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98518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题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备课人 课型 张志琴 新授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根底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的等图,掌握识图根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

2、点 北京人 教学难点 由于所学内容距今久远,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充分利用一些图片,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 重难点突破 利用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掌握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要把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与教师的启发讲解结合起来,注意养成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课件1)历史这门学科我们主要学习人类的历史。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那么人从哪里来的呢?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课件2)无论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还是西方的上帝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3、,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课件3: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人类是从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种观点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第一个系统提出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是达尔文物种起源(课件3)在由猿到人的过程中,劳动起到关键作用。劳动促使古猿的上肢和下肢出现分化。下肢主要承担行走的任务,而上肢主要用来劳动,获取食物以及保护自己,渐渐的古猿能够直立行走,迈出了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那么,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又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件4) 二、展示目标(见上) 三、学习指导 (一)我国古人类遗址的分

4、布 师:今天我们要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但远古人类生活时代距今年代久远,我们怎样来了解那个时期的情况呢? 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可以说是满天星斗、星罗棋布。(课件5:出示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并提问: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 生答后师总结: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广泛。且主要集中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我国的远古人类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把长江黄河称为母亲河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我国就是典型的发源于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在这些的远古人类中,年代最早的是云南元谋人,最具

5、典型代表的那么是北京人。 (二)元谋人 师:那就让我们来做小小考古家先到云南元谋县看一看。(课件6:资料)上述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 生答复后师小结:(课件7)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猿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发现的两颗门齿化石,经过研究,确定这是一个成年人的牙齿。随后又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这些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后来又发现大量的炭屑、小块的烧骨。这些说明元谋人已经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并通过狩猎劳动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而且还懂得火的使用。由此看来,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了。 归纳元谋人的知识点(课件8) 思考:你怎么知道元谋人已经是人了

6、而不是猿呢?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三)北京人 师:了解了元谋人的情况后,我们来再看一下北京人的情况:(课件9) 1.北京人遗址发现过程 师:齐读教材P3的文字,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归纳北京人生活的地点、生活年代 师过渡: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课件10)现在我们借助考古学家为我们留下的图片资料,来探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2.北京人的特征 (1)体质特征(课件11) 师:考古工作者对头盖骨化石进行了复原,看图,同学们比照一下,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提示:从前额、眉脊骨、颧骨、嘴部、下颏几处比较) 前额 眉脊骨 颧骨 嘴

7、部 下颏 古猿 低平向后倾斜 粗壮 高突 前伸 无下颏 北京人 低平 较粗壮 较为突出 微缩 无明显下颏 现代人 平滑 薄平 平滑 平整 下颏明显 通过这些比较,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2)打制石器(课件12、13) 师:这些发现说明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但是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只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课件14)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想象北京人的生活来源除采集植物果实,还有什么? (3)生产生活 师:(课件15图片资料)从上面材料中我们能够知道北京人的

8、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假设有一个北京人脱离了群体,他能生活下去吗? 师小结:北京人同时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由于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只有许多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才能生存下去。 (4)(课件16)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师: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呢?(课件18)北京人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北京人用火来做什么呢?火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课件19资料) 3.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 师: (课件20) 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你知道

9、为什么吗? (课件21)归纳总结:北京人的知识点(板书) (课件22)检测: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师: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龙骨山顶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群古人,因为是在山顶洞里发现的,因此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 独立自学:通过自己看书来完成此表格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祖国境内的两个典型原始人类遗址, 我们一块复习一下(见板书) 五:课堂检测(课件) 六布置作业: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一课 生齐答:类人猿 生:遗迹、遗物 学生答复: 生: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生齐读,答复以下问题 学生答复, 生:北京人还保存了猿的某些

10、特征 生:猎取动物 生答 生:这些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煤的自燃、偶然碰撞生火(课件17)原始人保存火种一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投放木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在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开展和脑的进化 生:(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P5) 生答:错误:(1)北京人住在洞穴里,不会建造房屋。(2)北京人还不会缝制衣服。(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不可能一个人单独行动。(4)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镰刀是磨制石器。(5)北京人以采集、狩猎为主,那时还没有原始农业

11、,不可能有水稻。 通过图片和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观察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对我国史前的古人类遗址有一个总体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根本方法。通过教给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根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识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为以后历史地图的运用奠定根底 使学生认识古人类遗址出土的化石和考古资料是了解古人类的重要依据,让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 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有目的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古人类遗址出土的化石和考古资料是了解北京人的重要依据,让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 从微观的角度深入细致的了解北京人的遗址的具体情况,突出本课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通过创设情境,探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学生可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给他们的考古开掘的化石、图片资料,展开联想推断,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书设计 地位 发现地点 距今年代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用火 社会组织 元谋人 最早 云南元谋县 170年 - 打制石器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天然火 北京人 闻名世界 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约70万年20万年 保存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天然火 原始人群 课后反思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