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四有到“四种人县委书记的选择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习近平给广阔县委书记提出4点要求:一是要做政治的明白人,二是要做开展的开路人,三是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四是要做班子的带头人。 继1月12日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短短半年,习近平两次会见县委书记。这次选在党的生日前夕,时间节点更有象征意义;主题是表彰优秀县委书记,所赋予的期许更明朗,也更沉甸甸。上次会见时,习近平强调县委书记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从“四有到“四种人,精神内涵一脉相承,不仅互相补衬,也更具逻辑层面的递
2、进。要成为优秀县委书记,必须做到“四有,这是前提,也是根本,但是仅仅“四有还不够,还必须成为“四种人,即政治的明白人、开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和班子的带头人。“郡县治,天下安,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成为四种人,才能不负中央期待,深孚民众信任。 特别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背景中,县委书记更需要有坚决的信仰信念、热诚的为民情怀、清廉的为政品格、强烈的担当精神。责任大、压力大,要当好县委书记是不容易的。但是,有了中央的鼎力支持,有了民众的热切盼望,有了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标杆,在“四个全面正稳步推进的热烈景象中,县委书记有能力做得更好,也
3、应该做得更好。 中央表彰优秀县委书记,是对优秀县委书记的肯定,是褒奖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县委书记,但是意义显然不止于此,还在于形成学赶先进、见贤思齐的社会气氛,让更多党员领导干部学有典范、赶有目标,更好地为人民效劳,更好干事创业。简言之,中央开展这次表彰活动,为广阔干部成长指明正确的途径。我们的县委书记应像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学习,也应像这些优秀的县委书记学习,甚至应该做得更出色。 有人把习近平会见县委书记称为“新老县委书记的对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习近平曾任职河北XX县区委书记。于是这不是普通的对话,这是期望,更是价值观的传承。习近平曾说过,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的县就像网上的纽结
4、。“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乱;“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无论时代怎么变幻,县委书记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愿这些表彰,能激起更多的县委书记向优秀县委书记迈进,更期待我们的官员都能做到“四有,成为“四种人。 第二篇:人生的四种选择耿彦波谈人生选择: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编者按:全国人大代表、XX市长耿彦波一直是出于新闻焦点中的官员,XX市副市长任上,XX市市长任上及前不久由大同调往XX市任代市长,任上所做的工作和职务的每回变动,都引起广泛的关注。适逢在北京开人代会,他为本报作此长文。相对于做官,他更愿意谈谈做人:相对于政绩和工作规划,他更愿意谈谈一个出仕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路漫
5、漫,人生苦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又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的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选择的话题。读书 首先是读什么书。要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首先要读书,多读书。诸葛亮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学需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读书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非学习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华,非宁静不能成就远大的理想。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那么可变化气质。西方哲人培根也讲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
6、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髓,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吴晗先生说:“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读书重要,读什么书更重要。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现在属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网上有很多流行的东西,信息实在太多了。我们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选择,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流行服装一样,过去就烟消云散了,浪费时间和精力。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小学学的东西到了初中就没什么用了,初中学的东西到了高中就没什么用了。从小打造人生的根本功,从下就开始背三字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年轻时打下根本功,一生都忘不了。年纪老了,今天的记不住
7、,以前的忘不了,该忘的忘不了,该记的记不住。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圣贤的治学之道,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就是用权威的知识告诉人们文化的根本在哪里,做人的基点在哪里。古人太伟大了,人生的哲学问题从来就没有新问题。伏羲画卦大约是在七千年前,就创造了易经这门深奥的学问,这是翻开宇宙人生奥秘的钥匙。易经所阐述的根本问题,今天仍然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孔夫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假设时光倒转,五十岁是读了易经,就可以少犯过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圣贤。孔夫子在世时没有被重用,甚至被称为“丧家犬。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传播
8、学问、整理文化的精神是可敬的。以前的六经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散落的,一根竹简也刻不了几个字,将散落的六经修订好的就是孔夫子。如果没有他的整理,先古文化可能就失传了,就不会传承到今天。虽然他未被当世所用,但是成了千秋的圣贤。孔夫子“读易老而忘忧,韦编为之三绝,“夫子老而好易,居那么在席,行那么在囊。当时的竹简是由牛皮绳编在一起的,“三代表多,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夫子翻易经翻得把牛皮绳断了很屡次。老夫子呕心沥血的整理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始终站立在世界的顶峰。所以说中国人都是中国文化人,是吃中国文化长大的。 经典就告诉了我们做人的根本道理,如何进行人格的修炼,如何做到“内贤外王。“人皆可以为尧舜,非不能
9、也,不为也。所以要读圣贤之书,少读流行,当然流行的也可以在网上看看,浏览一下天下大事,但是不能整天沉迷在那些东西里。快餐文化有色素还有其他不好的东西,就像现在的小孩子,不该胖的胖起来了,就是因为饮食中有激素,这违背人生之道,违背自然之道。要沉下去多读些经典,比方易经、论语、孟子等。现在经典很好读,有好多的注解。比方论语可参照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下功夫读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感受到人类的智慧、思维到达了什么样的高度,能感受到伟大的思想体系和经典的精神 力量,才能有文化的底气和文化的根本。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根本功,垫底的就是国学根底。把古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知道做人应该怎么做,人格理想是什么,对
10、社会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些根本功要练好。 过去讲儒、道、佛三家,中国可以吧所有外来文化都同化为中国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也完全是中国化的佛教文化。作为发源地印度的佛教文化已经衰落了,真正的佛教文化现在中国,是中国化了的,是把儒家文化融合到佛教文化中使它进一步成长。儒道佛三家对人生都是有用的,所以叫“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所谓“以佛修心是从名利和贪欲中解脱出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快乐。“以道养身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与四时合其序,符合自然天道的变化,符合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符合天道、地道、自然之道;“以儒治世是用儒家经世致用之学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提倡以出世之心对待入世
11、事业,以看淡名利的心情来对待入世事业。读经典要把经典当做一种终生旅行的方式,人的生命方式。在人生的旅行中有经典的伴随将会是一个快乐的人生。 有人总结经典有三个过程。首先是忍受,读经典时不可能像读小说那样快乐轻松,半醒半睡都可以读,读经典时要头脑清醒,深刻思考,忍受寂寞和枯燥;第二是接受,由忍受到接受就进入了新的境界;最后是享受。明代王艮说“乐学,“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不学不是乐,不乐不是学。快乐是因为学习经典,学习是学习经典的快乐;不快乐就不叫学习,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快乐。穿越千年和古人对话是一大快乐。曾国藩讲,“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
12、而后憩息,三乐也。读经典要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著作,增强理论思维,提高工作预见性、原那么性、系统性。同时还要读有关业务的,干一行爱一行,要爱岗敬业。干哪一行就要成为哪一行的专家,不当知识分子也要当知道分子,不能一问三不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读书修炼应向古人学习。曾国藩是一座高山,高山仰止。他终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炼,在道光二十年,也就是他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课程表,其中有十二项内容,后来被称为曾国藩的读书“条规。 第一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第二是静坐。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每天察思 第三篇:人生的四种选择人生的四种选择 编者按。全国人大代表、X
13、X市代市长耿彦波一直是处于新闻焦点中的官员,XX市副市长任上,XX市市长任上,及前不久由大同调往XX市任代市长,任上所做的工作和职务的每回变动,都引起广泛的关注。适逢在北京参加人代会,他为本报作此长文。相对于做官,他更愿意谈谈做人;相对于政绩和工作规划,他更愿谈谈作为一个出仕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耿彦波 世路漫漫,人生苦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又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选择的话题。 读书 首先是读什么书。要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14、首先要读书,多读书。诸葛亮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读书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非学习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华,非宁静不能成就远大的理想。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那么可变化气质。西方哲人培根也讲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吴晗先生说“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读书重要,读什么书更重要。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现在属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网上有很多流行东西,信息实在太多了。我们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选择,但那些都
15、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流行服装一样,过去就烟消云散了,浪费时间和精力。南怀谨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小学学的东西到了初中就没什么用了,初中学的东西到了高中就没什么用了。从小打造人生的根本功,从小就开始背三字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年轻时打下根本功,一生都忘不了。年纪老了,今天的记不住,以前的忘不了,该忘的忘不了,该记的记不住。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读经典。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圣贤的治学之道,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就是用权威的知识告诉人们文化的根本在哪里,做人的基点在哪里。古人太伟大了,人生的哲学问题从来就没有新问题。伏羲画卦大约是在七千年前,就创造了易经这门
16、深奥的学问,这是翻开宇宙人生奥秘的钥匙。易经所阐述的根本问题,今天仍然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孔夫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假设时光倒转,五十岁时读了易经,就可以少犯过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圣贤。孔夫子在世时没有被重用,甚至被称为“丧家犬。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传播学问、整理文化的精神是可敬的。以前的六经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散落的,一根竹简也刻不了多少字,将散落的六经修订好就是孔夫子。如果没有他的整理,先古文化可能就失传了,就不会传承到今天。虽然他未被当世所用,但是成了千秋的圣贤。孔夫子“读易老而忘忧,韦编为之三绝,“夫子老而好易,居那么在席,行那么在囊。当时的竹简是由牛皮绳编在一起的,“三代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