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江苏省委文件苏 发202310号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2006年4月5日)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把节约资源这一根本国策落到实处,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现就我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九五以来,我省全面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开展土地集约利用,积极推行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省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承载能力较
2、弱,资源利用效率与水平偏低.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资源等要素投入拉动的格局尚未实现根本转变。全社会节约意识不够强,各方面的浪费现象仍然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资源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开展观、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开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资源节约根本国策的根本途径,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现实出路,也是顺利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约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3、持续开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明确一个理念、两大重点、四条路径。一个理念,就是以开展促节约,以节约保开展。两大重点,就是突出抓好生产环节和建设环节的节约。四条路径,就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节约,以加快科技创新促节约,以强化市场机制促节约,以完善法规管理促节约。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形成节约型的开展理念、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为我省“两个率先提供资源和环境保障。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3年降低20%;全省耕地保有量稳定在470万公顷(7050万亩);单位
4、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全社会资源节约意识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资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要素投入方式,由主耍依靠资金、自然资源转变到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支撑经济增长。改变资源利用方式,由单向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增长方式。2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确定不同区域的开展方向、功能定位,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调整局部产能过剩行业,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手抓国际制造业基地
5、建设,一手抓现代效劳业高地建设,努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行集约型生产方式,推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3.构建节约型的城乡开展模式。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以大城市开展为主导,努力实现城市布局集中、城镇集聚和用地集约.加强城市科学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配置居住区绿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区域性重大根底设施共建共享,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优先开展城市公共交通。统筹城乡建设,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推进
6、重点中心镇与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4.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积极开展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建设一批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菅,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要素,提高农业精细化水平。推广使用节能型农业机械,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效劳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奉献率。5.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树立节俭、文明的消费理念,鼓励合理消费,倡导绿色消费,反对铺张浪费。鼓励购置和使用节能环保型和小排量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鼓励使用节
7、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限制和减少一次性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三、大力推进能源节约1.实施节能降耗董口点工程。编制全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落实保障措施,明确支持重点,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改造。以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效劳体系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节能降耗重点工程。2.突出抓好工业节能。以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纺织等高耗能传统行业为重点,运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限制高耗能产业开展和高耗能产品生产。依法加强对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合理
8、用能评估。加 强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根底管理。新上项目必须到达行业节能标准。3.加强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科学规划、合理建 设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开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 和管道运输,积极开展水运交通。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和落后农业机械。调整运输企业结构,促进节能降耗.大力开展节能环保的运输工具,鼓励开展大型车辆和大型船舶,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工程。研究推广燃油节约技术和替代产品,认真抓好我省局部地区使用乙醇汽油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大力开展现代物流业,提高运载效率。4.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和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能产品。鼓励使用节电型照明产品,提高
9、照明节约管理水平。全省公共建筑严格执行夏季空调和冬季取暖室内温度最低和最高标准,在全社会倡导夏季用电顶峰期间,室内空调温度提高1-2摄氏度。贯彻能源效率管理方法,加强空调、冰箱等产品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管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严格实施国家用能产品能效市场准入标准。5.推动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城市(含县城)新建住宅必须全部到达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节能50%的标准,有条件的乡镇参照实行,大城市积极开展建筑节能65%的试点。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作。新建建筑必须到达国家和省规定的节能标准。启动低能耗、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鼓励采用集中式太阳能
10、热水系统和屋顶绿化节能措施。6.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展核电、风电,积极开发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积极开展地热普查,促进地热开发利用。调整电源结构,优化电源布局,提高机组效率。实施能源产业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太阳能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实施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试点。积极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建设秸秆气化站、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沼气工程、城乡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户用沼气池。7.加强节能管理。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和考核工作,建立、完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开展节能型企业创立活动。大力推进电网节能。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进一步加强节电管理和
11、提高用电效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融资担保机制。大力培育节能中介效劳组织,积极扶持节能技术效劳中心建设,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配套效劳。四、大力推进节约用地1.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根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江苏省根本农田保护条例,采取严格措施,有效保护根本农田。严格农用地转用方案和土地征收审批管理,坚决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制度。进一步清理整顿砖瓦窑业,严格控制毁田烧砖。2.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施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回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国家限制供地目录和禁止供地目录,并依据行业、产业用地定额标准及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等因素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实行
12、项目控制指标制度。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苏南地区一般不得低于250万元,苏中地区一般不得低于160万元,苏北地区一般不得低于120万元。水利、交通等根底设施项目用地要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尽量减少占用耕地。统筹考虑公路、航道、水利建设土地的综含利用,合理安排公路建设用土与航道及水利建设弃土,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严格控制企业非生产性用地比例,严禁脱离实际的大广场、宽马路等项目工程。3.强化用地的相关规划管理。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抓紧完成全省镇村布局规划。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强化城乡居民点的科学布局和集约开展。根据城市开展功能和条
13、件,科学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合理安排城市开展建设用地。“十一五期间,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新建村庄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米以内。4.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加强交通、水利工程沿线挖废地和煤矿塌陷地的复垦,科学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加快黄河故道流域、丘陵山区、沿江高沙土地区等综合开发。积极开展农地整理和村庄整理。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鼓励城镇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5.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运用地价杠杆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积极探索工业用地的公开竞价出让方法,全面推进国有
14、土地使用租赁制,完善现行供地方式。加强建设用地跟踪管理,切实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五、大力推进节约用水1实施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根据水资源利用综含规划,建立行政区域地表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可采总量、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和取水户用水总量控制体系。按行政区域用水控制总量和用水定额,确定取水许可量和年度方案,并强化用水单位的定额管理。逐步建立行政区域的用水计量系统,研究制定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用水总量节约奖励和超总量补偿方法。严格控制深层地下水超采,继续稳固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成果,认真实施苏北、苏中地区地下水超采区压采方案,到2023年,全省超采区面积控制在6%以
15、内。2.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科学指导工业节水技术的应用,鼓励节水技术改造,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23年比2023年提高8个百分点。突出抓好火电、石油及化工、造纸、冶金、纺织、建材、食品、机械等8个用水量大的行业节水工作。实施800家高耗水企业(单位)节水技改示范工程。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落实节水管理制度,实施用水定额考核。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取水项目必须进行用水、节水评估,在工程设计中同时提出节水方案,同步建设节水设施。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限制、淘汰和禁止高耗水项目建设。3.加强农业节水工作。加强农田水利灌溉节水工程建设,建立墒情监测体系,落实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措施
16、。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建成30个节水型灌区、100个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建设节水型现代高效灌溉农业。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徐州、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5市及宁镇扬丘陵山区建设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立高效旱作节水生产技术体系。4.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加快全省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重点抓好机关、宾馆、学校、医院等公共用水单位的节水型器具推广和使用工作。逐步推行分质供水。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全部采用节水型器具,推广建设雨水、生活废水收集与处理回用设施,促进再生水利用。加强公共用水管理,建筑施工、绿地浇灌、市政环卫、景观环境等用水,要积极推广中水回用.5.抓好节水型社会的载体建设。尽快制定并组织实施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耍。切实抓好徐州市、张家港市两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