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物质运输的路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程是物质运输的路线,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是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结构和作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好本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本章第一、二节有关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知识刚学完,从学习反馈中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心脏四个腔的作用不分,对动脉、动脉血和静脉、静脉血等概念混淆不清。会对本节课学习造成障碍。 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
2、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所以本节课运用尝试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二)能力目标:1.识别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血液循环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四、教学策略(一)教法:1尝试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
3、,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媒体动画演示,编排课本剧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二)学法1观察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提升观察能力。 2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复习心脏四个腔的名
4、称,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名称,血液流动的方向。师:我们已经知道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分开的,但这两部分又是协同工作的,那么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两部分泵出的血液有没有内在联系?那么,血液循环的过程到底如何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复习上节课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活动,师生共同总结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2.观察图片,区分动脉血静脉血。3.观察图片了解血液、组织液与淋巴三者的关系。关系:组织液可以与血液进行相互的交换,组织液中的物质能进入淋巴,淋巴中的物质只能进入血液中,后两者属于单向循环。4.血液循环途径多媒体展示(1)血液循环模式图(2)体循环和肺
5、循环的关系图引导学生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和体循环和肺循环关系图,分组讨论血液循环循环路线。师生共同总结出血液循环途径。为了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复习,我把这节课的内容板书如下: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2.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 一一 肺动脉 一一 肺部的毛细血管 一一肺静脉 一一左心房3.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一一 主动脉 一一 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 一一 各级静脉 一一 上下腔静脉 一一右心房4.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动脉血)一一主动脉一一各级动脉一一全身各级毛细血管网(物质交换,动脉血变静脉血)一一各级静脉一一上下腔静脉一一右心房一一右心室一一肺动脉一一肺部毛细血管(气体交换,静脉血变动脉血)一
6、一肺静脉一一 左心房(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学习,知道了在我们的身体中,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2.淋巴循环:血浆中的物质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后,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各级淋巴管及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就叫淋巴循环。(四)课堂练习为了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点,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以及意义,进行多种形式的归纳整理,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图画的等形式,展示小组作品,总结归纳两组概念(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和静脉),并用不同颜色的表示动、静脉血。(五)课堂小结。请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2).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3).血液循环的意义:血液在流经 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