程中的常规性错误。与大败局中浓缩的故事相比,创业,生与死这本长篇的传记,或许能够更深刻的跟我们揭露创业道路要面临的问题。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
10、的老板都是身兼数职,既是董事长,也是总经理。创业初期自己想战略,公司步入正轨后,还是把握实权不肯放。但实话,每个人的强项有所不同,能够既打江山,又守江山的老板,真的很少,很多企业到一定时间都会选择外聘总经理或者内部提升员工上来担任总经理,来躲避公司的瓶颈。就如作者后来在剖析自己的时候,也说到,其实他并不擅长日常业务经营,譬如人事、财务、总务的管理以及和金融机构打交道等等,他感兴趣的,是所谓创业家的工作-筹划事业的开展前景,然后为了实现它而招兵买马,制定事业方案,促进其开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板和短板,就如小米雷军提到,现在创业只有不断加强长板,方能甩掉对方,而不是再如过去那样,去优化短板。 我
11、想板仓如果打算再东山再起,其实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读创业,生与死心得感悟三。创业成功的书读过很多,创业失败的文章也看过很多,但由创业者亲自执笔,记录并总结自己创业失败的书非常少。所以,这样的书,就显得特别珍贵,读这本书,也就有了很多不太常见的特别感触。 首先,我理了理作者板仓雄一郎的学生时代。虽然板仓讲的比较潦草简单,但我觉得这段经历却很重要,因为正是他的学生时代,奠定了他创业的根底。板仓在念高中时,不是个好学生,没能考上大学。后与父亲吵架,离家出走,后来虽然勉强考上了一家不怎么样的大学,但他没有去上,去打工了。他在高中时代,就爱好,在高三就有了自己的,并编写过很多软件,其中有一个类似于后来
12、的microsoftexcel。说真的,这样的条件,这样的根底,在当时(1980年代),是非常少见的,所以,作者后来从事与软件和互联网有关的创业,其实也就不是个什么奇怪的事情了。这个根底是高中时代就已经打起来的,在正式谋生或者创业之前,他就已经具备了很多人所不具备的条件。这跟更早的比尔盖茨,更晚的李想,其实是多么的相似。这也就符合了我们喜欢套用的那句话:成功的原因,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 其次,板仓其实没有真正的工作经验,几乎一开始所累积的,就是创业经验。怎么说。他说是去打工,其实进了一家只有几个人的游戏公司。这么小的公司,遇到什么问题,肯定都是共同应对和经历,而且,这么小的公
13、司,也没有所谓的管理而言,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职业成长通道。这样的公司里,要么就跟着老板一起发大财,要么就有了根底自己单干。而板仓没有能跟着老板发财,所以,他一有时机,选择的是创业,而不是去打工。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的工作经验,其实就是创业经验,他的高中根底和他的第一份职业经历,根本就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 第三,板仓的个性,促使他成了一个连续创业者。在开始本书重点描述的hypersystem公司创业之前,其实他已经创立过三家企业,一家是他20岁时创立的游戏公司,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创业,但作者到23岁时,对其不满,对已经运行了三年的公司经营心生厌倦,于是第一家公司挂了。不久,他创立了第二家公司,是
14、关于语音通讯的,大获成功。而来,又创办了与地二家公司相似的企业,之后,才是他重彩描绘的hypersystem。板仓的性格,决定了他会是个连续创业者,因为他聪明,敏感,极其喜新厌旧。聪明和敏感,使得他能捕捉住新的创业和时机,但喜新厌旧,就意味着他很难专心经营好一家企业。某种意义上讲,他会是个好的打天下的人,但却不是个好的守天下的人。所以,他成功和失败的基因,其实早都已经种下了。只是需要时间来开展和演绎而已。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是也。 第四,光有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历练和学习。板仓无疑是具有创业的天赋的,但他的历练和后期的学习缺乏,这使得他创造的企业,最终上演了折戟沉沙的悲剧。何出此言。且听我慢慢道
15、来: 1)板仓没有工作和管理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因为他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创业经历和创业模式,所以他的知识更多积累的是如何创业的,而不是如何工作和管理的。但显然,后期他也没有在管理方面下过苦工,从hypersystem故事里可以看出,他更多的是在做创意和营销的工作,而不是着眼于整体的规划,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调整,在人员的培养上,也并没有怎样下工夫,根本是以挖人为主。这就使得他的公司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隐患在公司高速开展时看不出来,可一旦遭遇挫折,就一定是问题,企业的问题,首先还是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人的企业,是很难开展起来的。到后来,经营出现困难时,板仓所侧重的,还是如何筹措资金的问题,自
16、始至终,他都没有着眼于培养团队,所以,最后开展到无人可用,也就不难理解了。 2)合作伙伴的选择有问题。板仓早期的成功,得益于他有个好伙伴,滨田。滨田不居功,不抢风头,默默支持,根本都是在板仓成功时默默退出。但后来,在创办hypersystem,板仓选择的是国重,此人是银行体系里面出来的精英,而且是站在银行的立场来思考问题的,而不是作为一个创业伙伴单纯的身份来合作的,这就使得他所有的合作意图和算计,都以银行和自己的职位、利益为出发点。但板仓经历太少(几乎没有职场经历,所以无法以职场人的思维来理解这类人),识人缺乏(板仓相对这种江湖沉浮的人而言,看问题的角度过于单纯),却选了他当做创业的主要伙伴,这导致在最后生死存亡的关头,国重先生背后插刀,收回资金,却不再贷出,加速了hypersystem的死亡进程。这归根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